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楚廷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其教育理论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彰显其独特的教育理论智慧。他以人主义为理论宗旨,关注人,重视人,尊重人,以人为出发点,以人本身的发展为目的,根本立足点在人,而不是神、物、社、官。他汲取古今中外最伟大教育家的思想精华,遵循保守与超越两条路径,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人主义教育理论。张楚廷先生认为无论是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师生关系还是教学方法,都深切的体现出人文、人性、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理论情怀。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的发展,是张楚廷多年来一直思考和关注的热点。他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他提出来的“教育的根本在发展人的可发展性”,是其人本教育思想最重要、最核心的观点,奠定了他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石,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本文在教育的第一问与第一使命、人的教育与教育的人、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张楚廷的人本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为了人的教育——张楚廷先生人本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楚廷先生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根本上是为了人的。为了人的教育是执著地探询人是什么的教育,是完整、深切地理解和关怀人本身的教育,是为了守护和发展人性而坚持自身独特性的教育,是为了使人更成其为人而充分地善待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张楚廷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大学校长,著名的教育专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极富个性的、深刻的见解。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大学教育中的‘人’""、哲学对大学的影响""、美育、艺术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楚廷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的校长形象,可以归纳为五个词:“土气”、简朴、谦卑、幽默和“蛀书虫”。这与人们预设的大学校长形象相距甚远。张楚廷不像校长的校长形象,实质上确认了校长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交长是人”;二是“交长不是官”。张楚廷的启示在于,大学校长的人格魅力对于隐性管理的实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张楚廷的珍贵在于,他在学校管理中真正践行着自己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6.
张楚廷先生的哲学思考是“学问”的过程,体现了哲学的智慧本性;他通过考察和反思我国教育学思考的观念事实,主张回到教育的最基本,即人本身上来;对于人的最基本的哲学思考,促使他构建了“教育公理”;他的教育哲学反映了其不懈的理想与现实追求,即人的全面与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大学特色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它往往通过学科专业、办学定位和校园文化等影响到大学特色的形成。张楚廷先生的教育理念与湖南师范大学的发展和特色的形成反映了二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张的教育理念的核心部分体现在他对"为人"与"人为"的区分与阐述之中。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值得我们领悟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席勒是德国浪漫派的著名美学家,他思想中对于"人性分裂"的论述,直接影响到他一系列美学理论的提出.他认为,"人性分裂"是由现代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造成的,这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说有相近之处.席勒解决"人性分裂"的方法是通过美的教育,但是,这只是他在意识领域内理想化了的革命而已.  相似文献   

9.
荀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生平著述很多,思想丰富,其中对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个问题尤有精辟的论述。荀子是个性恶论者,在他看来,人性生来便是恶的。正如他所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①如果任由人的这种恶的本性自由发展的话,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的话,则必然导向“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贱生  相似文献   

