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先“接受”再“适应”我今年17岁,2002年2月随母亲来到美国。我来美国前读初中二年级,到美国后,我就读于美国休斯敦唐城的一所中学,现在我正要读十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中二年级)。大人们都说:你这个年龄去美国一定会适应得很快。没错,确实是这样。不过我一直不知什么叫适应,我总想事情既然来到了你身边,你就一定要接受,接受了再想办法如何把它做好。我认为接受一件事并不等于适应一件事,但“适应”却是迟早的事,所以我到美国之后,也经历了一个由“接受”到“适应”的过程,至于“接受”得怎么样,“适应”得好不好,我都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缺憾,我…  相似文献   

2.
1978年,我读高中二年级,还有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那时高中学制为两年)。可家里缴不起学费,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孩子,书就不要去读了,我已给你说好了一个木工师傅,你去学木匠手艺吧。我们穷苦人家,读书不读书一个样,有门手艺,以后就吃穿不愁了。”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03,(Z1)
记得我的孩子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时,每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就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回来了。他把书包一放,吃点东西、喝口水,就到外面玩。我叫住他:“先做家庭作业,再去玩。”“我没有作业。”孩子的回答显然带着快乐。开家长会时,我向美国老师提出布置家庭作业的要求。美国老师说:“学校规定,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没有家庭作业。”可见,美国小学低年级孩子,在一种宽松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约会     
一直到初中二年级有“生理卫生”课之前,我都不知道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问过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是垃圾箱里捡出来的呀!”我也知道这是母亲的闪烁之词。如果天下的垃圾都会幻化为小孩子,那些拾荒的人还敢去乱翻个不停吗?我们是垃圾变的?真是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4,(11):11-11
我读五年级时,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家里的积蓄被病魔吞噬一空。夏天过去,开学的日子朝我步步逼近,然而我的学费却还远远没有着落。 那一年,我的学费如同一座山,压得父亲喘不过气。为了早日帮我凑齐学费,父亲开始夜以继日地制作笤帚。开学的前一天,父亲拍拍我的肩膀说:“先去上学吧,跟老师说爸爸晚几天去交学费。”  相似文献   

6.
装牙膏     
苏莲英 《湖南教育》2005,(22):43-43
“我不想读二年级了!”刚放学的孩子一进门就气呼呼地大喊。“为什么呀?”“读二年级一点都不好玩,老师总是叫我们读书、背课文,还要抄写生词。”他嘟着嘴。“那你想读几年级呢?”“我要回去读幼儿班。”我一时语塞,不知说什么好,“你一年级不是读得很好吗,为什么现在又想回去读幼儿班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本来以为只有读一年级才要抄写生字词、背课文,二年级就不要了,谁知道二年级了老师还是要我们读书、背课文、抄写生字词,而且课文那么长,不会背还要留下来补背。”孩子撅着嘴。“小学阶段与幼儿班不同,你现在年龄大了点,就该上小学,…  相似文献   

7.
永远记得那天午后,母亲用她少有的严肃问我:“月儿,往后妈妈要跟你爸爸分开生活,永远分开,你明白吗?你要跟妈妈还是跟爸爸?”“我跟妈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一年我正读小学二年级。离婚后的母亲带着我和弟弟这两件“行李”,叩开了外公外婆的家门。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度过的,贫穷像一团迷雾笼罩着我们七口之家。在读二年级以前,我的鞋子都是出自母亲的手。每一年一双单布鞋,每两年一双棉布鞋。母亲做的鞋底平整、匀称,针脚细腻、严密,穿起来很合脚。穿这样的鞋子,晴天很舒服,下雨就犯难了。每逢雨天去上学,我总是先穿上我的布鞋,再穿母亲的瓦口胶鞋。母亲的胶鞋很大,很重,穿在脚上  相似文献   

9.
萨乌尔是美国公民,现读小学二年级。他的母亲埃尔薇拉·阿雷利亚诺来自于墨西哥中部的米却肯州。最近,萨乌尔在芝加哥移民权利组织“无国界中心”负责人埃玛洛·萨诺的陪同下,回到墨西哥城,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将自己的母亲留在美国而奔走呼喊。当小萨乌尔走进墨西哥国会的时候,刹那间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天大约有500名国会议员听了他“的简短演讲”。萨乌尔说“:墨西哥国会的各位议员们,希望你们能帮助我呼吁美国的布什总统停止驱逐我妈妈,这样一来,我和我亲爱的妈妈以及许许多多类似的家庭就都可以在美国团聚了。”小萨乌尔的发言打动…  相似文献   

