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古反切折合成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是音韵学学习者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结合音韵学教学实践,把古反切折合成今音的规律总结为4条声调规律、4条声母规律和10条韵母规律,并举例阐释,力图为音韵学初学者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捷径。  相似文献   

2.
修订本重排版《辞源》在注音释义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注音中的反切选择即为其一。文章以肉部字为例,从一音多切时保留反切的选择、涉及不同韵书或字书时反切的选择、同一种韵书中不同反切的选择等3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辞源》注音过程中在反切的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办法和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3.
反切是我国古代韵书中一种重要的注音方法。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中古时期所制定的反切已经不能准确地切拼出所切字的普通话读音了。普通话语音可分为声韵调三个系统,在每一个系统中,反切与其有着清晰的对应规律。只有全面总结反切今读的音变规律,综合运用相关成果,才能准确掌握反切的拼读方法。  相似文献   

4.
"反切"释略     
反切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延用了近两千年的汉字注音方法,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它较之于古代其他几种注音方法更具科学性、实用性。了解反切的起源,学习反切正例的基本方法和反切变例的一些规律,对于更好地使用语文工具书,研读古代文献,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反切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延用了近两千年的汉字注音方法。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它较之于古代其他几种注音方法更具科学性、实用性。了解反切的起源,学习反切正例的基本方法和反切变例的一些规律,对于更好地使用语文工具书。研读古代文献,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铉以《唐韵》为依据为《说文》加注反切注音,因此徐铉注音与《唐韵》注音的一致性非常明显,但从韵书收字的规模、徐铉切语用字的变化以及徐铉注音的实际结果出发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唐守温三十六字母是汉语语音史上一个大发明。研究古代汉语的音韵学时必须把它学好学透。汉末发明反切也是一个大发明。因为无反切即无韵书。但反切还不是字母,切上字也不是声母。三十六字母虽称字母,也並非拼音文字的字母或声母、辅音,可称汉化的字母,  相似文献   

8.
反切浅谈     
反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建的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它的出现,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反切注音法,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这笔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仍有学习、研究、继承的必要,其目的,当然不是提倡反切,而是为了掌握反切的原理、方法,以便更好地查阅用反切注音的旧字典辞书,研究汉语音韵,了解古今音变等等,使之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切韵的探索韵书的产生和反切的应用很有关系,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篇中说:“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来人独知反语。”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也有同样的说法.孙叔然名炎,是汉魏之间人。实际服虔、应劭已用反切注音,都较孙炎为早。反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人们分析汉语音节结构的能力。以后根据写诗写韵文的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反切”注音方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并通过对反切声母、韵母用字的研究,阐明了汉语音节作为汉语语素,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作者认为,汉语音节作为汉语注音符号,有其自身的特殊价值,并不亚逊于西方拼音文字,具有现实的可行价值。对其纵向历史的和横向剖面的研究,是汉语走向拼音化道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语音是一种客观存在,《汉语大字典》通过收录中古反切,希望能全面地反映出这一存在的历史及发展,然而它在利用古注时却多有不足。历史上存在过的读音当以文献资料为据,因此本文依据中古及近代韵书、字书,并结合《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对《汉语大字典》中的反切注音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2.
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反切的方法是用两个字给一个字注音。这个方法大约兴起于汉末,开始的时候叫做“反”,又叫做“翻”。唐人忌讳“反”字,所以改为“切”字。“反”和“切”只是称名的不同,其实同义。在制定国语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方案以前,我国使用反切注音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许多古书传往和旧辞书都用反切注音,因此对于反切有必要作一番探讨。反切注音有个根本原则:“上字定声,下字定韵”。也就是,反切上字要用跟被反  相似文献   

13.
反切是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传统注音方法。掌握一定的反切知识对于阅读古籍和从事汉语史的研究来说很有必要.本文从声调、声母、韵母三个方面探讨反切的一些基本拼读条例。使反切能够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4.
反切浅说     
壹、反切是怎么回事反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例如“东,德红切”就是用“德”和“红”这两个字给“东”字注音。这种方法有点象是拼音,但又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拼音。用来注音的两个字,前一个叫它做反切上字,后一个叫它做反切下字,而被注音的那个字叫它做“被切字”或“所切字”。反切注音的方法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同反切下字的韵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音节,便是“被切字”的念音。“反切”本来是指这种注音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称“××”,唐代以后一般均称为“××切”,后人因而把用这种方法所表示的音值也叫做“反切”了。如有人问:“东的反切是什么?”回答说:“是德红切。”其实“德红切”是反切这种方法在“东”字上的具体运用,说确切一些,它是“东”字的反切读音。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课本内容分两大系统:一个是文选,一个是常识。两者相比较,常识更重要一些。其重点所在:一、工具书工具书这一节主要是记住十来种工具书各自的特点。1、《说文解字》是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说明每个字的造字本义。2、《康熙字典》先注音后释义。注音依次列《唐韵》、《广韵》、《集韵》等前代韵书的反切(反切是古代注音方法之一,用两个字给一个字注音,前一个字取其声母,后一个字取其韵母和声调)。然后解说字的本义,别音别义,有所考辨就在释文之末用一个“按”字表示。3、《汉语大字典》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目前我国搜集…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印行的大徐本《说文解字》是目前流行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版本,由于许慎时代采用的是“读若”“直音”之类的注音方法,因而不能正确地反映《说文解字》各字的正确读音,所以,宋代徐铉在校勘整理《说文解字》时,依据当时的韵书,①给《说文解字》的每个字加注了反切,这样,就使人们在阅读《说文解字》时,能够根据反切  相似文献   

17.
反切是我国古代最科学的注音方法。掌握这种方法,对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考察古今语音的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主要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来讲授正确拼读反切的方法,使古反切真正能够古为今用,并达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反切反切是我国传统使用的一种注音方法。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用汉字来注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唐代以前称作“××反”(或“××翻”),宋代以后称作“××切”。“反”和“切”虽称名有不同,其实是同义词,都是注音的意思。反切大约产生于东汉末年(公元二世纪),汉魏以后才盛行,后来经过不断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古人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 我们的先人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常见的有: (1)直音法(2)叶(xié)音法(3) 反切法。 (1)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来注音。有的找不到同音字;有的注音的字比被注的字还难认,这就没意义了。 (2)叶音法是临时改变读音,不尊重约定俗成的正确读音。易造成语音混乱。 (3)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后一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成新的音,就是被注字的读音。多数情况下,古代的反切和现代的读音是一致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反切的基本方法,一般都能切出现在的读音来。当然,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的反切已经切不出现在的读音了。  相似文献   

20.
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字来给一个字注音。反切是怎样产生的呢?西汉以前还没有反切。当时的人遇到古书中难认的字,只能用“譬况假借”的方法来注音,换句话说,是采用同音字的方法来注音。这种直音法有很大的局限,因为有时找不到同音字,有时虽能找到同音字,但那些同音字却都是冷僻字,注了等于不注,于是,有了反切的发明。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篇》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