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儿童自由探究生活——兼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从价值论还是从认识论、方法论看,"回归生活"的理念都对我国学校教育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方兴未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探究"世界是什么",还深切关注"世界会好吗",因此倡导通过"反思性行动"而理解、参与和完善世界。而构建由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互动而成的"课程连续体"是我国学校课程体系重建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当今课程改革倡导"从跑道到跑的过程"的转变,生动地反映着当今时代课程理念的变革--从近代认识论的传统体系走向实践取向的课程变革.基于实践哲学的理解,"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意味着总是有强烈的意识指向,并且总是具体的、有内容的,始终有情感体验相伴随.正是基于此,该文介绍了在教师发展学校的课程改进过程中形成的"热爱、自信、整体理解"的工作理念,以及"求根务本"--"有具体内容的"有效课程改进案例.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变革:若干困境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健 《教育学报》2008,4(4):25-33
教学变革的艰难与迟滞必然会导致课程改革流于形式或遭到失败。只有教师的教学习性得到改造并发生真正改变,才可能引发持续地具有实质意义的教学变革。教学习性具有稳定守成的基本特征,这就使得日常教学实践自然倾向于稳定守成;受到学校管理制度规约的教师并没有获得新的也是改造其教学习性所必须的教学生活经验,学校管理制度所实际强化的乃是使教师延续其教学习性;课程改革中教师接受的培训生活依然是“日常教学生活”的直接延伸,实际结果是强化而不是改造教师固有的教学习性。真正的教学变革因此就难以启动与延续。在课程改革处于强势地位的现实下,我们首先应从反思和改变课程改革本身的思维方式和具体策略着手,启动并释放教学变革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正>让课程回归生活,让生活回归课程,实现由"科学世界""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主张及实践诉求。幼儿教育的内容具有显著的生活性的特点,而传统的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较大程度地脱离了幼儿的生活。《纲要》明确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  相似文献   

5.
张倩 《考试周刊》2014,(53):49-50
课程回归生活,密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理念之一。尤其对于初步接触语文学科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更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努力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课改实践充分证明,只有走进生活,教育才将变得鲜活、丰富,充满活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6.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教育学博士,长期从事课程研究与教师研究。佐藤学强调,“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可能有新的课程创造,和新的“学习共同体”的创造。学校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化,而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扎实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曹林男 《生活教育》2014,(23):50-51
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纲要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运用知识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领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是作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改革之亮点。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不是一  相似文献   

8.
课程史学研究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美国教育学家波克维茨的社会认识论将历史化和问题化引入课程史研究,开辟出课程史学研究的新理路。社会认识论强调知识内嵌社会性并与权力融合共生,它是一种研究方法论,关注理性系统。社会认识论将学校教育知识视为一种与权力有关的社会实践,从社会学的角度反思当前课程理论和实践中各种话语的历史形成过程,并剖析背后的权力运作。以社会认识论为基础,课程史学研究新理路涵盖了五个逻辑转向:从主权权力观转向生产性权力观的核心理念、从主体中心化转向主体去中心化的关键焦点、从地理空间转向文化场域的限定视角、从线性进步转向间断变革的历史时间观、从编年史转向当下历史的研究范式。新理路揭示了历史的织造特性,填补了传统批判教育研究的不足,审思了课程改革研究,界定了课程史研究者的新角色。  相似文献   

9.
意义世界视野下的课程知识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生存论哲学对传统认识论哲学的超越,凸显了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意义世界。课程探究应该将课程知识的意义世界作为重要的课程研究主题,并在对知识意义世界的凸显中引导学生获得生命意义的领会与生命境界的提升。因此,基于知识意义性的教材设计,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意义世界,突出强调教材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对话性。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点是强调课程的人文化,力求课程的生活化,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加强课程的弹性化。为实现上述目标,大力开发和推行校本课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我国,一场大规模的课程变革中,进行课程再设计,构建学校新文化,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贴近生活,由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体现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全新课程理念已经形成。这既符合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满足了教育创新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理论中的教师感受之知强调了身体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纯形式的知识必须与身体的体验相结合才能使教师更好地行动。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只有在实践知识的推动下才可能成为师生间富有意义的智力活动。在实践认识论中,教师的身体知识和技能养育着教师智慧,而教师智慧又使得学科教学更加人性化,更具有人文性。教师在实践中建构属于自己的实践认识论。养成实践智慧的过程与形成理论的过程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2.
高海岩 《吉林教育》2004,(11):12-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有实现整合,信息技术才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客观性。对知识客观性的内在信仰和追求产生了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和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这三个维度来考查,客观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认识论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尽管面临着客观主义阵营的种种责难,从客观主义迈向建构主义,实现教学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实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纳入创新的学校课程体系,这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满足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统整性、开放性、实践性,其目标具有特殊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重视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知识方面,注重经验性、综合性和方法性知识。探究性学习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是人们对课程进行的根本性改造,因此必然会涉及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人的知识观、教育观和人性观的重大变化.当代知识观突破了以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为逻辑支点的传统课程认识论,并确立了以生成性思维为逻辑支点的新的课程认识论,这种新的课程认识论不但要求加强课程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拓展课程的建构过程,而且主张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建设,要为课程管理向自主组织方向迈进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胡平 《辽宁教育》2008,(9):11-13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创造机会。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发展应该更具个性化,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课程改革只有落到学校的本体发展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打破了学科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局面,主张以学生的生活为课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次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开放情境中探索,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面对课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世界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次课程改革汲取了诸如理解教育、教育民主化、回归生活、关爱自然和个性发展等新的课程理念,力图“改革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谨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倾向”,从而实现课程价值取向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又聚焦到了"知识"问题上来了.然而,无论何种教育知识观都未能使实践产生实质积极性的影响,应试教育"变本加厉".从根本上反思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关系,已成为教育研究和改革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在中外认识论"先验"研究深度变革基础上认为,书本知识是知识形成并同时是生活经验得以可能的前提,而生活经验是书本知识现实化并形成完整知识的内容和途径.新的教育知识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很多学校基于其实践环境提出了教学变革的主张,谓为"模式",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发生基础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样态也各异。很多模式都在强调学生课堂中的参与和投入,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时间占有量,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单一模式无法承载教学的丰富与多元,教学要实现的不仅是教材中知识的获得,还有学科中的"经验"。对于多种变革样态,其合理性追寻的思路是:挖掘学科课程中蕴含的改变学生的潜能,区分学科课程的品性差异,强调教师对课程的创生,依情境选择教学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