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敬宜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更是一位富有改革意识的新闻思想家。他对我国新闻学的重要贡献,在于最早提出经济报道三贴近的观点;阐述了党报宣传艺术的内涵,身体力行地推进新闻业务改革,并将新闻扩展到新闻文化的广阔天地;他还在办报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实践中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范敬宜先生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也是新闻教育家。从2002年至今,他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近8年之久。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树立了"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新闻研究与新闻实践教育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有关范敬宜办报方略与新闻作品的评述已经有很多,本文仅就范敬宜新闻教育思想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3.
年近八旬的著名报人范敬宜,最近出版了自己的“新闻作品选”。过去,老人一直以“藏拙”为由,多次拒绝出版这些“易碎品”,这次为什么要破例呢?  相似文献   

4.
那一天深夜12点多,电话铃响了。是儿子打电话告我范总去世的消息。那夜,我想了很多。是的,他活着的时候,我们想得不多。他走了,我们却想了很多。范总走了,我失去了一位心中崇敬的老领导,失去了一位让我获益颇多的良师益友;范总走了,是一个当代文坛才子、新闻大家的别离;范总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当代  相似文献   

5.
范敬宜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文系,1951年投身新闻事业,历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等职,2002年4月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从事新闻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新闻作品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了新中国历史的变动,其中很多评论作品是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社会发展的脉络。眼中时时有新闻一个记者的本领,首先体现在善于发现新闻上。范敬宜认为,第一,记者要有全局观念。不了解大局,只是一个文字匠。胸中有了大局,就会有比较…  相似文献   

6.
范敬宜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文系,1951年投身新闻事业,历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等职,2002年4月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从事新闻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新闻作品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了新中国历史的变动,其中很多评论作品是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社会发展的脉络。在新闻实践中,范敬宜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新闻观。笔者从如何发现和采访新闻、如何写新闻,如何提高记者的素养等方面,把范敬宜的新闻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1988年2月陈云同志给北京化工学院建校30周年的题词.短短八个字,道出了他对教育事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建国后长期主持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时时关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在多种场合强调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把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工作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充分体现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8.
9.
李艳 《今传媒》2003,(4):30-34
范敬宜是当代著名的报人。他写作的大量评论作品,不仅在内容上贴近中央精神、贴近实际工作和群众脉搏,而且在文风上别具一格。 范敬宜的评论继承了我国报刊评论的优秀传统,发扬了梁启超、李大钊、毛泽东、邓拓等评论家的特色文风,融入了新时代评论的现代气息,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研究范敬宜的评论作品,对于今天改进文风、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精神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各位前辈、各位老同学、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贺王中同志从事新闻工作55周年暨80寿辰,并且重温他的新闻观点,研究他的新闻学术思想。这不仅表达了在座各位对于王中同志的尊敬和爱护,也体现了在座各位对复旦新闻学院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新闻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衷心感谢各位的光临。王中同志原来姓单,名(责力),山东高密县人,1914年出生,1935年考入山东大学外文系,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改名王中,在东北军中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940年转移到山东抗日根  相似文献   

11.
小隐于乡野,大隐于朝市。79岁的范老从人民日报总编辑岗位上退休后没有告老还乡,没有闲着,反倒更忙了,他以古稀之躯受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同时又兼任着社会团体数不清的名誉会长顾问等头衔。能在这里见缝插针地采访他,对面品茗,听他谈新闻谈人生,实在是三生有幸耳。  相似文献   

12.
范敬宜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家,"新闻中的文化"思想是他对新闻学界和业界最为显著的贡献之一.范敬宜认为,"新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是各种文化的交汇点.新闻人本身就应该是文化人."  相似文献   

13.
范敬宜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报人、学者,从事新闻工作半个多世纪之久,在实践中采写了大量新闻作品,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新闻思想。其新闻思想之丰富、实践之广泛、论述之深刻、影响之深远,几乎无人能出其右。1990年~2009年近20年来,许多学者和业界人  相似文献   

14.
范敬宜是当代著名的报人.他写作的大量评论作品,不仅在内容上贴近中央精神、贴近实际工作和群众脉搏,而且在文风上别具一格. 范敬宜的评论继承了我国报刊评论的优秀传统,发扬了梁启超、李大钊、毛泽东、邓拓等评论家的特色文风,融入了新时代评论的现代气息,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研究范敬宜的评论作品,对于今天改进文风、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精神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国新闻教学研究走上了正常运行的轨道。1983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是中国新闻教育初步繁荣的阶段。这时期新闻教育主要有以下突出表现:新闻教材建设和教育改革有了新起色;新闻教育形成"南北两镇";初步形成了中国的新闻教育思想。1992年至今,新闻教育走向繁荣,取得了长足的变化和成绩。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新闻事业逐步趋向现代化,报纸将进入宇宙电传时代时,新闻教育事业在有的国家也出现了新的趋势。在美国,目前的新闻院系已不满足于给记者讲授新闻理论业务了,他们正致力于提高记者专业化水平,使记者成为具有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人。近年来出现的一批科学记者,说明了美国新闻界正向这种新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7.
5月13日,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同志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给新闻系92级的同学们讲如何搞好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要善于比较。 范敬宜同志谈到,有一次他到辽宁省的一个山村去采访。这个村子很贫困,房子破破烂烂的。同行的同志说:“到这儿来采访于什么?”他也有点失望。但在采访过程中,他发现有一户人家挂着挂钟,就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教育在民国时期发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邵飘萍、谢六逸、成舍我、顾执中等一批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他们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对中国新闻教育做出贡献:一方面他们强调新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理论与实践并举、强调通才教育、记者素养教育的新闻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创办新闻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编撰教学讲义教材、开展新闻学研究。这些教育贡献背后是教育家们对中国报业的忧虑,也源于他们自身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留学西方的教育经历。也正是由于这些新闻教育家的贡献,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使得我国的新闻教育得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范敬宜先生以古稀之年出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首任院长,并亲自为学生授课.成为这所年轻学院名师荟萃的一道风景.课堂上的范老谈古论今、纵横捭阖,引来不少慕名而来的旁听者.在我的听课笔记中,有3次比较完整地记录了范敬宜院长的授课内容,恰好,这3次笔记不仅是管窥范老新闻教育思想的重要视角,而且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实际问题,永远不会过时.现摘要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并作为对范老的缅怀.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新闻教育是随着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密苏里新闻学院——是1908年在美国的密苏里大学建立的。美国著名记者、中国人民真挚的朋友埃德加·斯诺就是从密苏里新闻学院毕业的。现在,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亚洲到大洋洲,从非洲到拉丁美洲,从欧洲到北美,到处都设有新闻院校、系及学术团体,开设新闻学及大众传播课程,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