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这两句可见熟读的好处。下面以朱自清的《春》为例,谈谈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一、略读全文,了解全貌。读完朱自清的《春》后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是春天太美了,美不胜收,而这一切得力于朱自清先生细致入微的描写:第二个印象是这  相似文献   

2.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似文献   

3.
“最是一年春好处,决胜烟柳满神州”。2010年4月5日至4月10日,西藏自治区第六届思想政治课大赛在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举行。  相似文献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摇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小诗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以下就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番赏析,以供大家参考。一抓住典型特征,着力渲染,写出早春的肌质、神韵。诗人如画家着色作画,为人们描摹了早春特有的景致。第一句写早春的背景:细雨蒙蒙,飘洒在皇城的…  相似文献   

5.
在练习缩句时,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缩句,经常练习缩句有什么好处,再就是看看用什么方法缩句。把一个句子缩减去修辞或限制的词语,留下最基本的主干部分,叫缩句。经常练习缩写句子,能使我们一下就抓住句子的基本意思,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这对我们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今后的语法学习都有好处。下面结合实例,谈谈缩句的方法。一、逐步缩减法。这种方法是把句子中修辞的词语逐步缩减,直到缩减到最简程度,留下主干为止。例如:红红的太阳从海平面上慢慢地升起来。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来。太阳升起来。第一句“红红的”和“慢慢地”是修辞、限…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今年6月8日八版《风筝之家》一文,引清代诗人高鼎《村居》中的两句诗,误将“草长莺飞二月天”的“草长莺飞”作“莺飞草长”,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首先,“草长”念仄声,“二月”也念仄声,只有作“草长莺飞二月天”,才符合“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格律。其次,此句的对句为“拂堤杨柳醉春烟”,而按古诗词格律,一联中应平仄相对,即平平要对仄仄,  相似文献   

7.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诗。原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亦是唐代著名诗人。  相似文献   

8.
春游进行时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是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里描写春天的最生动的句子。看了这几句,就好像有一只春天的小鸟从我们的心底飞出,越飞越高,飞向等待它的春的天空,春的绿色,春的明媚,春的盎然。  相似文献   

9.
“……之所以……,是因为……”句式是单句,不是复句。“……之所以……”是名词性偏正短语,在这一句式中是主语部分;“是因为……”是判断动词“是”作谓语,介宾短语“因为……”作宾语,在这一句式中是谓语部分;“……之所以……,是因为……”是古代汉语中“……之所以……,以……也”这一单句形式的直接传承,具备完全句的全部特征,是典型的判断句。  相似文献   

10.
“从中心句切入法”是中心阅读法中的一种。就是从中心句入手 ,层层推进 ,串联全篇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重点突出 ,能让学生深入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脾益 ,基于这一点认识 ,我是这样教学《落花生》一文的。一、默读课文 ,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并引导学生理解句意。本课的中心句是 :“那么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句中关键的词语是“体面”。“体面”的意思是表面的虚荣和漂亮。因此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就是没有用的人。全句的意思是 :人要…  相似文献   

11.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句保健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去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我国是个四季特别鲜明的国家,季节变化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影响。“春捂秋冻”从生物学、医疗气象学观点来讲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12.
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大约作于中唐长庆三年或四年(公元823年或824年)的一个早春,当时诗人正任杭州刺史。围绕“春”字工笔绘景,紧扣“行”字细腻着墨,善于从动态中捕捉盎然的春意,是这首赏春名诗的主要特色。“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二句主要写西湖。第一句点明西湖的方位:在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这里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六年制第七册《山行》诗中“枫林晚”的“晚”字作这何种释义,有的老师对此持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应释“晚秋”,另一种观点认为应释为“傍晚”。笔者以为,这是很难争出个谁是谁非的。全诗一、二句山行所见的枫林景物的概写,三、四句则是对最著  相似文献   

14.
王维,我国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素有“诗佛”之称。擅长各种诗体,其中尤以五言律、绝成就最高。《鸟鸣涧》就是一首五言绝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是王维退隐后所作。诗中描写了山中春夜的月景。全诗的灵魂是一个“静”字,而这个“静”字的体现,即作者运用什么手法使读者能够感知这个“静”境,这正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本文仅从造境艺术方面对(鸟鸣涧)作一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画面,为后两句提供了背景和必要的铺垫;后两句采用了动态描写,突出了…  相似文献   

15.
句号?问号!     
项如心 《新读写》2009,(12):44-44
从小就喜欢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存—嚆文章说,这首诗的第二句后面的句号最得不当,因为远在北国的诗人并不知道红豆的生长睛况,所以这一句不应是肯定语气,而是一种想象,读的时候应是一种疑问语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和体现出诗人的相思乏隋。看完此文,我把诗又读了几遍,也觉得“春来发几枝”后面应该是问号——  相似文献   

16.
当面批改作文,是作文批改的方式这一。笔者认为面批作文有许多好处,现将其归结为如下三点: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利用课余时间,每次叫三四位学生来面批作文,学生一般很乐意一起批改。写了《学贵有恒》一文后,我叫了三四位学生一起批阅刘庭海同学的作文,师生一起一句一句批阅,看到“很难适当时代发展对人们的要求”一句,我用笔在这句子旁边作了记号,和他们讨论分析此句的正误,得出此句的毛病在于词语“适当”和“时代发展”搭配不当,并叫他们讨论怎样修改,只需把“适当”一词改为“适应”即可。逐句分析修改全文后…  相似文献   

17.
山行     
这是一群快乐的文学少年,犹如三月里一朵朵刚刚绽放的花儿,在春寒料峭中,装点着大地,装点着校园。“最是一年春好处,喜闻绽故三月花。”是的,任点点新绿刚刚缀上枝头之时,闻三月花香。实在是让人对百花争艳的日子充满期待。三月花文学社虽然不满周岁,但已收获多多,花香满园。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1990年10月版)第一册的《赤壁之战》中,有两个字的解释各家说法不一,值得商榷。在此,我们不揣浅陋,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 关于“操军方连船舰”中“方”之解释此句在课本上没有注释,但课后的“思考和练习”题三选了它作为例句。1990年12月版的高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上有这道题的参考答案(第211页),它解释说:“正。副词”。在教参上附录的译文中,此句也被译为“曹操的军队正连接战船”(第221页)。把此句中的“方”释为时间副词“正”的解法,大约是取自于在春先生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一书…  相似文献   

19.
黄伯荣先生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框架核心分析法”,是一种解释力强、切合汉语实际、便于归纳句型、比较实用的析句法。黄先生在论述“框架核心分析法”时注重区分“动句”、“形句”、“名句”,这是抓住了分析句子、归纳句型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动句”、“形句”、“名句”的句子框架问题,应当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一句写:“花下成千成万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一句中的“闹”字实在用得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