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行录》记录了朝鲜使者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的所见所闻,它是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朝鲜使者对清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描述,反映了这一时期东北社会历史的变迁,有利于中国东北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中韩文化交流史上,北京琉璃厂扮演着颇为重要的角色。正是在这里,一些燕行使臣和随员从事着访求朝鲜王朝政府及个人所需书籍的活动;也正是在这里,他们与清朝文人进行着深层次的交往。有关情况国内史料记载甚少,且不受人关注。所幸这些内容在朝鲜燕行使臣及其部分随员所撰写的"燕行录"多有反映。不仅如此,燕行录所记载的琉璃厂还在其他方面补充了中国史料的不足。本文即对此进行发掘分析。  相似文献   

3.
1882年清朝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1883年朝鲜在天津开设朝鲜公馆,两国间互开航线。在两国关系发生剧变的同时,也存在着传统体制"持续的部分"。直到1894年,朝鲜仍然继续通过传统的贡路向清朝派遣赴京使臣。而由于甲午战争的发生,1894年最后的朝鲜赴京使团经历了与以往使团不同的过程。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赴京使团返回朝鲜,标志着两国宗藩关系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清中后叶以来,《燕行录》中留存了大量朝鲜使臣的宫廷观剧笔记,思慕大明的心理促使他们以复杂眼光看待舞台上的汉服衣冠,并重新思考与清廷的交往和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自乾隆朝始,面向朝贡使臣的演剧活动成为宫廷戏曲礼化契机之一。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风格、装置精巧华贵的清音阁戏台及与当年流行于内廷的《升平宝筏》,都是塑造清国大一统、重礼教等对外文化形象的重要步骤,彰显着乾隆所刻意加强的“华夷一家”意识在多民族体系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燕行录》中来自域外的观剧书写和相关论述,从接受史的角度大大丰富了后人对清代宫廷戏曲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6.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书,全面钩稽、整理了《朝鲜李朝实录》中与中国有关的内容,不仅时间长,而且全面反映了元末、明、清初中朝关系的演变,补充中国正史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雨不见停,刚小了一点儿又大起来,时断时续,到处都是积水。生活当然受影响。”8月16日,来自中国东北、目前在平壤工作的张先生向记者抱怨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一书,全面钩稽、整理了《朝鲜李朝实录》中与中国有关的内容,不仅时间长,而且全面反映了元末、明、清初中朝关系的演变,补充中国正史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2007,(9):46-46
《东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张地区报纸. 1945年11月1日,《东北日报》在沈阳创刊,报纸是4开两版,报头由吕正操将军题写.在创刊号上的发刊词中明确申明“本报是东北人民的喉舌,以东北人民的利益为利益,  相似文献   

10.
《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王朝(1392-1910)定期派遣使节出使明、清王朝,而明、清两朝亦常常派使臣出使朝鲜,双方使节往来相当频繁,所以明、清时期的中韩外交有“使行外交”之称。朝鲜使节回归之时都要向国王禀告出使情况,每次出使都有书状官专门负责记录出使时的见闻,作为回国时禀告国王的依据。而朝鲜使臣亦多乐于著诗文描述出使情况。朝鲜称出使明廷为“朝天”,而出使清朝为“燕行”。故而朝鲜王朝出使明朝的使  相似文献   

11.
1919年3月1日,在朝鲜汉城爆发了朝鲜近代史上具有启蒙意义的争取独立运动;两个月后,在中国北京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伟大启蒙意义的"五四"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2.
段磊磊 《传媒》2021,(20):82-84
作为东北局的机关报,《东北日报》甫一进入陌生的哈尔滨,就从预热性的新闻报道、同步更新的演出信息、持续深入的观后感以及曲谱出版广告四个方面对《黄河大合唱》进行了宣传报道.这些操作实践先是使音乐符号成为社会信息并产生社会影响,再通过对社会影响的引导建构出一种舆论氛围和政治共识,由此牢牢把握住了抗战胜利后东北人民眷恋祖国这一最广泛、最强烈的身份诉求.正是本着人民性的办报原则积极回应民众诉求的宣传行动,使《东北日报》在群众心中逐渐获得合法性从而打开了宣传工作的突破口,而得到群众支持的《东北日报》由此成为配合新政权建设的重要文宣平台.  相似文献   

13.
杨德志 《兰台世界》2016,(7):99-101
东北协会是为了推动东北民众的抗日斗争,促进抗日救亡运动而成立的政治组织。《黑白》半月刊是东北协会的宣传刊物。从《黑白》半月刊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以往对东北协会的评价当有新论。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讲,能够坚持长期写日记的人不算太多。尤其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指挥和带领部队出生入死、奋战疆场,并能坚持长期写日记更属罕见。然而,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着一套在艰苦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环境下。坚持10余年记录自己及部队战斗、工作和生活情况的《东北抗日游击日记》。这些珍贵日记的作,就是名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周保中将军。  相似文献   

15.
古代朝鲜"燕行使"在华接触天主教较早,对其了解也较深入,而接触东正教则较晚,了解粗浅并有舛误。出现这样的差异与近代之前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传教士团来华目的及传教方式不同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吕小鲜 《历史档案》2000,(4):134-134
对于清代军队的营房,学者历来甚少关注,有关研究成果当然也是廖若晨星。由赵生瑞同志撰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的《中国清代营房史》,使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因此,本书受到了史学界特别是军事史学界以及建筑界、部队后勤系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栏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与本刊合办《东北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大区报纸,经历了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参加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从1945年11月1日创刊,到1954年8月31日为止,八年零十个月的岁月里,在向沦陷14年的东北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教育,介绍我们党伟大、光荣、正确的历史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揭露美蒋的丑恶面目,宣传我军节节胜利,进行土地改革,动员和组织人民力量支援前线,指导东北解放区的生  相似文献   

18.
自1932年在吉林省安图县创建县抗日游击队起,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共产主义者和抗日战士,在长达14年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与东北抗日联军结成了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战斗友谊,并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已是被历史所佐证和无可辩驳的事实。但也有人迷惑不解:当时朝鲜也同样处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金日成为何不在本国本土抗日,而远离故乡,来到中国参加抗战呢?  相似文献   

19.
1952年3月,虽说春天已悄悄来临,可鸭绿江两岸还是冰天雪地,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这里。就在这积雪数尺之地,当地人发现了家蝇、黑蝇、狼蛛、标本虫、羽毛等,这些昆虫来自何方?  相似文献   

20.
王卓亚  郭永虎 《传媒》2023,(10):87-89
《东北日报》是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机关报,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党政宣传、舆论引导和群众动员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东北日报》在发行期间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报特色,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东北日报》的办报特色加以分析,以期对当今主流媒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