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概念,分析其文化功能。“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是一个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和发展,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为主题,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目标,以创新理念为内核、对外开放为发展方向、国际化运作为外在表现形式,相互关联、由内而外发生作用的新的观念系统,发挥着制度推进力和文化推进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海南民俗文化心理具有教育性、功利性、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以及传承性的特点。海南民俗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中人们心理活动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俗。个体的活动也离不开他所处的环境,摆脱不了他所处文化习俗的影响。民俗中作为活动的成分存在的就是具有民俗意义的行为。只有从外显的行为表现才能得知内心潜在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3.
“花儿”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它身上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的一般特点。但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者,“花儿”体现出独特的民俗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了“花儿”的民族性、地方性和时代性特色。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独特的地域文化之一,它是以游牧为主、狩猎为辅的草原文化逐渐转变为畜牧和农耕复合型的文化。科尔沁文化是在蒙古诸多氏族部落之间相互融合中形成发展的,具有多元型特征。科尔沁文化在积极吸收、融合异文化精华,更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开放型特征。科尔沁人们不但有英雄的性格,还具有忧患性格,英雄忧患型特征是科尔沁文化深层复杂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总理温家宝于2003年10月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建议发起的。从2004年起,博览会将于每年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举行。这是中国为全面深化与东盟国家关系,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而采取的又一项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语言和民俗文化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汉语负荷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也不断地影响着汉语的发展。地域文化和时代风尚对民俗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只有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 ,采用与社会现实、民俗事象的描写、阐释相结合的方法 ,开展对民俗语言的动态研究 ,才能追溯其源头 ,把握其流变 ,使语言研究从狭隘的书斋里走出来 ,走向广阔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博览会蕴涵有人文精神的主题,人文精神赋予博览会新的灵魂,提升博览会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确立“人文博览”战略思想,是时代的呼唤,人文博览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人文精神是推动博览会的原动力,博览会又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为弘扬人文精神做出新的贡献。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互动发展,打造“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新格局,制定科学长远而切实可行的“中国-东盟”文化合作发展规划,以文化产业拓展和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使人文精神发扬光大,永驻博览会。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研究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的影响,并从文化存在的形态以及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等各方面阐述了深入研究民俗文化对教育教学活动影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小说是指以民俗事象为主要题材的小说。它与乡土小说和市井小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固成模式的民俗(民间)文化的透视与建构,表达作家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批判或对传统人文理想的赞美与构建,是民俗文化小说的基本特征。民俗文化的稳定的结构形态,为小说审美提供了两相对应的文本结构的意蕴层式。民俗文化小说的表层结构具有浓染地方风采、创造独特氛围、展示惊世的人生图景的写实性审美功能;民俗文化小说的深层结构,需要接受者通过对表象层的物态化民俗事象符码编写的解读与建构,实现作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透视与文化建构,获得除表象层生活世相以外的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10.
黄铮 《考试周刊》2013,(96):144-145
文章就合理应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复合型会展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中国—东盟博览会复合型会展口译人才礼仪培训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回回民族形成了许多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不同的语言习俗。从这些回族礼仪用语,日常用语及亲属称谓中即能领略到表现回族民俗内容的语言,又能感悟出语言中蕴含着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英语的称谓形式虽然没有汉语称谓形式那么复杂,但使用起来却也非常讲究,因为它反映的是英语国家的一种民俗。只有熟知这些习惯、选用得体才能在英语社会特定的语境中将汉语特有的称谓形式转换为规范的英语称谓形式。  相似文献   

13.
京族情歌与其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京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环境对京族情歌的生成、传承与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京族情歌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文化话语的构建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外宣传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凸显广西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体系,同时展现出我国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化辐射的软实力。从多模态话语的角度分析,在对外宣传中广西文化话语可以从文化符号系统、多模态符号的形成过程和多模态整合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拓展我区文化话语的对外宣传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5.
苏北地区的民间风俗深受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产生了独特的民俗现象.苏北民俗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在传承文明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苏北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从而推动苏北地区的文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尝试以文化语言学为指导,从文学、语言、民俗文化三个方面探讨蕴含在唐诗词句之中的民俗文化,从而说明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即语言之中存在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方言歌谣是一地劳动人民的生活之歌,歌谣内容与该地老百姓的生活、民俗风情息息相关。潮汕方言歌谣的十二月歌叙说了潮汕岁时节令风俗和农时习俗,物产歌反映了潮汕独特的饮食文化。潮汕方言歌谣从主题内容到语言形式都折射了潮人文化心态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8.
藏族民间谚语的形成,无疑和藏民族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解读藏族谚语中展现出的民俗因素,能够更好地挖掘谚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使我们深化对藏族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农耕文明时期,由于人们对大自然敬畏,舞龙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为龙功能的本体论。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舞龙民俗文化演变为龙的精神本体,并且使人能够以类组合的方式进行推演,向着哲理、审美、纯文化关照、心灵营构之象转化。  相似文献   

20.
在对布依族、仡佬族的调查中 ,民族民俗文化的汉化倾向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本文认为经济的发展 ,必然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从而壮大中华文化 ,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同时 ,人类的发展又是离不开多样性的。安顺作为贵州西部黄金旅游线上的明珠 ,其神奇的山水旅游地位极其重要。如何开发好现有的民族多样性文化 ,开展好地方民族风情旅游 ,是安顺经济腾飞的关键。因此 ,如何认识安顺市的民族文化交融 ,既保存现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又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既是一个社会文化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