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初出身于大家闺秀的谢冰莹,因抗婚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参加北伐,被誉为“中国第一女兵”;1937年再次穿上戎装。奔赴抗日战场,随军转战大江南北,看护伤病员,筹集抗战物资。以病弱身躯奋斗在抗战的烽火中,实可谓现代的花禾兰。在抗战途中,她坚持写报道,记日记,将战区所写集为《新从军日记》,是一本优秀的报告文学。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怀念这位中华奇女子,对当代青年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2.
《文艺鉴赏与批评》郑振铎等著光华小文库上海光华书局 1934年9月初版(收文艺论文4篇,其中有郑振锋的《中国文艺批评的发端》1篇)《取火者的逮捕》(神话故事)著创作文库上海生活书店 1934年9月初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1956年6月初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1958年11月新1版(收神话故事4篇。1934年版作者原署名郭源新。新文艺版有作者《新序》)《欧行日记》(散文)著良友文学丛书第14种赵家壁编  相似文献   

3.
三、文学理论和写作学 民国时期,云南作者关于文学理论的专著有柯仲平的《革命与艺术》(1927年,西安新秦日报馆印行,1929年上海狂(焱风)出版部出版)。姜亮夫的《文学概论讲述》(第一卷1930年,第二卷1933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罗铁鹰的《诗论集》(1944年,缅宁警钟书店出版发行)。此  相似文献   

4.
丁景唐自述     
丁景唐 ,笔名洛黎杨、歌青春、丁英等。宁波市 (原镇海 )人。父亲丁方骏为成衣匠 ,母亲胡彩庭是农家女。因家贫 ,父母随母兄闯关东。以此 ,我在 192 0年 4月 2 5日生于松花江边的吉林市 ,3岁 ,父亲失业 ,南返镇海乡下。 6岁 ,丧父。 12岁 ,母亲贫病交瘁服毒自尽。 1931年定居上海 ,依姑姑丁秀珍 (小学教师 )、叔叔丁方良 (教会书局职员 )为生。 1937年冬 ,在上海青年会中学读书时参加革命—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 (“学协”) ,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 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 1943年 ,上海东吴大学、沪江大学肄业 ,1944年光华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5.
周文是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上的多产作家。虽然在白色恐怖中,他在上海从事左联的地下工作,仍出版了《父子之间》、《分》、《多产集》、《爱》等短篇小说集。1936年到1937年间又完成了中篇小说《在白森镇》和长篇小说《烟苗季》的创作。《烟苗季》约十四、五万字,成书于1937年5月末,初版是1938年10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发行。作品的时代背景是1924年到1926年的北洋军阀时代,地点是边荒一隅的四川。小说中写的故事是军阀之间的派系倾轧。反目角斗。军阀混战,在中国的历史上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混沌而愚昧的时代。在这混乱的年头,“有枪…  相似文献   

6.
罗淑,四川简阳人,生于1903年。她早年在乡下及成都读书,1929年赴法国留学。1933年回国后,曾在上海从事翻译和教育工作。1936年,她在巴金、靳以合编的《文季月刊》上发表了处女作《生人妻》,受到文艺界的重视,此后便在文坛上辛勤耕耘。1938年2月,不幸于产后被误诊而病逝。罗淑的作品不多,主要有短篇小说集《生人妻》、《地上的一角》和小说散文集《鱼儿坳》。她的创作生涯也不长,前后不过一年多。然而,她却在短促的时间内,以“自己的声音”显示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以其有限的作品开拓了自己独有的艺术天地,“以她留下来不多的几篇文字活在人心”,从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确立了她光辉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7.
以上是《手脑相长歌》的手迹复印件,原载1934年5月16日《生活教育》半月刊第1卷第7期封面。这首歌最先出现在陶行知发表于1932年9月20日上海《消息》月刊上的文章《从教育上谋国难的出路——手脑并用》中。文末有3首歌《,手脑相长歌》是其中第3首。1932年11月28日福建教育厅《教育周刊》第137期发表了陶行知在国立暨南大学教育学系的演讲《目前中国教育的两条路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文末也用这首歌劝大家手脑并用。1933年7月上海儿童书局出版的《知行诗歌集·幼苗集》中选录了这首诗。1944年1月15日时代印刷出版社出版的中、英文本…  相似文献   

8.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集《大堰河》中的名篇,也是体现现代著名诗人艾青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纯熟的力作。它于1933年6月在反动派的监狱中写成,l934年5月发表在上海《春光》月刊、l卷3期上,署名艾青。诗篇的面世立即轰动了当时的文坛,从而奠定了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首诗之所以蜚声文坛,广为传诵,主要得力于它的深邃的主题和圆熟流畅的表现形式。《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烙上作者生活印记,具有自传性质的抒情长诗。作者幼年的生活境遇和他与农民之间所结成的纽带,成为贯穿这首诗的一根红线。这首诗虽然写了个人…  相似文献   

9.
周立波的《战场三记》包括《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战地日记》和《南下记》。前两记写于1937年冬至1938年春,曾由汉口读书生活出版社和汉口上海杂志公司在1938年出版。后一记是1944年冬,随王震部队“从延安南下途中的几个场景和一些人物的札记”,1948年由哈尔滨光华书店出版。1962年,作者将它们合编为《战场三记》(以下简称“三记”),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它贯穿整个八年抗战,记下了作者的耳闻目睹,亲自体验,歌颂了。产国共产党及其须导下的人民军队、人民群众、人民领袖和革命事业。写得那样真实、具体、小.’3.不不到丝毫斧凿痕迹,却常常感动着读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我们读它,仍受上仰大的震动,得到无穷的教益。无好 它是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赞歌.是一幅”“飞济的精神.我们英勇的中国同志多年以来所号召的联合战线的精神”①的壮美图画,上那样纠计卜b情感,鲜明的爱憎,活泼的语言,表现了作者艺术的成熟,影响到其以后的创作.是一部不年忽视的重要作品。 1937年10月.周立波与舒群以随军记者的身份,陪同美国进步作家史床特赖从西安出发到抗日前线访问.周还兼任史的英文翻译。他们受到了八路军太原办事处党代表周恩来的热情接待,并在月底造访了当时设在五台山下南茹村  相似文献   

10.
1930年代初期,日益动荡的国内外局势直接导致了盛行于1920年代旧市民电影的衰败,由知识阶层和青年学生为主的新观众群体的涌现和竞争对手联华影业公司的新电影制作方针,迫使以旧市民电影起家的明星影片公司采取与左翼文艺合作的制片路线,以图换取市场生存空间,这就是改编左翼文学代表作之一的短篇小说<春蚕>的背景.<春蚕>虽然出现在左翼电影高产之年,但其思想力度和艺术特征决定了它只能属于早期左翼电影,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左翼电影或曰经典左翼电影;影片政治经济学和意识形态的图解占据和挤压了原先就很逼仄的艺术叙事空间;小说<春蚕>最大的艺术贡献就是塑造了荷花这个"女二流子"形象,但影片没能将她进一步丰满、开掘.然而,恰恰就是从电影<春蚕>开始,明星影片公司借助左翼电影的诸多思想和艺术元素,开拓出一条新市民电影的制作新路线.因此,电影<春蚕>既是解读1933年左翼文学与电影内在关联的范例,又是"明星"公司在"左翼电影年"内制片路线改变后一个可供读解的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