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社会导致伦理要求和伦理准则发生了新的变化,要实现信息社会中科学技术与人、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培育现代道德文明和正确的信息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网络伦理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银端 《教学与研究》2004,11(11):34-38
当今的网络伦理问题已日益突出,网络伦理的建构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网络伦理问题的社会背景、理论渊源与现实基础,梳理了其对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的影响,并从技术、社会和心理三个角度加以分析,提出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的对策,以期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伦理价值是对科学的伦理价值抽象或伦理价值的思考,是伦理价值在科学中的具体化,即在科学中展示了作为主体的人对协调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主体对自身所处地位、所负使命与责任的自觉程度。在现实中,科学的伦理价值则显现出双重性:正伦理价值与负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道德意蕴。作为"现代公民"的企业应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道德主体的内生伦理本质。发展低碳经济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最大化,二者具有高度的伦理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表达,既契合了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衡量标准,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主体生存的核心关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人的时代书写,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个人道德的完善以及社会公平与秩序的实现,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美好生活的伦理向度主要表现为在人的现实需要中刻画美好生活的伦理现实性,在社会有机体中描绘美好生活的伦理整体性,在历史演变中凸显美好生活的伦理具体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多元价值取向的并存以及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促使当代中国社会伦理发生分化,呈现出传统公利性伦理、市场利己性伦理与生态环境伦理并存的多元局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构建和遵循"多元伦理"规范,有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环境优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议课堂教学伦理高于教学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作为一种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活动,不但要遵循科学合理性标准,而且要符合伦理正当性要求。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掌握科学技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正当、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造福人类、服务社会,而不是相反。文章联系受到广泛争议的“打劫银行计划书”教学案例,从教育、伦理、人的全面发展等几方面对教学伦理和教学方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由此认为教学伦理应高于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构成了伦理与价值共同的本体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体现或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伦理特定的道德化价值实现和制度化价值实现的路径抉择: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化转向就是一个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实现”过程,而不是一个割断传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珍  李杰 《考试周刊》2008,(6):156-158
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的发展情况及其哲学本质,总结了网络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了网络时代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网络伦理等历史观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麦克尤恩小说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伦理向度,从后现代伦理视角分析麦克尤恩小说中的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和伦理重构,能够直面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伦理思想,以唯物史观与人性理论为哲学基础,表现为实践交往平等,并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价值目标。当前,我国青少年友善观在关系伦理、生态伦理和道德伦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以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促使青少年构建平等交往的人际关系,建立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达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古代科技伦理萌芽时期,精神寄托于宗教神学的古希腊和生活依附于自然崇拜的古代中国分别对"善"有了初步认知并意识到知识与道德的关联性;近代科技伦理思想体系的形成时期,以科学实验为主导的西欧社会和开始领悟西方文化、救亡图存的中国人逐渐形成求真务实、批判怀疑、自由民主的科技伦理精神;现代科技伦理规范建立与完善时期,科技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献身科学、学术民主、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和奖掖后学的科技伦理规范。对中西方科技文明发展的回顾与总结,为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带来启迪与智慧。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最高伦理价值是促进每个人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每个人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就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价值基础;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就要坚持公平正义,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价值本质;在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就要做到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价值核心。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公平正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人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反观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只有站在人的价值主体性维度考察经济与伦理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厘清经济与伦理逻辑关系和内在矛盾,并且以此来观照我们的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的目的、过程、手段、结果所体现的复杂关系作出合理性评判,正确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和价值取向,从而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谐校园文化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这使得在后工业社会的陌生人社会中对人们的道德实践具有最宽泛影响的公德体系具备了伦理基石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私德规范的盛行和当代社会公德意识的普遍阙如,进一步突出了公德意识成为和谐文化伦理基石的必要性。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公德意识,有赖于形成共同体观念、公民观念,并通过重整教育和励行法治,以夯实和谐文化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的哲学基础与立场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的哲学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的辩证发展观决定的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的基本取向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上,全面体现公平与协调发展的理念。这一价值取向要求可持续发展伦理价值的立场实现以下转换:从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分离转向和谐共融、从人与人的对立和不平等转向平等互利、从以经济为目的的单向度追求转向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目标;彰显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核心;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追求;丰富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关系的观念自觉,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本质的价值观念重构,也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而责任伦理作为实践主体的伦理自觉,符合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与核心价值体系在价值合理性基础上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通过对社会之性与自然之性,异化之性与正当之性,爱情之性与无爱之性,人类延续之性与实现全面发展之性的区分和论述,指出性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性爱活动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爱情的活动,性爱的深层意义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性伦理思想对当前网络性伦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性伦理学观点,我们认为网络性活动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活动;网络性伦理构建的目标最终指向是保障性权利,追求性自由与性道德的高度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网络性伦理构建的关键在于消除异化之性,主张正当之性,实现性自由与性道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佛教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文明思想,人类应对自然界生起平等心、恭敬心,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使世界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