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年制《语文第十一册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教参》),说扬科挨打“才八岁”,是不对的、这是把课文中“扬科八岁就做了牧童”与他被毒打的时间混为一谈了。其实显克微支  相似文献   

2.
《小音乐家扬科》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的课文,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把扬科“很瘦弱”的长相与他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进行比较。这篇课文一开始,在介绍扬科时写道:“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作者在这里写扬科“很瘦弱”的长相时,又特别写了他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这是为什么呢?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沈志媚 《师道》2005,(7):26-26
在悟读《小音乐家扬科》一中“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这一句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扬科为了这把小提琴,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这位学生的语感无疑是敏锐的,但这时有一位学生却竭力反对:“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扬科还要这把小提琴干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对人物“眼睛”的描写十分突出。教学中认真分析课文描写“眼睛”的作用,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接受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都有较大的帮助。一、描“眼睛”写事情本文易读好懂,它与作者描写“眼睛”是分不开的。课文一开头就写扬科有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说明他聪明活泼。扬科喜爱音乐,渴望能有一把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小提琴,他“出神”地听周围的一切响声,“眼巴巴地”望着地主食具间墙上的那把小提琴,地主走狗毒打他时。他“睁着”和“瞪着”眼睛,任人宰割,含冤挨打。最后在惊恐和悲愤中寂然死去——“眼睛睁着,眼珠已经不再动了”。全文对  相似文献   

5.
《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已近尾声,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学完《小音乐家扬科》这课,你有什么感想?”稍停片刻,一双双小手纷纷举了起来,许多同学眼睛里还噙着泪水。那恳切的目光仿佛在说:“老师,我说!”“老师,叫我吧!”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是那样的热烈,感情是那样的真挚,认识是那样的深刻。“学完这课,小扬科那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形象老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为了摸一摸管家仆人的小提琴,竟被活活地打死,这多么不公平啊!资本主义社会真可恨!”“当我读到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的时候,被他酷爱音乐的强烈感情打动了,我真想用自己积攒的钱买把小提琴  相似文献   

6.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主动地记叙了穷孩子扬科,为了看一看、摸一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遭毒打致死的经过.教学时,在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大意以后,可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五段.第一段:1、2两自然段;第二段:3~5自然段;第三段:6~8自然段;第四段:9~12自然段;第五段:到完.各段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有好几处写了扬科的眼睛,“眼睛”描写所表达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窥视出扬科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第一小节写道:“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从“闪闪发光的眼睛”上可以看出扬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8.
如何借助教材的特点,安排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语言的理解”、“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上得到训练呢?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我作了一点尝试。 1.让学生听一听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是写从前波兰有个叫扬科的孩子,长得非常可爱,他和妈妈过着穷困的生活。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指名朗读这两段文字,让其他学生听一听,然后说说扬科的外貌和家境。学生边听边想,脑子里会产生这样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已预习《小音乐家扬科》(六年制十一册)这篇课文的基础上,我抓住小扬科“被活活打死”这一悲惨结局首先讲读第五段。出示了以下几个思考题:1.扬科挨打时、挨打后情况怎样?2.最后一句话“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的科头上不住地号叫”你怎样理解?学生学习这段后,大声为扬科叫不平:“有什么罪?要把这样一个只8岁的小孩活活打死?”问题由学生提出,我因势设问:“你们想知道小杨科为什么会被活活地打死吗?”“请根据思考题自学课文第四段。”只几分钟,学生纷纷议论:“看一下小提琴有什么要紧?”“哎,他偏偏要看小提  相似文献   

10.
《小音乐家扬科》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音乐迷扬科》。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分几步来实施教学。回忆《小音乐家扬科》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感受良多。  相似文献   

