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强地市党报的评论工作,是新形势下党报新闻工作者需要下功夫全力突破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近年写作《固原日报》评论文章的实践经验,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晓俊 《新闻实践》2013,(12):57-58
随着传播格局的新变化和各类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地市党报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地市党报如何突出"重围",打造战略新高地?从浙江省地市党报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强化新闻评论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一、在思想理念上,突出新闻评论的主角地位新闻评论,素有表达媒体"喜怒哀乐表情"的称谓,起着引导舆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传统的宣传语境下,不少地市党报中,相较于其他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一般都居于"弱势地位",稿件少、版面少,是配角。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由网络评论所引发形成的"观点市场"已渐成气候,网民对评论的需求越来越大,网络评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也为地市党报等传统媒体如何提升影响力、吸引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地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宣传思想战线的主阵地,舆论导向问题是新闻报道是否适宜的决定性因素。在引导社会舆论、传播并推动舆论价值和效果方面,新闻评论有其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地市党报的迅速发展,党报受众对各种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强,以及党报自身具有的指导性、权威性,新闻评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可以说,新闻评论。是地市党报舆论导向的传感器,发挥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与地市党报优势紧密结合 地市党报具有三方面的优势:权威优势、深度优势、地缘优势.结合优势,地市级党报时评"本土化"要着重体现三方面要求: 一是思想性.在对本土新闻事件进行评论时,首先要站在一定高度对事件进行深刻剖析,理性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认识,并在全局立场上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5.
当下,互联网、手机报、微信等新兴媒体越来越多的进入百姓生活,报纸在新闻传播的速度以及受众参与度上的不足逐渐显现。笔者认为,地市党报的突围之路就是要做强新闻评论。本文分析了地市党报新闻评论的现状,并就新闻评论如何让报纸凸显"个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怎样深化党报新闻评论,使报纸的旗帜更鲜明,导向更准确? 一、在对党报尤其是地方党报新闻评论的认识上实现突破。 有些同志认为,报纸就应该让新闻唱主角,评论只能是配角,只具有“补空”作用,特别是地市一级党报,因为中央大报的重要社论已经转载的不少了,没有必要再费功夫去摘自己的评论,从而认为地市报新闻评论可有可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共中央1954年7月作出的《关于改进报纸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各地方报纸除了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外,也应该逐步做到对于当地实际生活和地方工作中的各种重要问题经常发表正确的评论。”地方党报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这是一条重要的新闻宣传纪律。但是并不等于说地方党报在新闻评论上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因为从广义上说,评论也是新闻,它是对新闻的深化和拔高,新闻旨在表现“是什么”,重在反映客观事实;评论则主要从“为什么”“怎么办”入手,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明方向。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问题和矛盾也不尽相同,人民日报的社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到了一个省一个地区还需要具体化、当地化,需要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从这个角度说,地方党报担负着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新闻宣传的任务,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刘华 《新闻窗》2006,(6):68-69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地市党报直面基层,强化新闻评论的引导作用是体现地市党报权威性和鲜明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近10年来,《六盘水日报》加强新闻评论工作,有力地引导社会舆论。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凸显。报纸评论成为市委市政府声音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8.
地市党报在谋生存求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上级媒体的挤压渗透、财政扶持逐年递减的残酷现实。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地市党报积极探索,在新闻宣传与经营创收上做文章,不断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应对当前报业的激烈竞争,其中,加强专刊的创新是众多地市党报寻求的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9.
郑志荣 《新闻界》2000,(5):47-48
中央领导强调指出,社论、评论、理论文章,这“三论”是党报的 “强项”和“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市党报如何更好地发挥“强项”和“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回答,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浅见。 理论宣传是地市党报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理论宣传是地市党报的一大优势,也是地市党报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历来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宣传。毛泽东同志亲自为报纸撰写社论、评论和理论文章。邓小平同志创造…  相似文献   

10.
