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媒体背景下对新闻传播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吻合、实践教学体系与媒体需求脱节、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有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以"能力内敛"为特征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加强新闻理想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现代媒体技术的变革是现代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广泛开展技术教育是现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技术教育欠缺却是我国现代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这不仅导致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体系与现实发展之间的断裂,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日益成为了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阿基琉斯之踵.就这一问题的根源,探讨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刘晓玲 《成才之路》2023,(12):13-16
在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上,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最为关键的教育阵地。文章从高校校园媒体传播模式及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媒体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影响遇到的问题、高校校园媒体传播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几方面,对高校运用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已有近一个世纪历史的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独具特色:以新闻传播业务为中心课程、重视实践教育和社会的接轨、注重人文教育、以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老师充实教师队伍等.以此为借鉴,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努力解决课程体系设置、实践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涵义及发展趋势的剖析,结合以美国密苏里大学为代表的世界老牌新闻传播名校以及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新闻学名校针对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战略性调整的经验,剖析了目前陕西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以西北政法大学为例提出了陕西新闻传播教育进行改革的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媒体,总有各种不适应;媒体抱怨四年大学的专业学习"金玉其外",难接地气。针对中国新闻传播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矛盾,本文运用个案研究和民族志田野调查的方法,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中高峰体验课程的实践过程、效果评估和教师总结等内容进行全面观照。研究发现,此类课程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探索获得了初步成效,"教学预设"、"学生预期"和"学生学成与收获"基本吻合;此外,该课程在从美国高校移植到中国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这使得其在中国新闻教育领域中更具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有必要对目前我国高校新闻传播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开设新闻院系或新闻专业的高等院校已不下百余所,作为培养新闻记者、编辑、媒体经营管理者的主要力量,这些高校新闻院系的毕业生广泛分布在中国各个层次、各个地区、各种形式的媒体中,他们的个人素质、工作态度、报道能力与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各大高校培育出的新闻专业人才,都将在中国新闻业的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美国的新闻业有一大批影响世界舆论的主流媒体,这不仅是因为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和相对宽松自由的新闻体制,同时与美国高校培养新闻人才的理念、机制、途径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美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新闻教育资源,才培养了一大批一流的新闻人才,造就了美国新闻业今天的地位。本文从高校新闻教育资源的角度选取了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指标和数据,对中美两国高校新闻教育各个层面的资源进行对比,并就两国高校在新闻教育中的差异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说明和分析。本文还就如何加强和完善中国高校新闻教育资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开设新闻院系或新闻专业的高等院校已不下百余所,作为培养新闻记者、编辑、媒体经营管理者的主要力量,这些高校新闻院系的毕业生广泛分布在中国各个层次、各个地区、各种形式的媒体中,他们的个人素质、工作态度、报道能力与中国新闻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各大高校培育出的新闻专业人才,都将在中国新闻业的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美国的新闻业有一大批影响世界舆论的主流媒体,这不仅是因为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和相对宽松自由的新闻体制,同时与美国高校培养新闻人才的理念、机制、途径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美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新闻教育资源,才培养了一大批一流的新闻人才,造就了美国新闻业今天的地位。本文从高校新闻教育资源的角度选取了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指标和数据,对中美两国高校新闻教育各个层面的资源进行对比,并就两国高校在新闻教育中的差异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说明和分析。本文还就如何加强和完善中国高校新闻教育资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这也是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顺应“新文科”时代发展潮流,实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方案”的必然选择。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创新育人模式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育人模式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弱化、人才培养同质化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探索构建课程思政视角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一核四翼四协同”育人模式,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办的新闻传播专业越来越多,而在新闻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与内容设置也相差悬殊,实践教学执行过程更有较大的随意性,本文以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专业为例,详细地探讨了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环节,并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执行环节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媒体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方式和人们的生活空间,对新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出发,对西藏高校新闻教育如何以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为切入点,培养合格的新闻传播人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超常规发展,近年来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暴露出不少严重问题,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当前,必须深化新闻教育改革,通过控制办学规模、突出办学特色、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大投入、广开办学门路等措施,才能使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处在一个十字路口。高校新闻类专业超常规发展、教育理念滞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成为当前中国新闻教育的现状。通过借鉴国外新闻教育模式、建构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强化新闻实践,建立真正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闻人才培养教育模式,以迎接新闻传播事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高校新闻教育中学生临近毕业学年到单位实习的传统模式无法满足新闻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四年实习法"的提出将最大限度地改变高校新闻教育与就业相脱离的问题,客观上缩短新闻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由于现代网络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发展,报纸、电视等也加入到了网络的队伍中,与媒介融合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各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也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新举措实施的过程中,专家们强调的是加大对媒介融合的本土化研究与开发。媒介融合对传统的传媒产生重大冲击,国际上,新闻传媒也在根据本国的情况积极进行变革。我国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也及时地进行了师资队伍的优化,对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本课题针对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密切相关.以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新闻传播类实践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背景,对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新闻传播类实践课程要以立德树人为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根,坚持以德施教,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践行认同教育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影响新闻传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从毕业生教育、高校人才培养、课程目标等方面,改善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类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5月9日至14日,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新闻教育学会联合在武汉召开会议。教育部高教司刘凤泰副司长、文科处阎志坚处长及来自全国50多所高校新闻院系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代表研究讨论了以下问题:(1)21世纪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模式与课程体系研究;(2)21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学科教材建设规划。会议除了认真交流各院系新闻教学的情况和经验外,还就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5月10日,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7人就教材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会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追溯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沿革,采用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近两年急速升温的原因、引发的问题作了剖析。并集中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