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自我评价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地位,自我评价应是教师评价的第一阶段,是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达到自我提高之目的的过程。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反思与专业成长的重要部分,是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自我提升作为维持自尊的重要动机,与自我验证的动机一同在人们寻求自我认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认知过滤、支持自尊、有利健康、预测交往模式与佐证文化差异的功能,通过社会比较、自我妨碍与自我服务归因等方式实现。本文对自我提升的内涵、自我提升的功能、实现自我提升的方式、自我提升的跨文化研究进行了论述。最后,提出了自我提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意蕴的精神现象,它代表着知识分子在反叛封建思想,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一种对自身生命形式的自我观照行为。在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狂人型、战士型、多余人型、堕落型、忏悔型五种类型。狂人型知识分子形象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一种本我状态;战士型知识分子形象是知识分子在艰难困苦中的一种自救行为,代表着知识分子的自我状态;堕落型知识分子是自我的沉沦,多余人型知识分子是本我的放逐;而忏悔型知识分子形象是一种超我状态,是知识分子对自身的一种思想批判。这种自我批判后来演绎成原罪意识,从此,知识分子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启蒙立场,这对以后的知识分子的文化立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谭恩美在其小说《喜福会》中,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在父权社会和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兼容中对自己独特身份的自我认识。作者通过对东方与西方、自我与他者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挖掘了形成华裔女性自我身份危机的最大根源,使读者意识到,只有消解了东西方的文化对立,才能重新建构华裔女性的独特自我身份。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戴维·洛奇天主教小说为例,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戴维·洛奇天主教小说中忏悔意识的表现,对物质主义下人际关系异化的忏悔,对人性的剖析,对天主教教义的反思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深刻的忏悔意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我"的主要功能是对环境的适应,自我防御机制调节自我的发展,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角度来解析在异质文化语境下汤婷婷、谭恩美两位美国华裔女作家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她们打破原有的文化认识模式:对中国文化传统并不是一味认同,而是进行理性的反思,这种自我审视并不是为了背弃,而是一种自我认识。通过这种文化反思、文化自审,我们才能更好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增强自我意识,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8.
罗杰斯自我发展的机制是人本主义关于人格自我发展的重要理论。这一机制在影片《喜福会》中主要体现在儿童潜力与发展上,即君和韦弗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这一分析我们看到了儿童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师生自我认识的几个方而,设计出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学会以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的恰当心态面对自我,悦纳自我。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 ,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 ,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人际交往。网络交往在满足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同时 ,也深入地影响到他们“自我”的形成。笔者将探讨网络交往中主体的特征 ,以及网络交往对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哲学开始了对民族精神的研究,民族精神研究是民族自我认识、自我觉醒的过程,是突出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和民族性的过程.民族精神研究的基础和关键问题是作为实体概念的民族和作为属性概念的民族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自我教育是近几年在素质教育领域探讨得比较多的话题。它是指在教学中立足于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帮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其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能力,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坚韧的自控能力、全面的自理能力、顽强的意志品格,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诚实守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从而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我们倡导实施学生自我教育,尤其应该看到学生人格建构——这个教书育人永恒的主题在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专业篮球普修教学活动进行调查研究。针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中存在的评价误区,提出了三级评定考核模式。新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激发其主体参与性,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能力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在个体发展中对思想观念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在自我体验中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在自我调节中保持高度的自制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和就业市场的饱和状态给广大毕业生就业增加了很大压力。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选择,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影响其正确目标的建立。适应社会、转换就业观念以及加强自我认识对于大学生顺利择业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我”问题,是一个文化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兴起的“文化热”,相当突出地把研究“自我”作为重要课题提到日程上来了。对自我进行研讨,中外学者的出发点、目的、方法和结论有同、有异,研究者们正是在这种同异的交流、对比中,较快、较好地接近真理。安东尼·J·马赛拉、乔治·德沃斯、弗朗西斯·L·许共同编著的《文化与自我——东西方比较研究》这本书,“旨在为教师、学生、学者和其他专业人员提供一种综合资料,以便了解西方与亚洲思想中的文化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  相似文献   

17.
学生中常见的不良情绪的管理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由于学生不合理的认知而引起抑郁、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要保持良好的情绪,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原则,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托马斯·哈代的著名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作者对男主人公安玑·克莱的描写既有现实主义冷静的批判,又散发出浓烈的现代主义气息。这一气息就是异化。通过文本细读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安玑·克莱与传统宗教思想的异化,以及由此造成他与女主人公苔丝的异化和与自我之间的异化,从而深刻展现了《德伯家的苔丝》的现代主义主题——西方工业文明对人造成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运用班杜拉提出的有关自我效能的理论,包括自我效能的功能及其形成过程中的信息来源,通过实验比较法对比应用自我效能理论的排球教学与传统教学,分析排球教学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对比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程度以及对教学是否产生有利影响。结果表明:排球教学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具有正相关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影响着排球教学过程,在学生自我效能提高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训练与学习信心得到强化,排球成绩与教学成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哲学咨询就是借助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对人生和世界全面而深刻的洞见,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问题。马瑞诺夫的"宁静法"向我们展示了这一过程。在哲学咨询中,通过对话——无论是自我对话还是与他人或文本对话——和有效地自我思考,不仅丰富、充实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而且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改善自我、发现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因此,哲学咨询的核心价值就是:帮助我们成为自己的哲学顾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