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保守主义与美国大学自由教育的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光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4):99-1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的自由(通识)教育面临着来自右翼或新保守主义的无情抨击,同时也引起主流的自由派和左派的强烈反弹,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自由教育的"文化战争"。虽然新保守主义在美国知识界绝非主流,但在美国目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有明显新保守主义倾向的小布什政府在教育领域施加的影响亦不可小视,美国大学中尚处主流的自由(通识)教育精神恐难以始终不为所动。  相似文献   

2.
新保守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欧美各国兴起的一股政治思潮,受欧美影响,日本在中曾根内阁时代同样出现了一股新保守主义思潮。同欧美各国的新保守主义相比,中曾根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实质上是战后日本以吉田茂为代表的传统保守主义的发展和修正。在思想内核价值理念方面基本上承继了传统保守主义的精髓,只是同内敛性极强的传统保守主义相比,新保守主义是在日本成为经济大国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其思潮在政策取向上具有明显的扩张性和排他性,民族主义色彩浓厚。其未向流变将左右日本社会的走势,值得我们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英国保守主义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它经历了从传统保守主义到新保守主义的演变,其基本原则是注重传统、等级制、社会秩序、国家权威、自由市场和渐进式改革等。保守主义对英国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渐进式变革、教育等级制、教育国家化和教育市场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面对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新一代的新保守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外交政策主张.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缺点使新保守主义指导下的外交政策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批评,但鉴于新保守主义是在美国冷战后几十年的政治斗争中形成的一种颇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政治思潮,所以美国近期的安全观和安全战略都难以消除新保守主义的烙印.由于超级大国实行遏制战略,造成了世界各国的不安全感,从而增加世界范围内的安全开支,在拖累世界发展的同时,自己也深受其害.也可以这样讲是美国自己造就了自己的敌人,有时甚至是美国自己武装的.  相似文献   

