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有效教学包含: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三层意思,重点在“有效用”或“有效率”上。而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有效教学最终要转化到学生的有效学习上来,当下流行的“先学后教”、“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等,都强调学习者自主阅读学习,让阅读学习成为学习者主要学习方式。下文就指导学生阅读化学课本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做法。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温岭市城南小学是所薄弱的山区学校,优质师资匮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城南小学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启动了教师读书计划,确立了“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教师”的项目。围绕着此项目,学校确定了三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扎根乡村的教育精神;二是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情怀;三是学习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教育思想。根据三方面的学习内容,学校实施了“三大行动”和“三个工程”。“三大行动”指的是阅读行动、写作行动与学科行动;“三个丁程”指的是一体工程、一艺工程与一专工程。  相似文献   

3.
《学前教育》2006,(9):36-37
当前幼儿园教学研究中存在三大当务之急:一是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相对脱节,二是教师重视教、忽视学。三是以教师为群体的“园本教研”浮躁。而教法研究恰恰可以解决这三大问题。使教师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信念,并从教学行为上反映和表现出新的信念。所以,教法研究是理念和行为融合的研究,开展教法研究可促使教师“紧盯”幼儿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进而研究自身教学与幼儿学习之间的关系。当然,教法研究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科学规律为前提,才能变“让幼儿学习适应教师教法”为“让教师教法适应幼儿学习”。  相似文献   

4.
李朝 《教师》2012,(3):123-123
笔者参加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名教师培训班学习三年,聆听了不少专家的报告,也阅读了不少教育教学类的好书籍。通过这些学习和阅读,使我少了一份躁动,多了一份平常心和服务的信念:教育应当是不断造就人、不断发展人全部潜能的过程;教师要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学生成长成才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5.
吉星 《宣武教育》2005,(11):18-19
本次校本教研展示活动,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触和理解校本教研。活动中主持人对活动主题制定的准确;设计教学环节巧妙清晰;主持时的巧妙引领与提升及时;教师们积极参与以及教育教学观念的明显提升无不让我汗颜。我认为校本教研是一个贯穿了学习、研究、应用,再学习研究应用的循环开放过程,包括“学前内容开放”、“学时研究开放”和“学后应用延伸”三个阶段。“学前内容开放”是在每次学习研讨之前,收集教师普遍关心和困惑的教育教学问题(资源),在确定研讨专题后,先查找相关材料,学习讨论,分析原因,拿出一个基本的应对策略或思路,然后提前一定时间控制一定内容告诉老师,让每个老师都能够有一个思考和学习准备的时间和过程,以便发言时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关键,因此,教师要精讲之外,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学习,使他们自己反复体味其中的学习乐趣。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督促下勤学好问,达到“自得其乐”的境界呢?我认为,首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想学;其次是教给学生合适、恰当的学习方法,解决方法上的问题;再次是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学习、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学习动力 虽然许多教师都已意识到主体性教育的重要性,主张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许多学校依然奉行的是“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学习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刻板单一,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学习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属间接经验,因此学生对许多知识缺乏感性认识,特别是有些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直接和紧密,有些内容陈旧、滞后,加之一些教师教学时又不善于联系实际,使学生看不到学习的必要性和知识的价值,因而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教学水平不高,不能深入浅出讲授教材;不重视教学艺术,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方式不当,打击或者损害学生学习积极性等也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主因。  相似文献   

8.
从陶行知的教学观看当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宣成 《教育导刊》2004,(3):107-109
陶行知的教学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取得理论上的三个突破:第一个突破是教学合一,改“教授法”为“教学法”;第二个突破是教学做合一,创立了生活教育的理论;第三个突破是要求教师向学生学习,倡导民主教育。其理论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当代教师把自己角色定位为学生是社会的需要、个体的需要和职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唐金龙 《教书育人》2006,(12):60-60
1999-2001年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三年的学习培训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吸收了不少新的知识、见解、观点。在学习期间,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学校的先进做法,畅谈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有同学提出的“学生选教师”的做法让我眼睛一亮。心想,这样的做法肯定可以促使教师更加自觉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而不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否则,如果教学水平差,分数提不高,学生自然就不喜欢,肯定会被学生一票否决。这样做可以使教师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急迫感,打破教师“铁饭碗”的思想;学校管理者也可以轻松驾驭,不再需要“按住牛头吃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参与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10.
赵新虎 《教育与职业》2002,(10):36-36,44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变被动为主动,是教师常为之深入探讨的课题。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之学会学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有以下一些体会。一、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决条件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据此,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其先决条件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转变;二是从一次性学校教育目标向学生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终身教育目标转变;三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参与、主动…  相似文献   

11.
把阅读落实在教学目标研制中,纳入教学设计之中,是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力举措。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学习新课标精神,把数学阅读有机地融合到教学谋划之中,通过细化引导,让阅读渐成习惯;优化指导,让阅读助力思考;结合问题,让阅读助推探索;关注变通,让阅读诱发创新等措施,给予学生必要的数学阅读学习引导,让他们掌握好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得智慧学习、深度学习自然发生,让学生学习质量日益攀升,数学综合素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职教类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故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成了职校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本文主要从“多激励少批评”、“多感悟少分析”、“多阅读少训练”三个方面对此难题加以阐述,探寻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价值取向日趋物质化的时代,如何让青年教师树立教育理想,成就教育智慧呢?我们认为应该是阅读,如果缺少阅读,对一个教师的成长无疑是釜底抽薪:文化素养的缺乏会造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匮乏。余秋雨认为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想要摆脱平庸。阅读,使人聪慧;阅读,使人明理;阅读,使人站得高,看得远;阅读,使人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阅读,使繁重的事情有快乐;阅读,使细小的事情,有智慧,使教师的心灵充满阳光,人人树立笑对人生的境遇观,人人成为“阳光老师”。  相似文献   

14.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它们是传承与弘扬我国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项目化学习,引领学生阅读探究,让学生真正经历项目化学习的启动、经过、拓展等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突围,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而且能使学生真正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获得精神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韦业利 《中学文科》2007,(12):76-76
语文阅读教学就像一台戏,教师只有当好导演的角色才能提高戏的质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发言,就不是一个好的导演。在阅教学中教师应做敲开学生阅读之门的“敲门砖”,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解读文章的钥匙交给学生。也就是说,应当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因此,眼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语文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高师《美术教学论》中借鉴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状态,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承担《美术教学论》的教学任务,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运用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做中学”、目标教学、基本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多元评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全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质量,也为以后的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乃至以后的教学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一一阅读教学,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精神,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真”更“实”我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中,“研究性学习”是“出镜”率很高的一个词汇。“研究性学习”适应现代教育观念,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多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研究问题,对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以教科书为主要学习对象、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有力的冲击。但是,由于理论界在引介时零星个例、片断感悟谈得多,对别人的经验系统的介绍少;抽象观点介绍多,具体做法指导少;对开展较早的教学实验单位的经验也没有及时总结评价。因此,使得不少基层的学校和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摸索“研究性学习”,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相似文献   

19.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校外特色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不迷信知识,鼓励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以“有效的”“意义建构”为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儿童身心发展来剖析儿童的“学习权利”,将其划分为三种向度:指向具有从事学习这一活动的权利;指向具有选择和决定学习目的、内容以及学习途径和手段的权利;指向具有表达自己如何学习的权利。并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大可能地尊重儿童学习权利实质上是一种“在学习中的权利”。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特有的学习意向,允许儿童开放自己的学习路径,宽容地对待儿童的“抵抗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