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是经济全球化发轫阶段。与西欧先进国家经济差距并不大的中国,由于观念和体制的落后,错失了一个了解世界、接触世界、参与世界的历史性机遇,使中国输了几个世纪!在这个过程中,香港、上海以其得天独厚的口岸引起西方的重视,但最后在炮口下被迫开放。  相似文献   

2.
孟禄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知名的美国教育家。他曾主持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部和国际研究所,热忱指导和培养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其中不少人日后成为中国文教界领袖。  相似文献   

3.
清代闭关锁国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上半叶,由于西方殖民主义列强入侵,对中国主权形成严重威胁,而清王朝的对外政策逐渐走向力图禁绝一切中外交往的闲关锁国之路,使中国被隔绝于世界之外,从而错过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4.
私立大学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转型为私立大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反之,私立大学的存在与发展,动摇了中国高度政治化的社会传统,壮大了市民社会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5.
孙力舟 《学习之友》2010,(11):58-59
我们经常说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但如果按照近20多年来经济史学家提供的数据,近代中国其实一直是个经济大国。《大国的兴衰》引用经济史学者贝罗克的统计,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宝座直到1890年才被美国枪去。但中国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都不被看作大国,直到1950年以后才重新被视为大国。  相似文献   

6.
18世纪上半叶,由于西方殖民主义列强入侵,对中国主权形成严重威胁,而清王朝的对外政策逐渐走向力图禁绝一切中外交往的闭关锁国之路,使中国被隔绝于世界之外,从而错过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7.
西进运动是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西部大开发是起于20世纪末中国经济腾飞,综合国力又一次增强的蓄势阶段,关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很多人已作过深入研究,本以审视美国西进运动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提供几点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发轫于20世纪上半叶,滥觞于20世纪上半叶,并在20世纪上半叶迎来其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中国现代民间文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其自身发展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西方理论学说的影响。学者们通过翻译西方理论著作、介绍其理论学说、以及运用其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神话、传说、歌谣、民间故事等这三种途径,将进化论人类学派神话学说、社会人类学学派功能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说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不仅是社会主义的世纪,而且是中国的世纪。即将过去的这10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震撼世界的大变革的100年。本世纪上半叶,毛泽东领导的人民大革命,本世纪下半叶,邓小平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是构成20世纪中国社会大变革的主要内容。正是这两次历史性大变革,不仅把当代中国推进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最前列,而且也把当代中国推进到整个世界发展的最前列。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的成熟程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党是否成熟的基本标志。毛泽东同志指…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唯科学主义和西方教育学的交织影响以及要把教育学建设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需要,形成了教育学科学化思潮。在教育学科学化问题上,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学者形成了三种认识:教育学就是一门科学;教育事实是教育学的唯一研究对象;科学方法是教育学的唯一研究方法。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者的教育学科学化追求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追求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教育学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以引进为主要特征的初现阶段(1901—1915);以模仿为主要特征的初建阶段(1915—1927);以“中国化”为主要特征的探索阶段(1927—1949)。在此基础上,提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主要面临了教育学中国化、教育学科学化、教育学的学科独立性和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四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应用,然而,化石能源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地球石油储量大约为1180~1510亿吨,将在2050年左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工业生产空前高涨,1870年,其工业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32%。70年代之后发展缓慢,逐渐落后于美国、德国、法国。近代英国工业兴衰,科学技术起到重要作用。重视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成果的实际应用,重视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动力。近代英国工业生产的变化,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以转型初期的中国小城镇社会为背景,现代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小城镇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了现代知识女性独特的智性美和人格魅力,揭示了困顿的经济状态、封建世俗观念和自我意识的沉沦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中下层知识女性命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莉 《培训与研究》2008,25(4):10-12
以转型初期的中国小城镇社会为背景,现代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小城镇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表现了现代知识女性独特的智性美和人格魅力,揭示了困顿的经济状态、封建世俗观念和自我意识的沉沦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中下层知识女性命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从史学观、史学方法论、史料观三个角度对20世纪上半叶“新史学”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它们对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主要影响,旨在揭示在“新史学”视域下中国教育史呈现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今世界的政治家来说,中国和财富的结合,意味着一个是稳定、更负责的中国是世界发展的需要。连克林顿也不得不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不仅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全球。”对于全世界的企业家来说,中国和财富的结合,则是本世纪末乃至下世纪上半叶全球市场最神奇也最有战略意义的事。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葛洛夫说:“踏上中国大地,好像大梦初醒。”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之路,选择与财富的结合,正是《财富》杂志选择上海召开全球财富论坛的大背景。江泽民主席那句“你们把目光投向中国,中国欢迎你们”的承诺,更激起了跨国公司巨头们长时…  相似文献   

18.
周双双 《考试周刊》2012,(31):34-35
在20世纪上半叶纷繁复杂、瞬息多变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经历了清王朝覆灭、民国建立、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关乎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而一个美国人——司徒雷登正是这些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见证人,甚至参与其中。本文对司徒雷登的生平进行了简述,并着重力求客观地阐述司徒雷登的三重身份,最后作出总结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前工业化社会,个体农民家庭经济历来是中国经济的基础,是中国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观测点.20世纪中叶以前,中国个体农民家庭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陈翰笙先生20世纪30年代保定农村调查统计资料和50年代河北省统计局追踪调查统计资料,为我们反映和评析民国年间冀中个体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性质与状况,以及农民家庭经济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程度提供了主要依据.研究表明,20世纪上半叶,冀中农民的贫困状况似乎也没有多少改善,然而,农民经济中相当一部分份额与国内外市场联系在一起,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开创者之一的冯友兰,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哲学观,其中既包含对中国哲学的总体看法,又有具体的儒学观、道家观、佛学观等。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的情况下,重新解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有着重要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