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向别人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两处景物或景点,请选择其中一个内容写下来。”我再一次强调了习作的要求。只见学生们慢吞吞地拿出纸和笔,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无精打采地托着下巴,有的在纸上涂涂写写,似乎先前的范文引路对他们毫无作用,他们仍旧无从下笔。在教室里巡视,发现只有少数学  相似文献   

2.
2002年4月的一天,我正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我们家的猫》,沙尘暴又肆无忌惮地来了。这次的沙尘暴前所未有,把我们教室的脊瓦都掀了起来。学生有的惊叫出声,有的在探头张望,有的在互相议论……整个课堂成了一锅粥。怎么办?老舍笔下的“猫”再可爱也不及沙尘暴对他们的影响。就让学生看吧。我随即让学生观察室外的情景,并且告诉他们观察后要写一篇文章———《春天》。学生开始一愣,随即就明白了我的意图,争先恐后地拥向窗边,一边观察,一边议论……强烈的沙尘暴一会儿过去了,学生的习作也很快完成了。这次的习作出乎我的意料,平时…  相似文献   

3.
海燕 《云南教育》2001,(14):27-2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与热情。注意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对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完成习作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从写一句话开始   在教完拼音后,我安排了一节习作练习课,让孩子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刚开始学生对自己是否能写“一句话”还有些迟疑,在我的不断启发鼓励下,孩子们用已学的汉语拼音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作文”。我让他们互相传看,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孩子们激动地读着自己写的话。我又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  相似文献   

4.
正降低学生写作启示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小学阶段降低门槛,放缓坡度,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注重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夯实写话习作的基础,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我有以下想法:首先,从培养写话习作的兴趣谈起;要想让写话、习作教学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真正有意义的一堂课,就要学会"发现儿童"。即我们要走进儿童世界,先了解他们的兴趣,才能谈得上培养。在了解他们的兴趣后,再把说写结合。让他们先说话。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玩木偶,那就  相似文献   

5.
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往往都是“看图写话”,学生有图可依,写得比较得心应手,而中年级学生关于“写作”目标要从第一学段定位的“写话”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开始“习作”,有大部分学生不太适应这种过渡,面对习作要求无从下笔,望“纸”兴叹,甚至有的学生只能抄袭习作参考书,解决燃眉之急,那么,如何来培养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解决写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呢?这里我提出几点建议和大家一起商榷。  相似文献   

6.
在低年级的"写话"教学中,往往都是"看图写话",学生有图可依,写得比较得心应手,而中年级学生关于"写作"目标要从第一学段定位的"写话"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开始"习作",有大部分学生不太适应这种过渡,面对习作要求无从下笔,望"纸"兴叹,甚至有的学生只能抄袭习作参考书,解决燃眉之急,那么,如何来培养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解决写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呢?这里我提出几点建议和大家一起商榷。  相似文献   

7.
周一上午,上完第一节课,我摊开学生双休日回家写的习作开始批阅。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我的发现”。为了能让学生言之有物,我提前一个星期就把习作的要求跟学生讲了,并布置他们留心观察。我一本一本地翻看着,  相似文献   

8.
雷青 《青海教育》2014,(7):39-39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总在思考:为何有的学生喜欢习作,经常是提笔即写,文笔流畅。相反更多的学生对习作的反应是提起来怕、写起来难呢?我想主要还是大家对习作的认识有偏颇,其根源有二。  相似文献   

