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自清在20世纪的文学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他的散文不同于其他文学家,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他散文的艺术美。朱自清散文的感情真挚自然流出,整体的结构较为严谨,加上生动活泼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朱自清的散文被人们称为"充满着诗情画意"。细细品味,语言的独特运用无疑是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独特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朱自清多篇散文进行展示学习,可谓是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着重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冬天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建树、风格独特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为人真诚朴素,他认为文学作品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因此,他的散文创作贴近生话,有感而发,却又不温不火,常给读者一种清风拂面、绿茶弥香的清新之感。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对于创建现代白话散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郁达夫曾经赞赏他的散文“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李广田也明确指出“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可以说,朱自清的散文几乎篇篇都是精品,如《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给亡妇》等,已经与古典散文名篇一同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冬天》是一篇写人的散文。朱自清精选了三个生活场景,寥寥几笔,意味全出,让我们在作者徐徐皴染的氛围中,深深体验着时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悲怆和苍凉。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温柔敦厚的散文风格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儒家文化的影响最深。这首先体现在传统文化对朱自表本人,即对其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影响上;其次还体现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其散文所选取的题材,所反映的生活上。传统文化对朱自清散文的影响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其散文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拘泥于传统,缺乏革新与开拓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郁达夫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除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异乎寻常的美感,他丰富的艺术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的散文既是优美的艺术品,又展示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其文明净的色彩、素雅的风致能引读者进入奇妙的境界,他对风物人情的形象描绘,"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品味探究他在散文创作方面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更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是优美的艺术品,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文笔独树一帜。写景则融情于景,叙事则化意入事,这也正是朱自清散文的独特之处。他融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化于一体,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与风格。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曾经说过:“朱自清虽然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然贮满着那一种诗意”。这话说得很好。以诗人之笔来写散文,诗意惘然,确实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特色。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腻,用语造句,极有功力,写来朴素自然,又时见匠心,每有新意,经得起推敲玩味。这些特色在《荷塘月色》中都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的散文 ,选入中学教材的篇目很多。在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 ,除了鲁迅作品 ,朱自清的作品恐怕是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了。关于朱自清的散文 ,研究文章无以数计 ,但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第一是朱自清的散文充满女性味 ,第二是朱自清特别喜欢在他的散文中写背影。下面笔者将结合中学教材谈谈我的看法。先说朱自清散文的女性味朱自清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女人》的散文 ,他在文章中借一位朋友的口说 :“老实说 ,我是个喜欢女人的人……在路上走 ,远远的有女人来了 ,我的眼睛便像蜜蜂们嗅着花香一般 ,直攫过去。”作者不仅…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曾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朱自清散文朴素缜密、清隽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论及我国新文学的发展时曾说过:“五四”以来“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谈“五四”以来的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他的散文《背影》。为什么?因为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运用不同视角与多种笔法塑造了一组神态各异的商人形象。这组商人形象在中唐散文中的出现,不仅明示着柳文对史传文学手段的继承与突破,深隐着中国文化对商人注重道德评判的传统意识,承载着柳宗元对政治与士风进行干预的一贯精神,也构成了对当时新乐府诗歌创作的呼应,实现了新式散文的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问答形式在曹植的诗文中均有出现,但散文中的问答形式更多地受赋体主客问答模式的影响,而诗歌中的问答则与汉乐府中的叙事手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苏轼散文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的传记文数量虽然不多,却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并表达了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思想内容。从中可以鲜明地看到苏轼立足儒家,而又杂取佛老的出处观。  相似文献   

14.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以文名之盛应召入朝,官至卿相,仕宦显达。一生著述颇丰,有诗文集五十卷行世。创作有400多篇文章,众体皆备;提出了明确的诗文理论。其诗上承盛唐余音,下启中唐诗风;其文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其文学成就很高,在中唐文坛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5.
姚鼐《古文辞类纂》打破辞赋与古文对立并举的传统观念,明确将辞赋作为古文的一个类别大量选录;其圈定的最优作品,辞赋最多。在古文选本中如此重视辞赋选录,意在强化古文的辞章之美,完善其古文内部审美图式的理论构建,提升古文的审美层次,重建桐城派古文的新文统,使桐城派古文理论在审美的维度上获得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仫佬族作家潘琦长期以来笔耕不辍,在散文创作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潘琦的散文充满着浓厚的人情味儿,不论是他的游记散文、怀人散文还是随感类的短文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流露着强烈深挚的情感。潘琦的散文对世事人情有着较好的体悟,这一方面是潘琦生活睿智和品格豁达的表现,同时也是其厚积薄发文学素养的展露。从这个意义上看,潘琦的散文富于知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相似文献   

18.
蒋春霖是晚清著名的词人之一,著有《水云楼词》,有人将其与纳兰容若、项鸿祚并称为清代词人的三大鼎足。而对蒋春霖的评价和研究至今已历时百余年,陈水云先生已在《蒋春霖研究史述略》中对新世纪之前蒋春霖的研究做了详尽的梳理。笔者对新世纪以来蒋春霖的词作、与其他词人的比较、词坛地位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大致的综述,认为其政治活动、与太平天国战争的关系、与淮海词人群的关系、词学交游活动、词的地域特色及其诗创作等方面都有待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晚明戏剧文化的一个角度独特的考察.本文认为:晚明江南"园林声伎"风习之兴起,与其时政治环境和官场形态殊有关系.正是基于对末世政治的失望和回避,不少江南士大夫做出了从政事到艺事、从"忙处"到"闲处"的人生选择,他们从官场撤身,退隐园林流连声伎,"园林声伎"故而既为时代的潮流,也为时代的病症.  相似文献   

20.
施闰章为清初著名诗人,在诗坛、文界、官场均有盛名。而清初以来对其研究一直显得有点冷清,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对其研究的状况才有所改变,但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诗歌创作与诗学思想方面。近年来研究稍为全面,对其诗学、家学渊源、史学思想均有所探讨,而其散文作品及其美学特色、理学思想及其道德践履的关注仍然不足,史学思想研究也非常薄弱。今后对其研究应朝着全息化、精深实证化方向发展,使施闫章研究的学术水准有个整体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