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文明演化沉淀而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优秀民族文化,是对我国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为儒家,还包含道家、佛家等不同文化形态。近年来,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位于民族地区的普通高中更应该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文主要针对民族地区普通高中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课堂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中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义不容辞地做优秀传统文化的承传者。一、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学中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能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精辟地指出:"中国在自己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不同时期称谓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变化的自然反映。中国的称谓非常严密和复杂,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中国古代称谓的主要特征显示与个人的身份与等级地位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称谓也趋同向的变化,剔除了传统文化中与时代潮流禾相适应的东西,博采西方的优秀文化,更具民族亲情感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明清土默特蒙古地区社会文化风貌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土默特蒙古地区社会文化风貌的变化,是蒙汉长期交往,两种文化融合之必然。该地区既有中原文化传统,又有浓厚蒙古族特色,新型地域文化的形成,突出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汇聚,一体化发展的总趋势。在中华文明史上占重要位置。研究它对巩固民族团结与进步,会提供宝贵经验。正确认识两种文化关系在相互吸收、输出上的客观规律,对研究两种文化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1],有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教育部在2014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和国家之文化自主性和根基性问题中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方面,随着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要创造更为先进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只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易被中国民众接受。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观点方面有着较多的认同基础,而且其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将马克思主义以中国民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展现出来。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庞杂,其发展进步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动态发展的,需要其他民族文化滋养以增强其生命力,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文化认同的基本逻辑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地位在新时代越发重要。叶圣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叶圣陶将培育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实现中国人和中国的现代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经典名篇名著、传统技艺、文物古迹及其背后蕴藏的精神意蕴、道德修养、思想观念、民族智慧、审美志趣,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批判性继承、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相促进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叶圣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涵盖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教育类型,关注到了不同类型教育内部的层次架构。叶圣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科布局、课程标准制定、文言的教法等确立了基本范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时代为观照,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融合;以创新为指引,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坚持让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所用。  相似文献   

9.
马英华 《成才之路》2023,(10):73-7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文化遗产。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对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需要。文章从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意义入手,分析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教育文化中,牧猎与农耕混合型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形成的中间型的过渡教育文化形态。它是古代北方民族在保持本民族教育文化传统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汉文化的结果,也反映出北方古代民族接受先进中原文化的一种矛盾心理。但它为中华教育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定的社会心理,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作为联结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的中间环节,通常是通过各种思想体系和文化形态表现出来。文学是文化形态的一部分,它必然反映出社会的心理特征,人们通过它可以看到一个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以及这种文化心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革,从而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兴与衰,进步与文明,落后与愚昧,进而看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本文仅就明清文学中所反映出来的传统文化心理的变革,作些微探讨。  相似文献   

12.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破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面临的难题一方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借鉴价值的内涵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同时补充拓展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表达形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优秀传统文化的革故鼎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有机统一的四重逻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话语表达、资源发掘、传播载体等方面创新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得以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是民族自信、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探讨在社区教育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总结在社区教育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实现路径,以期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春华 《现代教学》2015,(Z1):81-82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生启蒙、文化认同、形成价值观的起步阶段,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提出"适应教育",建立艺术人文中心,构建促进学生心智转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一、重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的核心,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忘本。为此,我校通过建立艺术人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国家历史传统精神,延续着民族精神血脉。弘扬传统文化不仅要烽火相传,还要与时俱进。自媒体时代为实现民族复兴与文化强国,有效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要以文化弘扬发展现状为背景,依托文化的价值回归,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播面临的困境,从打造文化品牌、占领社交阵地入手,助推文化传播与弘扬。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连体关系。学校可以被看作是汇聚、承传、选择和创新文化的高级文化体。教育与文化的这种特定关系,决定了教育在我们今天大力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应该积极地发挥其重要的职能和作用。那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属性和我们目前的价值需要出发,教育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任务内容是什么呢?对此,本文欲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彰显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选择。优秀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表达和特有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涵养化育功能,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秀家风家训价值意蕴的时代彰显,二者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新时代通过构建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社会合力、优化家风家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平台、打造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等有效路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语言共同化视角,针对民族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教学中存在的情感困难、认知困难和条件困难的现状,分析发现其原因为文化关系理解含混不清、中华优秀文化融入不足、融合平台单一,提出从加强价值引导、科学建设课程和创新教辅活动三个方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汉语教学的“三位一体”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文化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实施教学,对于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有利。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应当有所体现,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其形成和发展与人类文化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民族、地域的体育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该文就中国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的形成和特点进行了比较,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