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曦 《青年记者》2004,(11):9-9
我喜欢文学,因为文学是感性的。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觉得感性的文学适合我。做记者之前,我不懂一个感性的人是不适合做记者的。但是,我执意地要做一名记者,我觉得记者这个职业是那么神圣与光荣。只要有一天哪怕给我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不会放弃。我就是抓着那百分之一的希望走上了记者的道路。在我开始自己的记者生涯时,我是一个多么感性的人啊!  相似文献   

2.
在古诗文教学中,最难理解和掌握的是诗歌,但最能够溶入学生心灵,让学生领略到美的韵味的,也是诗歌.如何提高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我认为应从感性入手,到达理性的高度,从而使学生对诗歌有一种悟性.  相似文献   

3.
感性和理性     
千树 《档案管理》2003,(4):47-47
有一次读《天涯》杂志,里面有一句话让我思考很久。“理性就是功利,理性的人就是功利的人。”应该说,这句话有颠覆的力量。在我的阅读经历中,“理性”始终是一个正面的词。一个人从小时候的幼稚感性到成年人的成熟理性,走的是正常的成长路线。感性固然是人重要的直觉层面,但理性则是人更高的思考层面。感性和理性相互对立。理性是功利性的,意味着感性就是非功利性的。“功利”在一般读书人心目中是负面的词,理性和功利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多少有些不舒服。细想想,这句话却极其真实。理性就是抛弃表面虚泛的各种美好妆饰,直指问题的本质内核。…  相似文献   

4.
易薇  周呈思 《新闻前哨》2007,(7):108-108
受众认知是感性与理性互相交融的过程和结果。在认知过程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是互相穿插与交织的。没有纯粹的感性思维,也没有纯粹的理性思维。感性思维需要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次,理性思维必须有感性思维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经常有年轻的记者和新闻院校的学生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这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中外军界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按此推论,套用到新闻界.应该是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名记者呢?根据笔者对中外名记者的研究.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名记者,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修炼成的,它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新闻实践的磨炼过程。在名记者身上有如下几个特征是可以看得到的。  相似文献   

6.
正前几日,读了本报记者王文君的《温泉之惑》系列报道,有些感想,也引发了一些对当好一名记者的思考。《温泉之惑》是一篇对忻州市温泉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潜力的深度报道,作者经过详细的调查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经过认真理性的思考,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值得一读。当下,这样的文章并不多见,这样下功夫研究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记者值得肯定。做为一名记者,理性思考非常重要。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博客、微博让每公民都能成为记录者和传播者,做一名记者不易,做一名好记者更  相似文献   

7.
一叶知秋,本意是说诗人的敏感.我认为,作为一名记者,也应见一叶而知天下秋.这是记者的悟性,或者说是预见性,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8.
节前,黑龙江期刊界的朋友希望就期刊问题谈点看法,拼凑出这么几条,不知能否自圆其说. 与报纸的感性内容相比,期刊更便于理性内容的刊发.报纸尽管拥有文艺副刊、理论副刊、生活副刊等各种副刊,但那更多的是对其他领域的扩张和延展,就其起源和本质而言,报纸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期刊则应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便报纸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也只限于画龙点睛.它是"易碎品",稍纵即逝;即便被保存下来,也是作为感性标本、感性素材,为理性分析提供服务和做准备的.它的理性作品也每每要采取感性的方式,譬如评论、社论什么的.不同于报纸,由于期刊具有更便于理性拓展的特点,就使得刊物主体显得有厚度、有嚼头,更具有保存和传阅价值,因而更适于知识生产和消费者的保存、收藏,也容易受到广告客户的青睐.如报纸媒体报道北京青年报对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兼并的实例,只是点到为止,而刊物则可以做多维度、多层次、多环节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讲课休息时,有一位学员问我:主持人是名记者吗?我肯定地回答:不见得。这位学员接着问:不少主持人的知名度很高,名记者又有几个人知道呢?我一时被她问住了。之后,我在一段时间里经常思索这个问题。我在想:名记者何以为名?名记者与主持人能否在同一起点上作相互比较?名记者与主持人在深层次上究竟有哪些异同?主持人行情的持续火爆对传统新闻采写提出了哪些挑战?我们能否贡献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名记者?必须承认,主持人在新闻媒介中尤其是在电视上独领风骚,这堪称是当代新闻传播中一道十分独特的亮丽风景。主持人中的…  相似文献   

