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舆情演化周期理论,研究网络舆情态势感知策略,实现精准的态势感知,为政府部门掌握网络舆情态势、治理网络舆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Gompertz种群生长模型构建网络舆情态势感知模型,将网络舆情演化周期划分为3个阶段,结合舆情中主体、主题、情感3个态势层面开展数据分析,随后以“杭州女子失踪案”为例,从静态、动态两个数据处理角度进行网络舆情态势演化分析与数据可视化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构建的网络舆情态势演化模型对网络舆情态势演化实现有效感知,静态和动态可视化结果分别凸显出了网络舆情态势演化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分析当前舆情建模研究现状,提出比较符合社会实际的人际关系网络模型,并对建立该网络模型的思路,网络节点的类型、属性和关系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节点类型设定了相应的舆情演化规则,建立了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舆情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高校教育问题是全社会的焦点问题,任何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问题往往会酿成重大舆情,引起社会关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演化和处置,保障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不被外界舆论打扰。【方法/过程】本文主要从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和演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以及演化动因,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阶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高校网络舆情演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且其共同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阶段。为了降低高校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高校及其管理者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完善。【创新/局限】目前本文只是从理论层面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了定性分析,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对高校突发事件展开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针对智媒时代网络舆情呈现出的多变性、聚焦性、盲从性等特点,以及谣言泛滥、网络对峙、集群效应等舆情极化现象,开展新的网络舆论生态结构下舆情演化规律和引导策略相关研究,以期为决策者科学制定舆情应对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6—2021年间36起社会民生舆情典型案例,运用计算传播研究方法,进行舆情演化机制的定性比较分析,构建负面情感引导模型,开展“时度效”仿真分析,提出以网民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分众化舆情引导策略。[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社会民生事件在多参与主体交互作用下,有较明显的网络发酵过程;公众有较强情感诉求,媒体和意见领袖参与数量多,能够引发共情心理,共同构成引致此类舆情事件的内在机制;舆论引导实践中,应采取“先度后时”原则,以疏解网民情感为核心,采取针对性引导策略,真正做到合时、适度、有效。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源信息和信息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为网络舆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当前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的现状,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干预能力,基于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动力演化要素的分析,本文结合目前政府对突发事件的治理现状和国外先进治理经验,对政府的突发事件舆情治理提出建议对策,以建立科学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8.
了解网民对某一话题所持的舆情观点倾向及其演化过程,是互联网舆情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舆情观点的演化特性对于及时引导和化解舆情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互联网是一连接度分布具有幂律特性的复杂网络,提出了基于BA网络的舆情观点演化模型。模型考虑了个体本身以及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关系两个因素,重点分析了模型中信任阀值对观点演化过程的影响,并对模型是否考虑网络拓扑结构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无标度网络机制下网络舆情传播演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agent建模法、复杂网络理论,基于Netlogo平台进行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着重研究在无标度网络机制下,网络规模、个体间交互阈值、意见领袖数量、人为干预的时间点等因素对于网络舆情的影响,总结网络舆情传播与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的信息传播成为引导网民舆情的重要工具,如何运用政务短视频导控网络舆情成为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方法/过程]将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分为舆情事件、网民和政务短视频三个子系统,借助Vensim PLE软件,构建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多主体应对仿真模型,并结合具体案例"黑龙江疫情反弹"仿真分析子系统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传播的动态机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政务短视频网络舆情受舆情事件、网民、政务短视频子系统及其相关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政务短视频可以通过控制三个子系统的相关因素,有效应对和导控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现实群体性突发事件容易通过互联网形成网络舆情,并对政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带来严峻挑战。增强新形势下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探明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包括形成、扩散、爆发和终结四个阶段,在上述整个过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都处于动态变化中。在不同阶段,网络舆情的编码性、抽象性和扩散性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网络舆情的启动机制、驱动机制、变动机制和阻动机制分别在形成、扩散、爆发和终结阶段发挥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本文在分析网络舆情演变规律的基础上,以建立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畅通的信息公开机制、舆论引导机制等为重点,提出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热点事件舆情关联现象在网络时代普遍存在。事件通过共同主体、主题或者情绪相互联系,既包括存在于单一热点事件之中的舆情簇,也包括存在于多个热点事件之间的舆情集。研究表明网络热点事件舆情关联是由信息的"眼球经济"效应、媒体的协同过滤和议程设置以及网民的群体记忆等多种因素而促成。舆情关联会促进网民和媒体的事件认知,推动政府治理,但也会造成私人生活的公共化、网民的反向认知、情绪累加和政治冷漠等问题。政府应建立关联舆情数据库以及立体的舆情应对体系,加强媒体管理及网民引导,从而有效地对舆情关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意义]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舆情信息传播路径及传播规律,使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今后的舆情信息研究中能够更好地被应用,使其理论和方法更加完善,也能对移动环境下舆情传播监管对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在对研究对象界定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Gephi软件)结合新浪微博"大学生理财"的话题所采集的基础数据,对移动网络环境下舆情传播特征、过程、规律进行实证研究,参考研究结论提出具体监管对策。[结果/结论]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于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说明了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大致特点,并且为今后进行此项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实践层面监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网络微博舆情分析面临新的挑战,面向不同舆情主题应采取不同的应急对策。对“腐败”和“城管”主题下的博主关系网络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PageRank方法对不同主题下影响力大的博主进行挖掘,提高了大数据背景下高价值微博用户的挖掘效率,为网络舆情应急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目前网络舆情事件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其中定量计算方法在网络舆情事件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方法/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下文简称BN)分析网络舆情事件趋势的方法。先根据先验知识和专家指导设计BN拓扑结构;再利用EM算法推算条件概率表;最后通过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方法检验BN的有效性。【结果/结论】本文以随机抽取的2018年100件网络舆情事件为数据源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BN在预测网络舆情事件趋势方面是可靠的。这为基于BN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旨在加强网络舆情参与主体的协同,提高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和引导能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方法/过程]基于博弈论思想和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从舆情主体角度考虑,通过对各阶段博弈模型的分析和求解,深入挖掘网络舆情发展路径中各个博弈方的最稳定选择,构建网络舆情协同共生机制。[结果/结论]提出强化共生单元协同交互功能、营造正向共生环境、打造对称互惠一体化协同模式等对策,为政府和社会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应对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