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卢晓莉 《成才之路》2012,(27):82-83
正一、感知(1)出示6个简单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师:你能将这些图形分分类吗?你是怎样想的?(出示课件)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并板书:曲线图形、直线图形。(2)师: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出示课件)学生举例说一说(如果出现说"球是圆形"的时候,教师出示实物请学生进行比较。如果没有学生说"球是圆形"时,教师出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师(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同学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评析:教师出示各种图形让学生欣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一设计起到调控情绪的作用,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出示了如右图形: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估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的答案有三种:(1)大约33平方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之后教学梯形的初步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梯形的意义,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能识别等腰梯形,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可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引入梯形概念。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回答它是什么图形,并说出判断的理由。教师又出示一个梯形。问“这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学生答  相似文献   

5.
一、情境导入(屏幕出示)星期天,聪聪和咪咪来到公园,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回到家,他们把蝴蝶、蜻蜓、花等画下来,再剪下来。可是调皮的板凳狗却把他们的图案剪坏了,聪聪和咪咪可伤心了。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沿着对称轴剪开的轴对称图形)如图:教师请一个学生上黑板拼,问:“这些图形好看吗?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左右大小相同,形状相同)二、出示课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左右两部分或上下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他们都是对称图形。(出示课题:对称图形)三、认识轴对称图形1.初步感…  相似文献   

6.
一、做数学 在教学新世纪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感知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分散这一教学难点呢?教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下图: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听一位教师上《认识周长》一课。课上,我被练习中的"牙签"深深吸引,为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折服。小小的牙签居然对知识的巩固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就是这位教师利用牙签设计的精巧练习,共分3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教师先出示由12根牙签围成的正方形(如图1),要求学生照样子摆出图形,并明确这个图形的周长就是12根牙签,即12根小棒的长度。接下来,教师出示第二个图形(如图2),要求学生将原来的图形快速变化成新的图形,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操作经验,帮助所有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通用六年制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一侥教师的教学程序如下: 1.用幻灯出示下列图形(图1),要求学生指出:①哪几个图形是四边形?②哪几个图形是长方形、正  相似文献   

9.
“分数意义”这一节教材的概念较多。为使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一教师采用抓住概念外延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和抓住概念内涵进行集中思维训练的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看图形说分数教师出示下列图形后,问学生道:“下列图形各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苏教版第八册数学P62) 教师A: 教师按照课本编排思路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组合图形。然后出示例题,例题的图上(如下图)已经标出了分割线和相  相似文献   

11.
下面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节课的教学片段:1.出示两个图形.提问: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交流思考方法,教师指出可以应用转化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揭示课题.2.(1)出示画在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学生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相似文献   

12.
《认识图形》是几何平面图形知识教学的起始,需要学生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并形成粗浅认知。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有效体验。片段一:在观察中体验教师出示一幅图画: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随时会碰到意料不到的情况 ,学生的思路也很难与教师备课时设计的方案完全吻合。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切忌急躁、反感 ,而应机智灵活地控制和调节教学的难度和进度。步步进逼、设疑激趣、解惑益智是化错为正的有效方法。如 ,教学三角形的概念 ,有位教师先出示红领巾、三角旗、三角板等实物及它们的图形 ,说明这些物体的面都是三角形。然后摒弃它们的非本质属性 ,出示几何图形 ,要求学生观察比较 ,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叫做三角形 ,学生中出现了错误的回答 :“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相似文献   

14.
一、复习铺垫1.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图形,它们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圆的概念教学,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一、概念的引进 学生在学圆之前,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这些几何图形都是由线段组成的。在对以上几种图形做简单地小结后,可向学生出示一种新的图形—圆形。出示的可以是预先制作的教具(如用硬纸制成的圆片等),也可以是在小黑板上画好的圆。学生对圆形并不陌生,可以启发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圆形物体的例子,如锅盖、硬币等。等学生说出许多例子之后,教师再出示早已准备好的教具—小锅盖(用高粱秸钉成的)接着问:做锅盖的人用什么办法把它切圆的?在学生做出不同回答后,教师拿出早已备好的教具——头系钉子,一头系粉笔的线,在黑板上画一  相似文献   

16.
这是我校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中的精彩片断:师(出示梯形、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四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要求先猜想,后验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信封,信封内装有同样的四个图形)  相似文献   

17.
朱明珠 《学子》2014,(9):44-44
一、鼓励性理答,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学生是否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激励性课堂理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之中,强化学习行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出示两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2.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识别、判断长方体(含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看书学习、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初步的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学生说出图形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愿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新课内容,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创造生动、愉悦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例教学小学一年级“图形的认识”,新课伊始出示投影片(如图),教师指着画面说:“小朋友,你们看这些图形多漂亮,有小房子、小?..  相似文献   

20.
现状一:理答错误、无效 [案例1]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面积大小的比较>教学片段 在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后,教师出示以下两个图形,请学生们各自用教师为他们准备好的材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