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子、庄子的许多思想中具有迷宫特色,包括四种迷宫:存在迷宫、真理迷宫、时空迷宫、价值迷宫。面对这些迷宫,他们像苏格拉底一样认为“我自知我无知”,而这恰恰证明了他们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作为先秦主要思想家之一的庄子历来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而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庄子相对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结合学界对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研究与评论,对庄子相对主义思想及其实质进行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齐物论》在整个庄学思想中至关重要,对"齐物论"这一范畴的理解不但要从"物"、"论"着眼,而且还应该重视"言",即庄子的语言思想。事实上,"与道偕游"不但要物我齐一、是非混同,还要取消语言对人心的撄乱,因为彼是莫得其偶,言论无疑鷇音。  相似文献   

4.
从"一"在《老子》和《庄子》的不同含义及地位出发,探讨"一"在庄子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庄子将"道通为一"作为自己重要哲学论断的意义所在。以"一"这个概念为介,庄子论证了从齐物到逍遥的得道过程,可以看出老庄道论之间的承继关系以及庄子道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老子、庄子思想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语文教育思想,即对语言的作用,对语言表达──听、说、读、写的态度、方法等,过去研究者太少。本文研究了该思想:老子认为“道” 原始而语言后出,“道” 丰富而语言单调,“道” 具有两面性而语言只具单面性等,但语言仍有其价值,所以他对语文采取了以心悟“道”,朴实鲜少的态度。庄子也认为“道” 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因为相对的标准辩论没有意义,语言在传达过程中会出现偏差等,但也肯定了语言对表达“道” 的一定积极作用,从而对语文采取了不言、少言、不辩,由语言而悟道,悟道后就忘掉语言的态度。本文还分析了该思想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庄子     
《中文自修》2007,(1):F0002-F0002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蒙国人,曾经做过地方的漆园吏。和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一样,庄子授徒讲学,将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思想发扬光大,著有《庄子》尽录其思想。《庄子》原有五十二篇,流传于今的三十三篇。  相似文献   

7.
庄子视界中的老子是一个被寓言化了的人物,是儒家思想的批判者,是"古之博大真人",但也并非完美无暇。老子之所以以这种形象展现在庄子的视界中,是因为老、庄的思想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可抹灭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庄子》中的老子形象立体多面:《庄子·内篇》的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的老子多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赞同老子又反思老子,使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庄子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9.
《齐物论》是表明庄子思想的最主要的篇章之一,它立足于虚无之道,论证了万物齐一和物论齐一,长期以来,人们对“齐物论”的涵义有不同的解释,本文通过对“齐物”不同含义的剖析,透视庄子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0.
道家和道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但自道教依托《道德经》产生以来 ,两者又有了不解之缘。有趣的是 ,道家两位著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以及他们的著作在道教中的地位截然不同 :老子被极力推崇 ,庄子倍受冷落。究其原因 ,一是道教自身的特点使然 ,二是老、庄本人及各自学说差异所致 ,三是由统治阶级需要所决定  相似文献   

11.
天籁是今人描述音乐的一个常用词,然而这个概念在它的出处——《庄子》中的原意为何,自古一直众说纷纭。从《齐物论》主旨以及庄子的道论思想出发,结合《庄子》其他篇章中有关音声的相关表述,并通过对天籁的造词用意及其与地籁、人籁的关系的深入分析,可以说明天籁相当于道,是现实音声的形而上的本源,而非如其他各派观点认为的是自己而然的独化状态、是非主动的自鸣、是合乎规律的音乐、是人的言语等。  相似文献   

12.
郭玥 《文教资料》2013,(35):18-20
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文化最重要的两部经典.虽然老庄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然而两者对于“道”所侧重的角度却有所不同,老子的“道”心怀天下,庄子的“道”专注个人.而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与两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思维意识有关.  相似文献   

13.
庄子文化与楚文化有着深厚的亲缘关系,楚地的老子思想中讲道论和天命,神性特征十分明显,而庄子由于受楚文化的影响,则用大量的文字谈神性的人和物。楚文化中的进取与创新精神、追求个性与自由的精神都在庄子思想中留下很深的烙印。另外,楚国发展中盛衰、强弱的变易,也对庄子产生了很大影响,致命庄子提出了生死天定、人生无常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4.
"立乎不测"是《应帝王》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能否正确理解"立乎不测"直接关系到对庄子政治哲学论的合理解读。"立乎不测"不是一种高深莫测的政治权术,而是不要卖弄知识聪明去揣测不可认知的自然,任其自齐、自然而然,保持各自本来的状态,从而达到一种既不伤物、也不伤己的舒适愉悦的境界。"立乎不测"体现了庄子系统的政治观,其不仅是庄子政治论的原则和基础,同时也体现了庄子无伤而自如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重要而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之一。现象学首先是一种方法,一种观看现象、描述现象、让现象自我显现的方法;其次,现象学还是一种精神,一种对待现象的态度、风格乃至审美趣味的精神。“面向事物本身”的宗旨和原则是现象学方法和精神的集中体现。现象学的这种开放性和普适性为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思想提供了一个彼此互动交流的广阔空间。《庄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颇有自由、开放思想和审美情趣的著作,其中很多章节都蕴涵着现象学的基本精神和风格,比如,庄之梦蝶、濠梁之辩、庖丁解牛等都极富现象学意蕴,这就使得运用现象学方法来解读《庄子》成为一种积极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清初时期封建思想僵化,封建礼教束缚增强。袁枚的"性灵说"冲破迷障,横空出世。该说在传承古代"性灵说"诗学传统的基础上,强调性情与灵机的统一,天分与学问的统一,文与质的完美结合,反对背离孔孟之学的宋朝理学传统,对于通俗文学的发展和近代新思潮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齐物论》)意思是说,道的亏损,只因人们有了是非的偏见,不会辩证地看待事物。对于一生追求万物澄明通达之道,并能以童心体物与大自然了无界限的庄子,才与施惠一辩,但更多的是庄子的智慧,只为化解施惠一己之见的执迷。  相似文献   

18.
《齐物论》是《庄子》最重要的篇章,它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一个特色,就是问句特多。一篇文章,问句竟达数十,显然是刻意为之,也应该与庄子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本文归纳《齐物论》中问句的类型,结合庄子思想的特点,揭示庄子运用不同类型的问句所起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莆田学院学报》2022,(1):29-35
综合考察《庄子》文本中的无为思想,并将其置于庄子思想的整体视域之中,从中抽绎出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认为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境界。庄子无为思想的哲学基础由三个维度构成:以道(无)作为无为的本体论基础、以自然作为无为的价值论基础、以齐物作为无为的思维方式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庄子追求生命自由精神境界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现代人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