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罪案小说女王"。她的小说充满了奇妙的构思、精妙的人设和独特的背景,其独具特色的叙事技巧更是为读者所津津乐道。她原创的叙事技巧包括限制读者的视野,运用故事的凶手是故事的叙述者"我"的叙事方法,还有留白设疑的叙述手段。与此同时,她还是将"暴风雪山庄"模式发扬光大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不仅增加了传统推理小说的趣味性,也突破了经典推理小说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2.
"乡下人进城"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浪潮推动下出现的一大特殊社会现象,对这一现象的叙述也成为很多作家关注城乡冲突的最好视角,并逐渐形成了以进城乡下人为描写对象的文学创作潮流.挖掘转型期以来的"乡下人进城"叙事文本,可见这一叙事形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城乡两域的叙事空间;二是融入底层的叙事立场;三是关注苦难的叙事主题,呈现出独特的叙事特征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金霞 《天中学刊》2012,27(6):93-96
《青春之歌》在叙事策略上与众多文本发生了互文性关系:首先,它承继了"五四"叙事、"革命加恋爱"小说的叙事模式;其次,它遵从了1950年代社会历史文本对文学叙事的规约;再次,后启蒙叙事文本对《青春之歌》进行了叙事方面的修正。因此,在互文性视阈下解读《青春之歌》的叙事策略,可获取一种新的艺术视野和发现,显示出文学与文化交汇通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在长于叙事艺术的现代小说名家中,张爱玲因其文字与影像的完美结合而堪称独步,其小说的"影像"化叙事的主要特征可以大致概括为:内蕴性、杂糅性、独创性。这不仅使她的小说作品历久弥新,焕发出永恒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还为当代小说"影像"化创作趋向提供了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以其独特的叙事角度和叙事技巧体现了其独特的叙事艺术,成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经典的"经典"。从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和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紫颜色》颠覆性的叙事特色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最后一幕》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瑟夫·海勒继后现代主义经典《第二十二条军规》之后的续集。如果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以黑色幽默的形式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资本主义统治集团的腐败与荒谬,那么作为续集的《最后一幕》更以幽默诙谐的后现代主义叙事艺术形式,揭示了荒诞病态的美国现实世界,并且直接表现出"第二十二条军规"在90年代的美国社会更加肆无忌惮,疯狂肆虐,最终会使人类走向灭亡。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和黑色幽默等方面探讨《最后一幕》独特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以及作品蕴涵的对当代美国"混乱""荒诞"病态现实的嘲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小说进入多种语言并存的时代后,小说家纷纷表现出对叙述的强烈关注,反讽也成为了当代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严歌苓以中国大陆20世纪30-80年代历史为题材的"中国记忆"小说,运用视角反讽的技巧,通过视角转换、儿童视角的运用和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叙事的采用,使得叙事发生错位,产生反讽意味,并以此实现对权威历史的解构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该文试图分析薇拉·凯瑟的短篇小说采用叙事视角、对比、隐喻及互文等叙事技巧在表现小说主题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丁玫 《海外英语》2014,(18):171-172,194
该文试图分析薇拉·凯瑟的短篇小说采用叙事视角、对比、隐喻及互文等叙事技巧在表现小说主题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本和图像叙事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通过解决"叙说什么""如何叙说"的问题以达致教育的目的。文本与图像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两种最主要的叙事形态,有差异与对立,各有优势与劣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叙事应与时俱进,实现文本叙事的日常化、大众化话语转换,提升教育主体的视觉素养,消解文本与图像叙事二元对立,实现"语图互文",增强教育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1.
李洱将细节这一叙事法则贯穿于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使碎片审美成为他小说的重要修辞策略。这是李洱对当代小说的独特贡献。透过细节的描写,我们可以感触到碎片背后李洱对知识分子庸常生活的批判,看到批判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2.
从镜像叙事、循环论时间观念的文本显现、多种叙事模式的交叉运用等三方面对铁凝的"三垛"进行叙事学解读,发现铁凝的"三垛"蕴含着丰富的叙事策略.由于独特的叙事策略的运用,铁凝的"三垛"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独特的审美风貌丰富了新时期文学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叙事迷宫受益于欧美后现代小说尤其是博尔赫斯小说,呈现的方式有空缺、暴露叙事行为和互文性文本等。叙事迷宫是后现代哲学语境的产物,同时又是先锋作家与中国当代语境对话的一种方式,其中意味深长,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面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现实和文学困境,先锋作家格非以"记忆"为媒,走上了形式冒险的道路。《褐色鸟群》作为格非早期的实验之作,其独特的先锋姿态集中表现在艺术手法和主题内容上:一方面,格非大胆地对传统的叙事技巧进行一系列否定性的变革,搭建起玄奥的叙事迷宫;另一方面,小说在内容上表现了对人孤独、不在的这种被否定的现实生存经验的关照。从叙事迷宫的搭建到对人生存记忆的书写,格非较为成功地完成了自己对特定时期人、历史和存在等的先锋探索和认知。  相似文献   

15.
《人面桃花》是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梦境作为其中的重要意象,所构筑的叙事空间产生了一股强大的美学力量,在与现实世界相互映照的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的叙事空间。梦境空间的构筑,为文本人物增添了难以抹灭的诡秘宿命,不仅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以及作者独特的叙事诉求,更进一步在结构上呈现多重形态,丰富延伸文本的情节结构,以巧妙的构思丰富了文本叙事形态,体现了格非由文学形式实验转向对古典历史追问与探寻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当代小说的"大学叙事"一直绵延不绝,并呈现出规律性的演进态势。"十七年"小说的"大学叙事",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体化文学秩序的规约。大学生在党的教育指引下,走上革命的星光大道,成为一种固定的叙事范型。1980年代接续五四时代的"人道主义"、"理想主义"等启蒙话语重新复活,"大学叙事"则更多地体现着理想主义和叛逆色彩,呼唤理想、自由,表达着新时期重启现代性工程的急切。当消费主义和世俗化成为时代潮流之后,"大学叙事"书写和表达了大学里教授道德失范、家园失守的精神图景,体现着1990年代以来中国时代的症候。  相似文献   

17.
《聊斋.莲香》讲述的是一鬼一狐和一人之间的故事。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叙事手法来讨论《莲香》所取得的叙事成就。蒲松龄发挥他独特的艺术构思,在文章中融二元对立、叙事意象等多种手法为一体,取得了中国传统叙事所能达到的水平,《莲香》成为传统叙事艺术在文言短篇中的浓缩,值得我们今天短篇小说创作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反讽作为现代写作技法以言语反讽、体式反讽、叙述反讽、互反讽的形式摒弃煽情式的直白的感情抒写,以其独特的幽默成为一种特殊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金色笔记》中,女主人公安娜的写作焦虑体现在她不断进行的文本“重写”上。“重写”不仅是女主人公私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小说中特有的一种叙事策略,它与文本的叙事结构也形成了呼应,从而将作品的主题指向了当代小说艺术的叙事走向,反映了多丽丝·莱辛对当代小说艺术的“叙事”与“虚构”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学者安贝托·艾柯的小说作品是20世纪“学者型小说”的翘楚。艾柯辽阔而厚重的学术功底,使其作品从内容上到形式上均负载着驳杂的文化象征与丰沛的思想内涵。他常在小说中设王多重聚焦,安排“不可靠的叙述者”.通过“互文性”、“戏拟”等叙事策略的巧妙运用,模糊真实与虚构的区别、消解意识与现实的界限。其小说将丰富的知识与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巧妙结合,形成了他人难以仿效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