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灰雀》是一篇老课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小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中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  相似文献   

2.
《灰雀》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主要记叙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体现了列宁爱鸟,但更爱诚实的孩子.作者在具体描述时,别具匠心地安排了两条表示人物心态变化的线索:一条是列宁的心态变化,另一条是小男孩的心态变化.在教学《灰雀》一文时,我们如果能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两条线索,有机地进行各种训练,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体会文章的中心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一个焦点 《灰雀》一课的大意是:白桦树上有三只灰雀,活蹦乱跳爱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可是有一天,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课文先渲染了灰雀的活泼可爱,然后笔锋陡转,灰雀不见了。由此引出列宁与男孩之间的一段对话。最后以灰雀的失而复得为结尾。全文始终围绕着“灰雀  相似文献   

4.
备课预案一、教学理念《灰雀》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要求是多读多想,把课文读懂,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看灰雀,找灰雀,再见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承认并改正错误,暗线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  相似文献   

5.
备课预案   一、教学理念   <灰雀>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要求是多读多想,把课文读懂,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看灰雀,找灰雀,再见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承认并改正错误,暗线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   ……  相似文献   

6.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人教版上册)上有一篇课文叫《灰雀》,讲的是列宁、小男孩与一只灰雀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灰雀》是一篇讲读课文,我这样教学: 一、初读课文,了解梗概。读后提出: (1)这篇课文写了几个人物?都是谁?(两个人物,一位是列宁,一个是小男孩。) (2)课文中通过一件什么事将两个人联系在一起?(丢失一只灰雀) (小结:通过灰雀的丢失和再飞回来,反映了列宁和小男孩的不同心情)  相似文献   

8.
教材: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上册。《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  相似文献   

9.
以读代讲突破难点──《灰雀》一文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江苏洪泽县实验小学唐文国《灰雀》一文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同时也写了一个小男孩在弄宁的爱鸟思想影响下,把捉回家的灰雀又放回公园,列宁...  相似文献   

10.
《灰雀》是小语课本第五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在该文中共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列宁,一个是小男孩。有些老师认为该文中描写列宁的笔墨很多,因此该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列宁,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我倒认为该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小男孩,理由是:一、从课文的主要内容看。该文主要叙述这样一个事件:灰雀欢跳—→灰雀失踪—→灰雀复现。而这一切的“幕后操作者”是一位小男孩,由于他的偷  相似文献   

11.
灰雀     
灰雀□福建省福州师范一附小陈曦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列宁影响教育男孩把那只灰雀放回公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一种诚实的表现。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灰雀》时,我没按教学参考的现成答案(小男孩捉鸟是错误的,小男孩放鸟是知错就改的表现)进行教学,而是立足课文,紧贴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另辟新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文中的实情是天气严寒,灰雀怕冷(列宁说的话)。在此基础上理出课文的明线:列宁喜看灰雀(一种成人的爱延伸发展)驻足仰望→面包渣和谷粒喂养→担心惋惜→焦急寻找→归来问好。借助想象,激发兴趣,各抒己见,理出暗线:小男孩喜爱灰雀(经常来看)→捉养(是爱的深化,决不等于伤害)想象小男孩恐怕灰雀被冻死,捉回家里小男孩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灰雀》是一篇讲读课文。纵观全文,共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以列宁喜爱灰雀→不见灰雀→重见灰雀这一线索为明,以小男孩捉灰雀(回家)→矛盾的思想斗争→放灰雀(回公园)这一线索为暗。课文重点写了列宁不见灰雀后与小男孩的对话和小男孩放灰雀回公园这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一位青年教师要在教研活动中上一节阅滨课。选定的课文是人教版第五册中的《灰雀》。在听试教课时。我发现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灰雀?2.列宁是怎么喜欢灰雀的?在课后的交流中.我提出了意见:把重心落在这两个方面是不是有点偏题?那青年教师一脸茫然:怎么会偏题呢?难道课文不是写这两方面的内容吗?  相似文献   

15.
一、整体把握———通顺关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初步理解往往都是点滴零散的,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灰雀很可爱;有的说:我知道灰雀不见了,是小男孩把它抓走了;还有的说:我知道列宁很喜欢灰雀……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师播放影碟,生用心观看。)师:(出示画有三只美丽的灰雀的挂图)通过观看影碟和挂图,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我看到有两只灰雀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特别好看!生:通过刚才看碟片,我知道了灰雀像其他可爱的小鸟一样,可以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师:(出示小黑板)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小黑板上的练习要求:读句子,说说用上…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师播放影碟,生用心观看。]师:[出示画有三只美丽的灰雀的挂图]通过观看影碟和挂图,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生:我看到有两只灰雀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特别好看!生:通过刚才看碟片,我知道了灰雀像其它可爱的小鸟一样,可以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张《惹人喜爱。师:[出示小黑板]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小黑板上的练习要求:读句子,说说用…  相似文献   

18.
《灰雀》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课文有两条表示人物情绪变化的线索:一条是列宁喜爱灰雀,灰雀不见后他焦虑、担心、惋惜,及至以后重见灰雀的欣喜;另一条线索是小男孩做了错事,见到列宁后他慌张,想说出真情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时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谁还记得《蜜蜂引路》的内容?这个故事是讲谁的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列宁很爱动脑筋,很喜欢观察,很聪明。今天我们再学一个关于列宁的故事。(板书课题)二、学习课题,学生质疑1.认识“灰雀”。谁知道“灰雀”是什么?教师简介:灰雀,是一种鸟,体形小,像麻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可以喂养观赏。野生的灰雀一群一群住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桦树、柳树、榆树的叶子和种子。课文中说的灰雀为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和乌苏里江一带都能见到。(点击课件:认识灰雀)2.学生质疑。三、读通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  相似文献   

20.
教学《灰雀》一文,我提纲挈领紧紧抓住“爱”字贯穿全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一、指导预习,感受“爱”.指导学生预习时,我要求学生粗读课文,并设计了下面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列宁“爱”灰雀的情感,得到“爱”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