9.
解强 《山东教育》2005,(31):34-34
一、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写“对话式评语”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社会生话的认识和反映.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自我表白.也是学生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尽管有时候学生的作品很稚嫩,甚至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还是应该得到老师的尊重。作为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我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写在评语栏中.好像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这就是我写的“对话式评语”。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的习作能力不强的原因有很多,根据我的观察和长期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提高大家的习作能力. 一、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同学习作时无话可说,望"文"生畏,教师要想打开同学们心里的这个"结",让大家每次作文时都想写,喜欢写,就必须从增强同学们的自信心,激发大家对习作的兴趣人手. 同学们对习作兴趣不高,缺乏自信心,就写不出令人满意的习作.教师要让同学们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有一次,我给几个同学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我给他们谈我见到的一件新鲜事和我的体会.他们读了我的信后,非常高兴,因为这是他们收到的第一封信.在作文课上,他们谈了收到信的感受.我乘机启发他们,其实写作文就是与别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还把以前的学生在报刊上发表的作文念给他们听,让他们知道,其实习作并不难,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写出好作文来.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线教师,怎样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让他们适当地、快乐地练笔,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除以教材为依托,进行一些比较短小的续写、扩写、改写训练之外,我还尝试着进行专题习作训练。专题习作"我知道了你爱我至深"的想法,来源于我和学生在课堂活动用书中读到的一首诗歌:  相似文献   

12.
正一本"有意思"的习作近日,翻阅了几位同事批改的习作,发现他们不约而同地尝试让学生练习批改,形式也各不相同,如有的请班级内习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批改,有的全班动员,相互批改。在评语的撰写上也开动脑筋:有眉批、有尾批、有建议等等;有的学生写后,教师再进行二次评价;有的学生评价后,被批改的学生针对建议修改后再写上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课间,与学生一起游戏,我发现他们身上藏有许多扑克牌大小的人物卡片:三国英雄、梁山好汉、影视明星、体坛冠军……他们兴致勃勃地传阅争论、比较欣赏,有的还在激烈地“讨价还价”,进行“交易”。我灵感顿发,这不是指导学生习作的好素材吗?于是我先在作文课上组织学生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谈纸卡,论英雄”讨论会,然后布置写了一篇关于纸卡的作文。有数篇作文写得颇有“滋味”。如:  相似文献   

14.
王小倩 《中国德育》2007,2(8):78-78
邻班宇同学的一篇习作写得很精彩,我向他借来读给我班学生听。习作写在几张薄薄的稿纸上,读完正赶上中午放学,我随手将习作放在讲台上组织放学去了。下午来上课,讲台上的习作居然不见了。有的同学说,在第一排同学晨的座位上看到过,晨翻箱倒柜也没找到。大家纳闷极了。  相似文献   

15.
陈晓艳 《小学生》2010,(4):13-13
1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在习作教学课堂上,我不是指导学生应该写这个,可以写那个,而是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纵向延伸,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小学生的习作,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没材料可写,二是有话写不出。笔认为,对小学生而言,与其让他们硬作什么刻意章,还不如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由着性子“怎么想就怎么写”,乃至胡写、疯写。可喜的是《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习作应降低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上,我让学生默写《醉翁亭记》。像以往默写一样,同学们纷纷把语文课本、练习本放进了抽屉。课代表把纸发下去后,同学们便埋头写了起来。我站在讲台上,看着那一颗颗低着的小脑袋,听着那“沙沙”的书写声,内心充满了喜悦。时间很快在学生的笔尖下流走。有的同学已写完,抬起头长吁一口气,活动活动手腕,又开始低下头检查了;有的“啪”的一下,把笔扔在桌上,环顾四周,满脸的自豪;也有的同学大概想不起来了吧,抬头看看其他同学,急得直咬笔头……我爱怜地环视着他们那可爱的小模样。咦,牛卫初同学在干什么?你看他掀掀纸,看一下写一会,还时不时…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指导作文时,要鼓励放胆表达。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提倡“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19.
当前,习作教学没有足够地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学生的习作胡编乱造。言不由衷,语言单调。无真情实感。学生畏惧作文,勉强作文的局面还在持续。如何打破这一局面呢?我这些年都是带毕业班,每次接一届学生我都发现这些学生的写作水平太差。问他们为什么不会写,他们都说害怕写作文呀。所以我努力寻找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学生即将进入三年级的学习了,凭我的教学直觉,他们学习语文困难最大的应该是习作。从一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四年级的“习作”,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与前任语文教师聊学生的写话情况,得到的信息是令人欣喜的。该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写话水平,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每周专设一节写话课来指导写话,这对于我引领学生快乐地进入习作殿堂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