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访是消息写作的基础.要写消息,要写出好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就要做深入细致的采访,占有丰富、典型而真实的材料.近日,中国石油新闻工作者协会公布了2008年度中国石油优秀新闻作品名单,笔者与他人合写的消息<巨厚黄土区资料采集取得新进展>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新闻不是沉闷的叙述,枯燥的概念,而是活泼的、形象化了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我曾作了些许尝试。1984年“五一节”,我到深山区的达权店乡采访他们举办的“青年集体婚礼”。因为事情已经过去,该乡党委、团委、妇联会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他们在组办这件事的详细经过,又把婚礼会上有关同志的讲话稿让我看了。按说,就以这些写篇稿子是不成问题的。可我想,对深山窝里这样文明节俭、热热闹闹地办喜事,还是亲眼目睹一下现场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一九八四年我采写的小通讯《深情》(《南通日报》六月十二日),被评为江苏省好新闻作品一等奖,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今天,妈妈带我回老家去看望爷爷、奶奶。到了老家,我在我家的屋檐底下发现了一个鸟窝。于是,我便踩着木梯上去看了看,里面有三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可爱极了。它们的妈妈好像去给它们找吃的了,还没回来。于是我拿来一些小米,用吃冰糕留下的小勺,放上一些小米喂它们。一会儿,它们吃饱了,叽叽喳喳叫得更欢了,好像在感谢我喂它们似的。我抬头向远处望去,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过来,好像是它们的妈妈,我赶紧下来藏起来。看着它们母子团聚的样子,我高兴地笑了。临走的时候,我想捉一只小鸟带回城里,爷爷笑着说:“小鸟是属于它们妈…  相似文献   

5.
崔波 《中国广播》2002,(10):47-49
朱镕基总理第一次来到阜阳,为事关全国大局的农村税费改革作实地调研。如此重大的题材,如此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台领导将光荣任务交给了我,使我有幸参与朱镕基总理来阜阳两天调研随同采访。3分多钟的广播消息《我向总理讲真话》能获得2001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我盼望却不敢奢望的事,激动心情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6.
我是《铁路建设报》记者,2001年我有200多天深人二十多个省的基本建设工地采访,平均每月见报十四五篇,计12000余字。深入基层,深入采访,才能多出精品,这是我深切的体会。西安至南京铁路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与东南地区联系的铁路交通干线工程。它又比一般的铁路干线重要,它的工程质量又比一般的铁路干线要求要高。在去西南铁路采访之前,我对质  相似文献   

7.
记者来信作为一种报道形式,主要是便于以第一人称揭露矛盾、提出问题,也用于反映群众的呼声和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和采访札记、工作研究一样,是记者主体意识高扬的结果.对于长年工作在编辑战线上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应该发挥好记者来信这一文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坚持阅读《四川档案》已有5年时间,30期《四川档案》,每期我都认真拜读,一篇不落,一字不漏,并坚持在一周内把自己的学习感受及办刊建议反馈给编辑部,为提高刊物质量献计献策。注重应用,促进业务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档案部门的负责人,《四川档案》确实给了我智慧和力量。特别是她的《学术论坛》、《科教兴档》、《依我之见》、《海外视窗》、《创新纵横谈》、《档案法制建设》等栏目的前卫观念,不断激励我开拓进取;而她的《馆室园地》、《专门档案》、《农档新议》、《利用天地》、《兰台风采》、《新技术应用》、《档案保护技术》等栏目,又…  相似文献   

9.
许多地市报的记者会有与我同样的体会:采写正面报道,被采访单位爱理不理,记者费力不讨好,多写不如少写;搞新闻舆论监督,易惹人兴师问罪,何况写出来的稿件也难以见报,不如不写。  相似文献   

10.
11.
我的新闻评论《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以下简称《迎》)荣获中国新闻评论一等奖后,我很激动,也算是无妄之福吧。但激动之余,更多的是一些思考:仅仅写了不足1500字的短文,倾吐了一下郁积、沉淀于我心底的百姓情结,就得到了多数评委的普遍认可。这表明评委、专家的心是和作者相通的,也是“迎着老百姓的方向”的。  相似文献   

12.
痛失战友 2002年3月14日清晨,一上班,我就从编辑机里看到一条消息:“一名意大利摄影记者13日上午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采访时,被以色列军队的枪弹击中,抢救无效死亡”。这使我产生了一股莫名的悲伤。不单单是因为又一名摄影同行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是草根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新闻媒体中往往不被关注.但他们身处困境却自强不息,顽强地面对生活,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搞新闻的同志都想抓好新闻。好新闻在哪里?请留心你的朋友,好新闻往往在他们嘴中。我对这一点颇有感触。1981年以来,我写的稿件在《新华日报》、江苏省报纸系统、江苏省县(市)报系统和全国县(市)报系统好新闻评选中11次获奖,其中有4篇获一等奖。这些获奖的好新闻线索、点子和新闻事实,大多是我那些可亲的朋友提供的。198 3年8月20日,《南通大众》在一版刊登了  相似文献   

15.
我一来广州就喜欢上了珠江经济台。我是去年考上暨南大学的,以前收听电台总是抱怨“政治性、文化性太强,而没有象香港台那样富于娱乐性、趣味性。”珠江经济台一建立,就获得了广大的听众,通过一年的收听,我要说,她办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本人是县广播站记者,从事报道工作已有十余个春秋,在蹒跚学步的过程中,采写了各种体裁的报道一千五百多篇,其中会议报道也占很大的比例,现在通过学习新闻学专著,回顾自己采写会议报道的经  相似文献   

17.
1979年.我还在县委宣传部通讯组工作时,开始了对党风方面的调查.并采写、揭露、批评不正之风方面的稿件。18年来.共采写这方面的稿件达18o多篇.被各级报刊、电台刊用了110篇规).除在省内报刊电台或内参刊播外.有多篇还被人民日报内参、中国农民报内参和《民主与法制》内参刊用。我的主要体会有五点: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我党历来倡导的作风.新闻报道工作毫不例外,容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1980年3月,我至IJ李家沟村采访全国造林模范赵建林老人的事迹。半山腰.只见65岁的老人躺在潮湿的大路上歇息。经询…  相似文献   

18.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胜利召开。大会政治报告明确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这是我党第一次把舆论监督写进党的文件。作为一名党报的基层通讯员,如何为新闻改革做出点贡献,带头闯出一条搞好舆论监督的新路子?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可概括为7个字:跟上靠下抓自己。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新闻在地方党报上迎来“黄金时代”还是近几年的事。然而,当大量社会新闻昂首阔步走上版面时,也带来了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即囿于传统的新闻操作办法,社会新闻的价值往往不能恰如其分地得到表现,或者以处理经济新闻的方法,“软”新闻“硬”做,埋没了新闻事实的社会性;或者单纯追求“卖点”。  相似文献   

20.
《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终于播发了,它就如同当前举国弘扬雷锋精神的壮阔交响中,那只拔地而起、声遏云霄的小号,在社会上引起极大震撼、反响、热议,受到李长春、刘云山同志的高度评价。而我内心所经历的风暴,却是在这篇稿子诞生之前、如同登顶一般的艰难跋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