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简称“黄上开发区”)是甘、青、宁三省区联合开发西北国土资源、促进西北民族经济腾飞能战略性经济协作区。具体讲是指黄河流域从青海龙羊峡至宁夏青铜峡段流经青海东部、甘肃中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近1000公里的狭长  相似文献   

2.
<正>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峡谷区。自龙羊峡至青铜峡一段,高山耸峙,地势险峻,落差集中,流水湍急如万马奔腾,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里陆续建起近20座水电站,而这些水电站背后,大多活跃着一个共同的身影——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北院”)。70余年栉风沐雨铿锵发展;自黄河上游起步,辐射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乃至全球40多个国家;自水电开发起步,延伸至风电、光电,近年又迈入“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规划设计研究领域,西北院紧跟步伐、战略导向,在国之所需中写就清洁能源开发的恢宏篇章、使命故事。  相似文献   

3.
湟水河是黄河上一样上游最大的一级支流,位于青海省东部,被誉为"青海母亲河"。湟水河流域的人口占到青海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但是现在湟水河流域的水污染较为严重,严重制约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公众在湟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基本情况,总结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任建利 《青海科技》1994,1(4):34-38
本文概述了我省水电资源状况,以及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有利条件,并从我省的电力供需,能源的合理利和及加快经济发展等角度提出了加快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青海地处黄河源头和上游,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是未来青海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国内外形势带来的发展机遇,总结经济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等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四种经济形态、碳达峰碳中和、特色文化等方面谋划青海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举措,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建设与西北经济发展杨德保尚可政王式功黄河上游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流经青海、甘肃和宁夏三省区,水力资源丰富,已建、在建和待建的梯级水电工程15座,经济效益巨大,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本河段已建5座大中型水电...  相似文献   

7.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古人曾如此赞美过被我们誉为“母亲河”的这条北方大河。然而时至今日,这“天上来水”的黄河已全然失去“奔流到海”的磅礴气势。事实上,自我国建国以来,黄河的下泄流量从逐年减少到1972年终于断流,从断流20余天到1997年断流226天,“母亲河”已完全失去了昔日的风采。黄河流经中国9省区,从上游到下游,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青铜峡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水量丰富。(图③⑤⑥)而位  相似文献   

8.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穿越我国四大沙漠,从下河沿至头道拐长约1000千米,发育了典型的沙漠宽谷(图1),形成近300千米的“悬河”。该河段是黄河上游近3500千米长的河段中水沙变化最复杂、河道演变最剧烈的河段,是黄河上游产水区与中下游河段水沙关系的调节河段,也是上游大型水库联合调度影响显著的河段。该河段流经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西北主要的粮食产区,回、蒙少数民族的集聚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该区春季多大风,夏季又是高强度暴雨中心,地表风蚀与水蚀、风沙与水沙过程极其活跃,导致强沙尘暴与超高浓度的沙漠高含沙流事件频发(图2),对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段泥沙输移与河道演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已引起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的战略构想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为关注。加快黄河上游经济开发区甘肃区段开发建设的步伐,这是振兴甘肃经济,改变贫困面貌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是今后若干年发展甘肃生产力的中心任务。我们初步设想,选择几个具备优先开发条件的小区进行试验,先走一步,取得经验,然后滚动开发,全面推进,促进甘肃经济发展的战略转折。  相似文献   

10.
宋正海 《科学学研究》1989,7(4):30-36,19
本文阐明了黄河区域的研究内涵,研究对象、结构、社会功能并提出了研究的方法及其历史等,为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区域的综合开发以及研究黄河文化等建立“黄河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科技大事记     
全面建设“三条黄河” 自古黄河只有一条,而新世纪里我国将在国务院批准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指导下,全面推进“三条黄河”的建设,把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全面推向现代化,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治理目标。这“三条黄河”就是“原型黄河”、“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  相似文献   

12.
水汽在空中     
我国中医过去开药方,常常开上这么一句:“无根水煎服”,无根水就是“天落水”,难道天落水真的是无根的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大诗人李太白也没有更深一步探究“天上之水何处来”的问题。是的,渤海湾的水位比黄河下游的水位要低,黄河下游的水位,又比它的支流或者上游的水位要低。可是如果我们跑到黄河支流的水源尽头,或者跑到黄河上游的末稍,有时候看见的是连峰戴雪,溶雪成流,有时候看见的是细竇幽穴,伏泉汨汨,有时候看见的是一泓碧水,几叠悬瀑,再向上探测,就再也找不出什么水的来由了。好几千年以来,我们的祖  相似文献   

13.
阿尼玛卿山是青海黄河源地区最重要的雪山。2009年4月初,黄河源降下30年未见的大雪,草原上雪厚达10厘米,暂时解决了春季的干旱。黄河并不是发源于冰川,它的源头主要来自降雨和降雪,而几乎所有的冰川都集中在阿尼玛卿山周围。它也是黄河流域的最高峰,主峰海拔6282米。高海拔地区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带之一,同时也是生态脆弱,难以恢复的地带。从阿尼玛卿山的变迁,可以观察到黄河上游是如何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以后,如何合理的利用中上游黄河资源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加快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整治、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发展西北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西北部黄河流域在历史和现代中对西部各省的经济的影响,阐述了黄河流域在西北大开发中的自然和地理优势;探究了制约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总结了黄河在西北大开发中拥有的重要地位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靳少波 《青海科技》1998,5(2):44-45
本文介绍了1997年在黄河上游进行人工增雨的试验工作,对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展望了黄河上游人工增雨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黄河治理开发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河概况及特点 古老的黄河距今已有150万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包括内流区)79.5万平方公里。黄河干流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2公里;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附近的桃花峪为中游,河道长1206公里;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河道长786公里。黄河上游地区是水量主要来源区,水电资源丰富;中游地区…  相似文献   

17.
水利信息化是指水利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的水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将现代化技术与水利工程结合起来,为我国水利资源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和利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简要介绍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特点,并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8.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两句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之水是天上来的吗?是的。 从本质上说,黄河、长江乃至所有江河湖海中的水,以及地面上、土壤里的水都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黄河源头的水是从青海巴颜喀拉山上流下来的。山上常年有冰雪,冰雪融化成水流下了山。  相似文献   

19.
水利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水利资源的规划,水利资源成功的管理主要取决于决策的科学性,水利资源管理从节约保护、优化配置和管理上抓起。主要从水利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等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出处,并对水利资源的发展和完善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位于黄河上游的三西建设是我国最早的区域性扶贫开发项目。其开发范围包括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定西为代表的中部干旱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因其三地都有“西”,故简称“三西”)。以解决温饱为目的,组织超出土地承载能力的贫困山区农民向新开发的灌区迁移,则是三西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1983—1992年的十年间,在政府的组织下,以开发型扶贫移民模式成功地实现了农村45万人口迁移和100多万亩新灌区开发,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