10.
张勇 《新闻天地》2003,(6):46-46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电视台做经济专题节目,使我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结,回想起在5年新闻采访中的东奔西访,"节目如其人",我在理性和感性思维的交织中寻求着经济专题的规律。在我的理解中,理性是经济事实中凸现的富有指导性的经验和教训,不以采访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感性则是采访者为避免说教,提高专题鲜活而进行主观"包装"的手段。两者在经济专题的操作中  相似文献   

11.
人的认识,有理性的,也有感性的,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达到理性的认识。把人们的感性认识作为一个客观事实接受下来,并且研究其中的规律,既是评论应有的理性,也是政府行为应具有的理性。  相似文献   

12.
当一名记者,是我少年时代就萦绕心头的梦想.为这个梦想奋斗了若干年,终于踏进了我心目中的新闻圣地-中国青年报社.记者的光环在现实中逐渐退去,而对这份职业的认识也日益清晰和深刻起来.  相似文献   

13.
王鑫 《大观周刊》2012,(51):24-24
本文从感性和理性的辩证关系出发,分别阐述了技术服务层、管理领导层、理论研究层三个方面对感性和理性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感性是基础,理性是目标。我们要做符合职业要求的感性人和理性人。  相似文献   

14.
孔军强 《青年记者》2016,(31):41-42
我失聪后,没想到会从事记者这个职业,因此考大学的时候,我选的是果树专业.知道自己耳聋,就早点为自己做人生规划,万一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当一名果农.回想走过的路,我也吃惊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记者.许多人问我聋人能否从事记者这个职业,我说一切皆有可能,命运掌握在你手中.  相似文献   

15.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也不是好记者.正如不可能每个好兵最终都当上将军一样,每个好记者也不一定都能成为名记者.但是,好的记者总会把奋斗目标定得高一些,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断攀登.在通往名记者的道路上有许多台阶、许多层次.既可以沿着这些台阶步步登高,又可以  相似文献   

16.
在谈到出版编辑人的文化理性修炼时,我曾经提出,至少要具备六个性能:文学的感性、史学的智性、哲学的悟性、艺术的灵性、科学的理性、伦理的德性。其中,就科学的理性也说过一些话语,写过一些文字。认为,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当了新闻记者,谁不想成为名记者呢?大概多数是想的。名记者这顶帽子不标志职务,也不是一种职称,它没有授予单位,经常是谁说了都不算数。它是社会公众出于敬佩而给予的一种荣誉。1983年,我在西北几个县的机关里调查了一下,在广大读者眼里,“名记者”是一个褒义词,是既有很高知名度,又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记者。我所调查的对象认为,那些是非不分,胡说八道的记者,有时也会名噪一时,但等风头一过就烟消云散。他们说,这种记者不能算是大家称  相似文献   

18.
快乐     
有一位名人这样说道:“人生要有意义就应该发扬生命,快乐是发扬生命的最好途径。”我是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记者.主持过很多节目。我有个特点就是特别爱笑,尤其是在我主持的少儿节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传播观的差异“我思,故我在!”没有比笛卡尔的这句话更能一针见血地概括西方近代社会的特点的了。“我思”意味着我们人类是理性的存在,西方的近代社会可以说是人的理性能力得到高度发挥的社会。追溯西方近代社会,人们都用理性的目光去理解世界,其结果带来了科学和技术的飞跃性的发展。在人类所具有的理性和感性两个特点当中,西方的近代社会更加肯定和重视了理性这一特点。自从有了笛卡尔的这种豪迈宣言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以人的合理性为中心的。即,绝对地信赖人所具有的理性,以此为基础,把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视为理所当然,进而…  相似文献   

20.
陆高峰 《传媒》2011,(6):64
有人说大众媒介的性别是男性,那么微博呢?如果以性别和性格来比拟,媒体是有差异的——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深沉,有的喧哗;有的尖锐,有的温雅。如果让我对当前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