5.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20世纪60代末崛起的一股新的政治思潮。它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它以价值普遍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强硬的威尔逊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美利坚帝国统治下的和平”为目标塑造了冷战后全新的外交理念。新保守主义外交理念的核心是要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因此,虽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可以盛及一时,但由于美国独特的外交决策文化以及其自身理论的偏狭和狂热,注定其不可能长期左右美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6.
论21世纪之初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新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历经150余年的嬗变,现已成为中国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文化保守主义在思想与实践层面发生了新嬗变:读经运动风起云涌;祭孔活动不断升格;各种纪念峰会频频召开。新世纪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新嬗变引起了政府、学者乃至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教育议程中的冲突与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保守主义阵营中存在着阶级矛盾决定的。根据当代美国保守主义阵营中不同阶级集团的起源,可以分为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两大派别。它们在思想来源、历史发展和阶级构成等方面的不同经历,导致了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在教育议程的设计上的不同观点,从而引起了传统派与新保守主义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崛起的新保守主义思潮不但对美国的国内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新保守主义的产生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自由主义泛滥和美国国内外政治境况密切相关;新保守主义的理论渊源可以归结为美国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奇妙结合;新保守主义的国内政策带有明显的“保守”倾向.但其外交政策却表现出强烈的“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9.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新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成为美国社会的主导思潮。作为共和党的保守主义者,布什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在新保守主义影响下的外交举动,以一种傲慢的美国主义界定美国的世界地位、外交政策的道义目标和与其它大国的关系,片面地强调意识形态和战略优势对维持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作用。在当前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家间经济合作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新保守派在理论上的这种缺陷,将从根本上限制其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面临多元文化主义挑战,历届政府发起或支持课程改革,试图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统一课程标准,以维护美国的共同文化与核心价值,呈现出新保守主义趋势。与国家课程改革相呼应,美国教育新保守主义者也主张美国社会应该共享共同文化,并与政府取得联盟,积极推动国家课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范围来看,作为政治哲学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走向了相互融合。就中国现代政治哲学史而言,这种现象也是常态。徐复观与殷海光分别是现代中国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是从各自立场吸收对方思想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Previous research has noted one's 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is negatively predicted by one's political ideology, specifically how conservative the individual identifies, and positively predicted by one's level rational thinking. The present research expands on this past research by examining the roles of political conservatism and rational thinking in predicting one's reported relevance of evolutionary theory in a multi-study design. In Study 1, a sample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N = 198) completed a survey with measures of conservatism, rational and intuitive thinking styles, including both engagement and ability,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relevance of evolutionary theory. A multiple mediator model revealed that conservatism was a negative predictor rational engagement, rational engagement was a positive predictor of relevance of evolution, and the indirect effect of conservatism on relevance of evolution through rational engagement was significant. In Study 2, a new sample of college students (N = 146) completed an experiment where rational engagement was manipulated. Conservatism negatively predicted relevance of evolution for individuals who were not primed to engage in rational thought and were below average in rational ability. Conversely, conservatism was not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relevance of evolution for individuals who were primed to engage in rational thought, and who had below average rational ability scor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when individuals are lower in rational ability, priming for rational engagement may be effective at buffering the effect of conservatism on one's reported relevance of evolution. Thus, examining additional procedures for increasing one's rational engagement may be useful for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political ideology on one's 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3.
The failur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Citizenship to gain official support for the secular and pedagogically progressive forms of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that its founder members endorsed has previously been explained by the political impotence of the association's founder members and the professional conservatism of the educational establishment. However,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as part of a wider cultural conservatism in England between 1935 and 1949, citizenship was recast in a Christian mould in response to foreign ‘secular’ political ideologies and that this enabled religious education to gain official endorsement as an essential form of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的政治思想领域里,保守主义是一条时隐时现的线索.它与自由主义一起构成美国政治思想的唐蕴,影响着政策的选定.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与主张用疾风骤雨式的运动冲击现有社会秩序的革命主义大有不同.简单在两者中间做出好与坏的价值判断,既非易事也不科学.从保守主义这一视角对美国历史进行宏观考察,同时在历史的长镜头中辨认出保守主义,有助于对两者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本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前者属于文化观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哲学范畴.然而,以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却试图通过心本论、性善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关系等维度,建构一种糅合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以期复兴中华民族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这不仅构成了现代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文化保守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本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前者属于文化观范畴,后者属于政治哲学范畴。然而,以张君劢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却试图通过心本论、性善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关系等维度,建构一种糅合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以期复兴中华民族和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这不仅构成了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基本架构,亦是其鲜明的学术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发展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观念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始终保持着重大影响。经历了2 0世纪前期和中期的发展 ,以及末期与社群主义、保守主义等思想的激烈论争 ,自由主义日愈显明它在 2 1世纪的发展趋向 :维护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个人自由 ;倡导积极、平等的个人自由 ;多元主义倾向 ;关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其对个人自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政治思想中,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界限模糊,它们都源于欧洲,在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各执己见,却又互相渗透。  相似文献   

19.
任宝玉 《天中学刊》2011,26(6):20-22
自由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曾经风靡一时,然而它却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其中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由主义的顽强抵制,二是近代中国恶劣的政治环境不断挤压自由主义的生长和生存空间。在这两大因素的作用下,自由主义最终败北于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20.
T.S.艾略特自称为英国温和保守主义的继承者,他对当时自由主义的平等、民主、自由和个人至上等观念大加斥责,对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大加赞赏。他提出健康与和谐的社会应该尊重传统,当然他所认为的传统是动态发展的,是具体社会一历史的。面对世界大战带来的社会危机,他主张建立社会等级制,确保少数精英在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导向作用。同时,他主张建立拥有新的基督教文化的基督教国家以及基督教社会,救赎濒临崩溃的西方文明和西方社会。艾略特的保守主义政治文化观呈现了他的社会忧患意识,展示了他敢于“面对社会发言”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