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霁 《兰台世界》2011,(7):70-71
《九歌》是屈原被流放沅湘后对民间祭祀歌进行加工润色而成。它虽然是一组祭祀神灵的乐歌,但透过诗歌里对时光易逝的慨叹、对生命无常的悲凉、对美好消失的忧伤,也能看到诗人自己的情感体验。它记录着屈原流放时的悲苦情怀。  相似文献   

2.
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在其所创作的楚辞体作品中,作品的诞生均直接联系着当地的音乐,对楚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九歌》作品中,《九歌》以一组文辞优美、情致深婉的诗篇,糅合动人的传说、迷离的意境、优美的景色,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描述不同的神女爱情故事,并以祭祀歌舞为题材反应南楚的社会生活、自然风貌,在民间影响极大。本文主要对屈原的音乐创作进行阐述,分析《九歌》在民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提起宁古塔,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清时遥远苦寒的塞外流放之地.随着流人研究的热起,宁古塔似乎更多地和流人、流放连在一起.其实宁古塔作为一种文明存在形式,它的内涵决不局限于此,而是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明祭祀方式,网络祭祀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对传统的一种割离与颠覆;有人认为,网络祭祀可以达到“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目的.网络祭祀的流行,是传统礼仪文化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是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网上公墓是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祭祀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祭祀必须亲临祭祀现场的模式,将逝者的灵堂设置于网络的虚拟纪念馆中,以各种高仿真的模具方便人们的祭祀。  相似文献   

6.
萨满祭祀是清代宫廷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也是清代宫廷礼仪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在清宫里的坤宁宫、堂子以及祭马神室进行,其中坤宁宫和堂子的萨满祭祀是最为隆重的,清代历代皇帝对此也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7.
发遣作为流放刑的一种,乃清代所独创,且极具民族特色,是指把罪犯发往东北或新疆地区分别当差、为奴、种地的一种刑罚。本文对清代发遣刑的形成过程、执行情况及其对边疆社会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期对清代流放制度有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8.
刺配刑是宋代确立的一个特殊的刑罚,它通过在罪犯面部刺字后在流放到边境服兵役的刑罚方式,这种方式具有肉刑和耻辱刑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刺配刑是宋代确立的一个特殊的刑罚,它通过在罪犯面部刺字后在流放到边境服兵役的刑罚方式,这种方式具有肉刑和耻辱刑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发遣作为流放刑的一种,乃清代所独创,且极具民族特色,是指把罪犯发往东北或新疆地区分别当差、为奴、种地的一种刑罚.本文对清代发遣刑的形成过程、执行情况及其对边疆社会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期对清代流放制度有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杨震河同志去闽北林区采访,拍摄了一组反映林区流放木材的照片——《险滩恶浪只等闲》。这组照片,真切、生动,扣人心弦,使人看了犹如亲历其境,久久不能忘怀。它不仅向读者展现了闽北林区的放筏工人在激流中流放木材的惊心动魄的情景,更可贵的是它有力地揭示了放筏工人藐视困难,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面貌,颂扬了他们在向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2.
白字戏是在乡社祭祀赛会环境中生长的地方戏曲,从其诞生之日起一直到今天,祭祀演剧始终是其最主要的演出方式,而白字戏受众群的主体也始终是乡社文盲与半文盲的中下阶层。这两个方面对白字戏的传统剧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其呈现出鲜明的祭祀仪式特征。其祭祀仪式性具体体现在祭祀主题、祭祀结构程式以及讲究吉祥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孟府档案,指的是孟子的嫡系后裔和家族对祭祀包括孟子在内的祖先、对外交往和府务管理等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以各种档案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赛龙舟风俗已经有数千年历史,并在这么长的时期内,其风俗内容都保持不变.龙舟运动作为一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集娱乐、竞技、健身于一体,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龙舟风俗起源于原始社会对以龙的形象为代表的神的崇拜与信仰,人们相信通过这样的运动方式或崇拜能够避邪及保佑平安等,这就逐步形成了龙舟竞渡的习俗,且这种习俗远早于祭祀屈原的龙舟竞渡. 一、中国龙舟风俗的源流 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盛行于中国南方水乡,是当地人们普遍喜爱的节庆运动.  相似文献   

15.
通过黑水城出土文书,对元代基层孔子祭祀的时间、仪式、祭品、费用进行探析,发现元代基层孔子祭祀受到中原汉地祭祀文化的影响,同时带有自身民族特色。祭祀经费的短缺,使得亦集乃路孔子祭祀活动难以正常进行,直接弱化了祭祀的功能,加速了元朝基层社会的瓦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祭祀制度中祭祀对象、祭祀规模和祭祀形式等不同方面,并从礼和法两个角度对中国祭祀制度的规制进行了探究,同时以清代时期的礼法规制《大清通礼》和《大清律例》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对中国古代祭祀制度中的礼和法进行了有力论证。  相似文献   

17.
社神的源流     
社日节是中国古代祭祀社神的节日。它历史悠久,自远古一直传承至近世。它流行广泛,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要祭祀社神。它影响深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今日常用的"社会"一词也是由于有社日的集会这一文化现象生发而来的。然而对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我们尚未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普通百姓大都甚至一无所知,这无疑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社神是土地神,土地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社日节的盛行反映了祖先们对土地的崇敬和爱惜之情。当今之世,随着工业文明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土地的感情日  相似文献   

18.
周代的祭祀活动覆盖了国家政治活动、民众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其中的祀、禴、尝、烝是指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对祖先进行的祭祀,在周代的祭祀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周人祭品使用呈现尚俭的特点,强调心祭重于行祭。  相似文献   

19.
李晶 《大观周刊》2011,(29):69-69,75
古代先民重视各种祭祀礼仪,包括祭祀天地神、雷神、风神、山神、河神、谷神等,尤其是祭祀天神。因以天地为万物之本,天气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水是万物之源,也是谷物与蔬菜的生命依托,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饮食生活。因而祈雨风俗应运而生。在表达人们对天敬重之情的同时,也反应出人们对天的依赖。从相关文献对求雨活动的记载可使我们了解上古人们的生活及其心理活动.从祭祀礼仪的描述也能感受出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清代流放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流放制度,是清朝刑罚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刑罚种类的设置、犯人的定罪、流遣地方的指定、犯人解配、到配后的安置等内容。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将犯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惩治犯人和维护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