10.
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是1983年。有一天,父亲下班后高兴地对母亲说:“自学考试!自学考试!我们也可以读大学了。”那时读小学二年级的我还不明白,自学考试——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对两个17年前在一夜之间失去高考机会的老三届意味着什么,对千千万  相似文献   

11.
多多在美国     
多多的大名叫马若,是我老朋友的儿子,今年10岁,现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一所学校读四年级。他随父母去美国那年只有4岁,这次回国探亲是第一次。我抽了个晚上的空儿去看望他们。与老友寒暄一阵后,我转向多多问:“你能不能给阿姨讲一讲,你在美国生活的一些事情?”“可以呀。”多多回答得很干脆,“我先给你讲一个国旗的故事吧。”“那天,我上饭堂去吃饭,”多多汉语说得有些别扭,好像是外国人在说中国话,“在饭堂里,挂着许多国旗,各国的。同学告诉我,只要在这里读书的学生,饭堂里,都要挂他们国家的国旗。我不吃饭了,就去找,找了好几遍,都没有找…  相似文献   

12.
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亩的山地,他说:“就在我们睡的这张床下,冬天有许多蛇爬进来盘着冬眠,半夜起来小便,都要踮着脚才不会踩到蛇。”  相似文献   

13.
我读十一年级的一天,我到一间教室里等我的一位朋友。就在我刚迈进教室的时候,他们班的老师,也就是华盛顿先生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要我到讲台前,在黑板上解答一些问题。但我告诉他说我不能去做。“为什么不能?“”因为我不是您的学生。”“哦,这没关系,来吧,请到黑板前来。”我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带着孩子从美国回来探亲,和朋友谈及国内孩子的教育及学习时,我深深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含义。独生子女的教育、成长和前途,牵动着每位父母的心,也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谨以母亲的身份,谈谈在美国公立学校的孩子在放学之后都干些什么,也许能对老师和家长有所启发。记得我的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每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就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回来了。他把书包放下后,吃点东西、喝口水,就到外面玩。我叫住他:“先做家庭作业,再去玩。”“我没有作业。”孩子的回答显然带着快乐。开家长会时,我向老师提出布置家庭作业的要…  相似文献   

15.
到美国说的第一句话是“YES”杨烊(音yang)六岁时,从中国天津到美国读小学二年级,那时她连一句英语也不会。  相似文献   

16.
一个双休日,母亲带着孪生姐妹俩到儿童公园去游玩。姐妹俩7岁,活泼可爱,聪明伶俐,读小学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就双双被评为班级里的三好学生。这天,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她俩穿得花枝招展,煞是让人喜欢。10点左右,天热起来了,姐妹俩说要吃冰棒,母亲当即就去买了。姐妹俩见母亲买了3支,感到奇怪,异口同声地问:“妈,还有一支给谁吃?”母亲先是一惊,转而反问女儿道:“你们说,还有一支给谁?”略一沉思,妹妹说:“给姐姐,因为这次考试她比我多考了4分,妈妈要奖励她,是不是?”母亲摇摇头。姐姐说:“妈妈,是不是给妹妹…  相似文献   

17.
每当看见门后那把光溜溜的锄头,我就不禁想想母亲在烈日下劳作的身影。那时我读小学五年级。一天中午放学后,我背着书包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跑进厨房,掀开锅盖:“哇!好香啊!”母亲早就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等我吃饭呢。可我找遍房前屋后也不见母亲。我知道:母亲一定扛着锄头去菜地劳作了。一出门,哟,这鬼天气可真热。没有一丝风,闷蒸笼。知了们可不耐烦了,还在放开嗓门大声喊:“热死我了,热死我了……。”树木们却  相似文献   

18.
侦探与剑侠伴随我走进文学殿堂的,还有“侦探”和“剑侠”。从小学到初中,读书时并没有功利目的——如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写作能力等等。我以为,这是一种最佳的读书心态。有书就读,不喜欢就放下,读别的书去。大约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接触到了“侦探小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带着孩子回国探亲,亲朋好友都热切地询问美国孩子放学后干些什么。我谨以母亲的身份,谈谈在美国公立学校上学的孩子,他们在放学之后都干些什么,也许能对老师和家长有所启发。记得我的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每天下午2点半左右,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回来了。他把书包一放,就在外面玩。我叫住他:“先做家庭作业,再去玩。”  相似文献   

20.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我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亲切地“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二年级教材《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是一个科学小故事。怎样才能将孩子们领入情境,“哄”着他们多读几遍书呢?我灵机一动:“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达尔文’,去发现这个小岛上关于昆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