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12日,8.0级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哪里灾情严重,哪里就有大众报人的身影;哪里有新闻需要报道,哪里就是大众报人的战场。大众报业集团所属各媒体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先后派出52名记者奔赴抗震救灾报道一线,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5月12日,8.0级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哪里灾情严重,哪里就有大众报人的身影;哪里有新闻需要报道,哪里就是大众报人的战场.大众报业集团所属各媒体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先后派出52名记者奔赴抗震救灾报道一线,刊发抗震救灾相关稿件、图片16500余篇(幅),版面近3000个,赢得上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3.
5月12日,8.0级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哪里灾情严重,哪里就有大众报人的身影;哪里有新闻需要报道,哪里就是大众报人的战场。大众报业集团所属各媒体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先后派出52名记者奔赴抗震救灾报道一线,刊发抗震救灾相关稿件、图片16500余篇(幅),版面近3000个,赢得上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6月17日,大众报业集团抗震救灾一线记者报告会在山东新闻大厦隆重举行,7位一线记者代表讲述了他们赴灾区采访的经历和体会。本刊特将报告内容予以摘编,并向所有在抗震救灾一线奋战过的同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去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对全国邮电报评阅中,上海邮电报名列榜首。今年我们提出了“出思路、出精品、出经验”的总体思路。‘”出思路”是办报的章法办报要出思路.这并不是新鲜事。简单地说.思路就是章法。如果办报没有章法就会显得凌乱,无所适从。出思路的本质要求.对报人来说,是如何摆脱被动,化被动为主动。要做到主动,报人就得要有超前思维。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有思路与没有思路大不一样。例如今年我局11届2次职工代表大会的报道,前后我们研究了三次,提出如何跳出模式化报道,多抓些“活”的东西。由于事前有了报道…  相似文献   

5.
美国报业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坏消息让中国报人感到恐慌和困惑.中国报业的出路在哪里?无论从报业发展的过程来看.还是从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来看.中国报业应该还有很长的路可走。  相似文献   

6.
面临当下报业发展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困境.以党报为首的中国报人正在迎难而上.力挽狂澜。变革图强。军队报纸虽然没有市场份额被侵占的忧虑.缺少同行间相互竞争的压力.但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并非没有生存危机.其发行量与阅读率的剪刀差近几年呈明显增大趋势。军队报纸要在新时期我国报业之林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就必须改革创新。那么,其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图片报道早已不再是报刊的专利。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图片报道铺天盖地,就连央视某些节目里也大量使用了报摘和图片报道形式。这就引发当今报人的思考:如何在多媒体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报人面临的、必须认真应对的新课题之一。本文就如何改进地市报图片报道的运行机制及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报人命运多舛。前有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后有刘煜生、史量才、杜重远.一个个为坚持报人之独立性而献身,唯张季鸾功成业就,寿终正寝,葬礼之豪华隆重,为民国报史上第一人。何也?是因他能把报人之独立性与生存性有机结合起来而已。  相似文献   

9.
地市党报面临着市场和媒体间竞争的挑战,如何应对是报人应解决的课题。本文主要是就所在地区地市党报在民生新闻的报道方面,如何利用其特有优势.发挥功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荣辱榜     
新闻出版总署表彰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新闻出版总署授予86个先进集体“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45名同志“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山东省的明天出版社、山东出版集团、大众报业集团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大众报业集团齐鲁晚报记者彭东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4月20日8时02分.四川芦山发生里氏7.0级地震。解放军报社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先后安排15名记者奔赴一线展开抗震救灾报道.共发表各类稿件600余篇、微博430余条、图片300余幅.及时准确客观充分报道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抗震救灾的重要动态、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总政领导批示表扬.认为解放军报社抗震救灾报道反应迅速、组织有力。各位记者不畏困难艰险,深入一线采访,体现了很强的责任感和良好的作风。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灾难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很强的破坏性,因而受到大众高度关注。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党报,具有监视社会环境、告知大众信息、塑造良好社会舆论等重要作用。在十分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如何充分发挥党报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对抗震救灾、社会稳定等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以《四川日报》5·12大地震报道为例,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及时进行了电视直播。仅5月12日至21日,就有10.3亿电视观众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直播报道。其策略化的直播方式也为今后重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4.
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抗震救灾报道成了媒体聚焦的重中之重。一个月来深圳特区报全力以赴,不惜版面.全面报道灾区一线抗震救灾详情,同时详细报道全国军民和深圳人民捐款捐物支援灾区的热情,在整个抗震救灾战役中,组织有序,层层深入,出现了大量感人肺腑的报道和版面,表现出党报特有的干练和成熟。  相似文献   

15.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4日16时,全国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8.77亿元。有报道说,5月14日上海海关为一批抗震救灾物资办理了减免税手续。由此,我想抗震救灾捐款和物资是不是也应全额免税?  相似文献   

16.
江坪 《新闻实践》2008,(6):48-48
"5·12"四川汶川地区的特大地震,令人刻骨铭心。在这场罕见的大灾难中,地处震区的四川新闻网记者,和全国省市兄弟新闻网一样,与报纸、广播、电视台的同行一起,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强烈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四川新闻网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快速反应小组,由四川省新闻中心主任、四川新闻网总编辑甘时勤带领,组织了若干个一线  相似文献   

17.
“报人是大众的信托人,大众的报纸应为大众所信赖;正确与公平是良好新闻事业的基础,最成功的以及最能取得成功的新闻事业,必须尊重人类,不为成见和权力的贪欲所动;报人只写他信以为真实的事”,如此等等。这些由西方新闻界写给全人类新闻执业人的职业信念的完美文本并没有在西方的新闻实践中全部付诸实施。相反.九十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屡屡使用“危机新闻’于段对别国予以密切关注的事实越来越表明西方新闻界并没有真正地认同这些职业道德文本。西方主流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对于国际职业道德规约的违背随着“中国威胁…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哪里有新闻发生,哪里就有记者;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记者。记者在当今社会的信息沟通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记者这一职业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比如,记者原本是通过自己的报道来影响别人的,但在网络时代信息的高速互动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江西网在此次地震事件中主动承担起了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在报道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深入采访和严格审稿.遵守宣传纪律,不猎奇,不夸张、不泻染、不延误.将报道的重点落在抗震救灾工作上。为江西抗震救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0.
范以锦 《新闻窗》2012,(4):11-12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报业消亡论”隔三差五就热议一阵子,报人越来越纠结。业外爱怎么议论是他们的事,但报业内也跟着起哄,乃至令很多报人六神无主、手足无措,自己先把自己给放倒了。然而,大众报业集团领军人物傅绍万同志却有着独立的思考和与众不同的视角观察。《破译报业腾飞的密码》一书,是其力挺纸媒并取得成效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