10.
席勒认为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实现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从人性的自由出发,他提出通过审美教育来解决他所面临的时代难题。席勒的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艺术把分裂的人性恢复到其本性的自由和完整,第二步是通过崇高来完成。人性崇高的极限就是神性和上帝,此时的神或上帝对人性起着提升作用,所以在自由的发展道路上,人是从“完整的人”向“全能的神”不断地迈进。《强盗》的内容和主题倾向于用审美教育来解决时代的难题。《强盗》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他认为的真正的宗教和道德辩护,主人公卡尔.穆尔对以暴抗暴这种方式的彷徨与自责正是对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手段的否定,卡尔.穆尔选择从“完整的人”到“全能的神”的发展就是对审美教育这一途径的认同。所以,《强盗》可以说是席勒审美教育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11.
席勒认为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实现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从人性的自由出发,他提出通过审美教育来解决他所面临的时代难题。席勒的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艺术把分裂的人性恢复到其本性的自由和完整,审美教育的第二步通过崇高来完成,人性崇高的极限就是神性和上帝,此时的神或上帝对人性起着提升作用,所以在自由的发展道路上,人是从“完整的人”向“全能的神”不断地迈进。《强盗》的内容和主题倾向于用审美教育来解决时代的难题。《强盗》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他认为的真正的宗教和道德辩护,主人公卡尔.穆尔对以暴抗暴这种方式的彷徨与自责正是对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手段的否定,卡尔.穆尔选择从“完整的人”到“全能的神”的发展就是对审美教育这一途径的认同。所以,《强盗》可以说是席勒审美教育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教育》2018,(4):5-13
教育学研究的核心是特定的人性假设。各种人性假设尽管被作为学科理论的逻辑前提,其自身由于未得到严格证明,在教育学中容易陷入困境。从证成方式上,人性假设可分为极点式和线段式人性假设。二者均以静态、片面、单向度的思维方式为取向,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使教育"成人"难以实现。从教育人学的立场出发,基于人的可能性与复杂性特征,从主体、对象、目的、结果与维度等角度,尝试建立一种动态与立体的人性假设。"比较人"是一种确定自我与他者、自我与他我之间相同点和差异点,并做出判断,采取某种行动的人性形象。"比较人"假设的教育意义在于:教育引导人以自信,促使人走向完善,实现人的可能性与复杂性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从人性的善恶谈当今之合作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艳华 《教育探索》2000,(12):33-34
合作教育是教育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人性的善恶出发,探索合作教育问题。  一、人性的两重性与人的发展  教育面对的是人。因此,任何教育理论必然要对人性作出某种探索。人之为人,是双重存在着的。一方面,作为他自身而存在,另一方面,又必然地无可避免地存在于他所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之中。而且在其生存过程中,是需要各种条件的,而对人生存和发展有积极价值的条件,便是人们经常提到的“利益”。人的生活离不开利益,要经常处理种种利益关系。如何对待与…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人性:教育人学研究的永恒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教育人学是研究教育如何引导人性生成、升华与和谐的学问。教育在建构人性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做人"与"是人"的矛盾、人性自身规定性之间的矛盾。人性的永恒性与历史性,人性的变与不变,人性的复杂性,使教育与人性的关系问题成为教育人学研究的永恒命题。  相似文献   

15.
张楚廷教授立足于"人本主义哲学"或"人哲学"思考教育与课程,提出了人的教育、人的课程、五I课程构想、结构改造主义课程观、人文引领的和谐课程走势等基本概念或命题。为防止人的异化、使人更像人、让人更高大,张教授主张加强人文课程、警惕和改造社会课程、科学课程。张楚廷课程理论具有内涵理解的深刻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特质的人本性、语言风格的诗话性、自我实践的广泛性、使用价值的普适性等鲜明特色。深沉的民族情怀、深切的教育情感、深厚的哲学情结、深长的生命情致是张楚廷能创立特色鲜明课程理论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6.
修昔底德历经30余年的收集材料和写作过程,仍未能完成他的著作。不仅战争过程的后期几年他没有来得及记述,而且在已经写作的文本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存在着多处没有完稿的迹象。本文认为这既与修昔底德的写作条件和他的写作方式有关,更与其叙事中所蕴涵的内在矛盾存在着密切联系。他希望通过对当代的具体事件的叙述来反映人性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这使其叙事与纯粹的编年史迥然不同,而带有明确的对人的教育目的。但这一任务的复杂性也是使他迟迟无法完成著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人性假设是教育理论的立论之基,有怎样的人性假设,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理论。在现实教育中,往往以物性逻辑来认识人及其教育世界,人等同于物件、器具。以物性代替人性,是现实教育之惑,诠释的是教育中人性之事实如何。人性解放是教育所应秉承的理念与价值追求,是教育之道,诠释的是教育中人性之应当如何。因此,我们应建基于人性假设,认识教育之惑,从对人的贬抑和控制中走出来,达至人性解放,实现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18.
培根认为人性中有行善为恶两种倾向,他是“双重人性论”者。他对人性中的友情、荣誉感等善德加以褒扬,对人性中的自私、狡猾等恶德给予贬责。他认为人的天性可以通过后天的习惯培养加以克服,而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的有效方法,在这一点上他又是“人性可塑论”者,并给出了克服不良天性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对人性具有独到的见解,具体表现在关于人性的不变与可变、"经验人"的人性假设、人性与民主、人性与道德等几个方面.杜威的人性思想对其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他的"儿童中心"观、关于经验在教育中的作用、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关系以及道德教育的理论等均建立在其人性思想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0.
孟子名轲,战国时鲁国人。他的思想学说,继承了一部分儒家学说并加以发挥。他的教育学说,是以性善论为基础,重视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他认为人性是善良的;人性好比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