地市党报的地方属性,使我们在报道实践中感受到被动和局限,主要表现为,一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地市党报往往走不出自我角色限制,没有“高度发言”;二是对一些重大新闻,地市党报因采访活动受到限制,失去报道重大新闻的最佳时机;三是在实施舆论监督时,因担心引火烧身,往往关键时候失语。地市党报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呢?笔者认为,最佳突破口应当是抓好新闻评论的写作和刊发,即在关键时候彰显自己的品质,在同题新闻中找到比较优势,在群众需要时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家报纸,特别是地市报,改版、扩版新颖多变,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作为报纸旗帜和“灵魂”的新闻评论,却显得比较薄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市党报的战斗力。所以,加强、改进和完善地市党报的新闻言论,显得愈发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地市党报从创立之日起到如今,从报道党的理论政策到对这些理论政策进行解读、分析与评论,从报道工作会议到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医疗等各方面的涵盖,地市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充分发挥了其作为一种媒介的重大宣传作用。地市党报作为一种重大宣传力量的同时,如今的地市党报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地市党报通过何种途径来进行改革,如何在改革中提高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让地市党报重现活力,让更多的群众将目光投放到地市党报的新闻报道上来,如何将地市党报办成一份群众的报纸,而不单单是政策的宣传渠道。本文论述了地市党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新闻改革的背景以及进行改革的途径,在分析出现问题原因的同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地市党报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引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2006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当天的《南方日报》评论版位置上也作出重要批示:“切记,言论是报纸的灵魂。”由此足见,报纸尤其是党报强化评论建设,无疑是提高公信力、增强权威性、扩大影响力的突破口。地市党报因其存在诸多局限,故强化评论建设更应视为报纸拉近读者、引发共鸣、产生效应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地市党报应当重视新闻评论,积极探索建立新闻评论工作的新机制。就像2007年,嘉兴日报社在全国招聘评论部主任和评论记者一样。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重要文体,因其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代表着主流社会的观点和声音,故被誉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作为地市党报,一定要通过新闻评论的影响力来提高舆论引导力,提升党报的高度,从而彰显党报的思想性和权威性。作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肩负着宣传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是编辑部就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迫切问题发表议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深刻的思想性。是起主导作用的舆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地市党报直面基层。强化新闻评论的引导作用是体现地市党报权威性和鲜明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晓红 《传媒》2016,(5):9-11
地市党报作为我国党报方阵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当地具有很大影响.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以来,各地媒体广泛开展以融合求发展、用发展促融合的创新实践.一年多来,地市党报在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融合之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围绕“地市党报融合发展”这一主题,以地市党报业界人士2015年度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及相关研讨会资料为依据,梳理有关地市党报融合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成果,以期为业界和学界进一步实践和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一张报纸若没有好的新闻评论,就等于没有灵魂。改革开放的今天,党报评论在宏观领域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解释政策、更新观念、解决问题、指导工作等方面所担负的责任更重大。地市党报如何通过新闻评论诠释“高度决定影响力”的新闻理念呢?  相似文献   

19.
要闻版是党报的"门脸".它的好与差,关乎读者对党报的第一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报纸的水平和品位.可是由于条条框框过多,一直以来,地市党报要闻版从形式到内容都让广大读者不满意,从而影响了党报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其在纸质媒体中的市场竞争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各地市党报都在不同程度地寻求突破.笔者结合<宝鸡日报>要闻版的编排,谈谈地市报要闻版如何创新求变、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20.
创办地方版强化发行优势,发掘非中心城区市场的广告效果 决定地市党报与同城都市类报纸在广告效果上的差别原因之一是发行结构.因为党报肩负的宣传任务和在单位阅读党报不可或缺的心理以及指令性征订等原因导致地市党报发行结构逐渐呈现出发行覆盖面广(中心城区和地市党报所辖的各县(市)区的区域市场全覆盖)、结构均衡的特点;而都市类报纸出于成本、广告客户需求等考虑,一般来说,在发行上主攻中心城区,地市所辖的各县(市)区的区域市场则作为补充,发行结构上形成主城区密集的网状、区域市场疏漏和盲点丛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