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拓展人的生命价值。课堂教学是教育提升人的生命的主阵地。传统课堂忽视了人的生命意义,使教师和学生陷入一种生命缺失状态,极大的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必需通过“活化”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有效资源,唤起课堂的生命潜力,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张银 《考试周刊》2013,(78):70-70
<正>胡锦涛同志在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中,着重论及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的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对教育来讲,是对生命的关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理应关注人的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过于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人文关怀和生命关怀,忽视了生命主体尊重,导致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就在前几天,我校两个初二女生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基于对教育核心价值是发展人的生命的认识,秉承"生命发展教育"办学理念,构建了富有特色的"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一、"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四项法则:生命发展的自由法则;生命发展的主体能动法则;生命发展的价值法则;教学改革的辩证法则。二、"主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2001—2003年,开展了"师生双主体和谐发展"的课堂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却存在有书无人,有知识无人等生命教育的缺失的现象,为此,应该设计多元的课堂教学目标,感悟教学内容的人文意蕴,展现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营建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来重建生命化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人的教育,政治课除了是政治工具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为此,必须让政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唤醒课堂生命意识,使政治课堂成为生命的绿洲,关照生命活动应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整个生命。整个生命意味着不仅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更要关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可是过去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忽略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与发展。新课程标准呼唤教学改革,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最具生命意蕴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促进生命的发展,而且要基于生命的需求。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努力构建焕发课堂生命活力,丰富人的生命涵养,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生命化课堂,让生命的价值和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古希腊哲学家曾说: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可见关注教育就看如何成就一个真正的人。生命是人的第一要义,尊重生命也就成为了教育的第一要义,而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却存在有书无人、有知识无人等生命教育缺失的现象,甚至在报端出现了诸多中学生自杀  相似文献   

9.
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彰显着新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新课程的崭新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的回归,是对教育本质特征的返璞归真,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关注人、解放人、发展人。而这一切,必须有赖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直面新课改,我们要解放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恣意流淌的溪涧,成为师生共同享受生命成长的乐园。解放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彰显生命精彩的时空。教育是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更应充满着生命性。充满生命性的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互动与共生的空间。一、解放的课堂,是…  相似文献   

10.
李玲 《教育教学论坛》2014,(40):194-195
现代教育理念对教育重新定义: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罗崇敏说:"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客体也是人;教育要使人认知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这就是"三生教育"的内涵。"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石,为实现中华民族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进行"三生教育"的主阵地,本文就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朱俊俞 《考试周刊》2013,(28):49-50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强小学语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改革,应当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变通模式,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将学生培养为自由生长的、有生命的人,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马东海 《时代教育》2010,(3):173-174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寻求人生命意义的教学。当前历史教学生命课堂缺失。重构历史生命化课堂教学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提升教学形式的多样,构筑教学过程的生成化,创设师生关系民主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生长与成长过程,是一个个体生命潜能多方面得以彰显、丰富的过程。正如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完人教育论》中所言:“我只想把出发点归之于‘人’。回到人!回到人!只进行‘人’的教育,无论主观愿望如何,回到人,进行人的教育。便会是真正的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与束缚,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把完整的生命当作认知体来看待。”这种狭隘的课堂教学目的观,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自由个体的发展与完美人格的养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呈现着流动美、生命美和创造美的,应该是契合新课程精神的“生命教育”.而数学课堂学习作为一个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平台,更应先溶人“生命”的光环之中,实现我们所说的“生命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生态的课堂,是生长着的,是生生不息的,是动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诗人特奥多尔&#183;冯塔内说:“教育旨在努力为毫无依靠的幼树提供一根拐杖,从而使其能在纯净的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无忧无虑地成长。那么,我们则接受了非常不错的教育。”朱开炎教授认为在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生态课堂教学的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促进人的生命发展,整体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生态模式。生态的课堂,追求的就是这种自在的、无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生命是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作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课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纬度,对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对生命教育意义的认识,也有助于对现代教育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教育就是唤醒人的智慧、释放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成长。课堂要回归人的生命自然。学生作为生命体,本身同样拥有自身的生命自然属性。为此,我们的特色学校创建是以生命文化为支撑,依托现代教育理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唐桂姣 《生活教育》2014,(4):116-118
道德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始终贯穿生命教育,注重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中小学推行生命教育可以从更新教育理念、重建德育构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整个生命。整个生命意味着不仅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更要关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可是过去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忽略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个体生命的精神成长与发展。新课程标准呼唤教学改革,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课堂中只有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让学生用知识启迪智慧,将智慧融入生命才能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更体现教育的“成人”价值。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生活…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教育改革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重视个体生命,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是当代教育的本质使命.显然,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生命教育,强调对人生价值的守护、对生活的丰富体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新课程的必然需求,也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重要途径.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