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花源记》中有三个“外人”,即: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遂与外人间隔3.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三个“外人”中,2和3都是“桃花源以外的人”。第一个“外人”如果也这样解释,则与后文《桃花源诗》“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相抵牾。因为时迁世异,秦代的衣制当然不可能和几百年后的晋代相同。  相似文献   

2.
《桃花源记》中的三处"外人"并不是指代所谓的"外国人"或"方外人",而是相对于桃花源之"中"而言,否则就不知所云。"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之"外人",虽是从渔人眼中看的,但他当时已在桃花源中,所以说"外人"就是"世人"。陶公之所以在文中三次提到"外人",并特别说"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想强调桃花源中的人,不是天外来客,而是避世来此乐土的人。  相似文献   

3.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三次出现“外人”一词。三次出现的句子是: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关于“外人”一词的释义,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注释认为:三个“外人”意义相同,都是指“桃花源以外  相似文献   

4.
储修德 《学语文》2002,(2):3-23
一、“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其中“外人”课文注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这一注释值得探讨。《桃》文涉及“外人”共有三处: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相似文献   

5.
说‘外人’     
《桃花源记》一文中有三个“外人”: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遂与外人间隔。③不足为外人道也。课文在注释①句时,说“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其实三个“外人”所指对象并不相同。“外人”一般指某一范围或集团以外的人。②、③中的“外人”指和  相似文献   

6.
“外人”指什么?──《桃花源记》一则注释的商榷固原三营一中王玉辉《桃花源记》一课“外人”的注释值得商榷。在描写桃花源景色及文中人们的生活一段中,有这样一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课本将“外人”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人。下同。”我觉得,文...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咬文嚼字”即在语言文字中寻找疑问,在疑问中求知获益,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学科,就必须要“咬文嚼字”。 在《桃花源记》中有三处写到“外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此中人语云:‘不足与外人道也。’”课文的下面对“外人”的注释是“桃花源以外的人,下同。”但理解起来不十分顺畅。“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渔人的感受,如果说外人是桃花源以外的人的话,那么渔人也是桃花源以外的人,也就是说渔人和外人  相似文献   

8.
“外人”注释质疑安庆二中彭凤华课文注释将“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句话中的“外人”解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我以为这条注释是值得商榷的。桃花源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这一间隔就是五六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桃花源记》一文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的“外人”一词,文下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与此书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将该句翻译为“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相似文献   

10.
『外人』探析□四川省夹江二中邓登杰初中语文第二册课文《桃花源记》第二自然段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样一句,课文注释为“〔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把这一处的“外人”注成“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宽泛笼统;同时,注释中的“下同”二字,实...  相似文献   

11.
顾月华 《云南教育》2008,(10):15-15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选人了《桃花源记》,课本对文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句中“外人”的注释为“指桃花源外的人”(即像渔人一样的晋太元中人),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外人”的意思一样。其实将这里“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外人”解释为“另一个世界的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桃花源记》一文中的“外人”(这里指“悉如外人”一句中的“外人”)和“何世”两个词,《教学参考书》上把它们分别解释为“指桃花源以外的人”和“什么朝代”,笔者认为,这两个解释均值得商榷。先来看看“外人”一词。如果按《教参》的说法,那么“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就应该翻译为“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这一句一看就让人无法理解。从秦末到东晋,五百多年过去了,难道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中人的衣着装束是与外界同步发展的吗?五百多年来,外部社会的衣着装束肯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渔人”的衣着装束定然与桃花源中人是大不相同的,这从“见渔人,乃大惊”就可以看出来,远远地看到一个衣着迥异的人,桃花源中人才会“大惊”,才会视为异类。而且,在《桃花源诗》中有“衣裳无新制”一句,说明桃花源中人的穿着还是秦末的形式,我们如果还把“外人”理解为“桃花源以外的人”,这难道说,桃花源外世人的衣着装束也与五百年前秦末时一样,五百多年来没有任何发展?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外人”的合理解释应为“天外之人”,渔人看见身着古装的桃花源中人便把他们当成“天外之人”,桃花...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选人了《桃花源记》,课本对文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句中“外人”的注释为“指桃花源外的人”(即像渔人一样的晋太元中人),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外人”的意思一样。  相似文献   

14.
《桃花源记》中,“外人”一语,出现三次。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个“外人”是什么意思,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两种意见:第一种以《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4期吴奔星、心海《“桃花源记”的一个问题》为代表,认为这三个“外人”各有所指,“悉如外人”的“外人”,指“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与外人间隔”的“外人”,指“桃花源外的秦时人”;“不足为外人道”的“外人”,指“和渔人同朝代的人”,而只有这个“外人”才能译为“外边的人。”第二种意见以《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11期孙玄常文章为代表,认为这三个“外人”意思一样,都是指“桃花源外边的人”。  相似文献   

15.
八年级《语》上册(人教版)《桃花源记》一中,“外人”一词共出现了三次: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遂与外人间隔;③不足为外人道也。课本对句①中的“外人”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即上述三句中的“外人”意思一样。笔以为此种解释值得商榷:句②③中的“外人”理解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尚可,但在句①中作此解却不尽合理。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包括教参在内的译文,都译成“(桃花源里的)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教科书给这个“外人”的注释是“桃花源以外的世人”。笔者和好些同  相似文献   

17.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一篇序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晚年作品。该作品用记叙方法讲述了晋太元年武陵一位捕鱼人因捕鱼而迷路 ,偶然间进入“桃花源”的情节。通过叙述“捕鱼人”在“桃花源”的见闻 ,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动人的图画 :“土地平旷 ,房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画图清新 ,自然和谐 ,能使人感受到这是一幅和平宁静 ,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其中“往来种作”突出了人人的辛勤劳作 ;“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丰衣足食”的…  相似文献   

18.
《桃花源记》中共有气处提到“外人”: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人教版教材中对“外人”的注释,在第1句中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教学中,学生认为这种注解,在第2、3句中,是正确的。但对第l句,则有不妥。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用到“外人”的地方有三处: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遂与外人间隔。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的注释为:“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其实三个“外人的含义均不一样,这种毫无区别的译文和解释是不确切的。打渔人进桃花源,看到的是为“避秦时乱进入桃花源并且“衣裳无新制”的秦时人的后裔,作为晋时人的打鱼人,看到的是与自己的时代衣着打扮很不一样的一些人,因此,在打鱼人眼中,这些衣着和自己很不同的桃花源人完全像是另外一个国度里的人。因此,“悉如外人”可译为…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原注为“(男女衣着)完全和桃花源外边的人一样。”但从《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中都可以看出,文中有许多线索可以间接证明桃花源内外人们衣着不同;再从陶公对桃花源的幢憬来分析,桃花源内外人们在着也不同。因此可理解为:桃花源内男女的穿着,完全像外地人(外族人)一样稀奇古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