11.
“探究建构教学法”是我校重点课题.在实践中,我们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运用“问题、合作、情境”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问题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学生的问题提出为教学的开始,以学生个体或群体自身的问题解决为教学主线,以学生解决问题为目的.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课,在阅读后,学生提问: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用树皮做的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扬科为什么张大着眼睛?扬科前面说过:只要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换都行,怎么死不瞑目?扬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在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当学生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后,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互相讨论,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感悟作者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2.
《小音乐家扬科》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音乐迷扬科》。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分几步来实施教学。回忆《小音乐家扬科》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感受良多。  相似文献   

13.
《小音乐家扬科》是一篇讲读课文,要让学生了解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逃不脱悲惨的命运,激发学生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仇恨。课文篇幅很长,我在教学时借助录音手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一、录音范读课文,让学生在感染中对课文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板书课题后,播放课文全文录音,要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你觉得哪个地方读得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听录音,从整体上对扬科因爱音乐而遭毒打、最后含冤死去有了了解。这样,学生从规范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感情的朗读声中,受到强烈的感情熏陶,为后面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二、放自然界的声音,让学生明白扬科对音乐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师上《锄禾》一课时,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一个学生说:“我把掉在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爷爷常常表扬我。”老师说他做得好,并要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时,有一个学生却说: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说过:“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波兰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也是善于刻划“眼睛”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细节的,他写的《小音乐家扬科》(第十一册)一文,就有四处对扬科眼睛传神的刻划:文章开头写扬科“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然后写扬科因为偷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并组织学生释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主旋律。在预习《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程琛同学提出:扬科之死值不值得这个问题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有的大声喊“值”,有的驳斥道“不值”。顿时,课堂上唇枪舌剑,“硝烟弥漫”。我见此状立刻改变教学计划,变课堂教学为“扬科之死”辩论会,把持“值”观点的分为甲方,反方为乙方,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展开热烈的讨论。甲方认为:扬科酷爱音乐,有着较好的音乐天赋,他想拥有一把真正属于自己的小提琴——哪怕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正是酷爱音乐…  相似文献   

17.
周金梅 《四川教育》2004,(10):23-23
【案例】这是小学语文《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片段。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后,师生进行了如下交流:师:同学们,从图中我们看到扬科进了食具间,跪在小提琴前,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你能从这幅画中体会到什么?生:小扬科穿的衣服是破的,脚上鞋子也没有穿,从这里我体会到他家里很穷。生:从他蓬乱的头发可以看出,他穷得连理发的钱都没有。生:小扬科跪在地下,身体微微向前倾着,眼睛盯着小提琴,他多么想要这把小提琴啊! (学生的理解尚停留在小扬科的外形上)师:大家能从扬科的外形上来体会,不错。同学们,让我们走…  相似文献   

18.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谁能说说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个充满音乐想象力、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深深陶醉在音乐之中了。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引读)“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 ,哪怕只摸一下 ,他也够满意的了。”课文围绕着这样一个伏笔逐步推向高潮。这节课深入学习课文的四、五两段。二、学习第四段1 学生细读第四段。每个小组提提问题 ,重点解决一个疑难问题。2 教师巡视 ,作必要的了解 ,拟定教学思路。3 学生质疑 ,按学情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4、重点理解 :扬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 ,哪怕…  相似文献   

19.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生物课,学生们拿着图文并茂的新教材很是兴奋。课时过半,学生已经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了对生物特征的归纳。我正准备实施下一部分的教学计划,一学生突然举手站起说道:“老师,我觉得书上还是没把生物说透!”我一愣,不知道他接下来会说些什么,但我意识到不能扼杀他提问的热情,随即鼓励他说:“为  相似文献   

20.
生动的自喻     
吴运铎——泥土他说:“即使我变成一撮泥土,只要是铺在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让我们的伙伴,大踏步地走过去,那也是幸福的。”彭加木——铺路石他说:”我愿一辈子做一颗铺路石子,让别人踏在自己的背上走过去。”赵春娥——煤她说:“我愿做一块煤,为人民献出全部的热。”朱伯儒——小草他说:“我是一颗长在山头上的小草,而且,不是我高,而是山高。”张海迪——流星她说:“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