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元二年写作于草堂时期的《戏为六绝句》是杜甫最重要的论诗著作,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提出了“亲风雅”、“当时体”等观点,“亲风雅”、“当时体”等主张对杜甫草堂时期诗歌思想的多样化和艺术形式的升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使杜甫的草堂诗体现出了“诗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是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内容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虽只用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一幅动  相似文献   

3.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语文五册35课《绝句》,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是从他家里的窗口摄取的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表达了他宽阔的胸怀和悠闲愉悦的心情。这首诗是杜甫重返成都后在他的草堂中写的。他这段生活比  相似文献   

4.
古诗绝句的对仗有四种情况:第一是前两句,即诗的第一联对仗,如“熏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望湖楼醉书》)第二是后两句,即诗的第二联对仗。如“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李白《军行》)第三是全诗两联都对仗,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第四是全诗两联都不对仗,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这种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绝句》是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内容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整首诗虽只用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一幅春天的画,一幅有声有色的画,一幅动静结合的画。字里行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执教本课,以美为线索。  相似文献   

6.
杜甫诗五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我们曾学过他的《春夜喜雨》、《绝句》等诗。  相似文献   

7.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共选录278位诗人的1 940首诗。杜甫诗歌255首,居首位。从五言古诗到七言绝句,七种“体裁”并选杜诗。所选古、律并以杜甫居首,绝句则未列前茅,不及李白、王维诸人,甚至在文学史上声名并不显赫的王涯,所选绝句亦高于杜甫。充分体现出沈氏对杜甫诗的定位:兼备众体而特擅律诗,绝句则稍逊。杜诗在《唐诗别裁集》中的定位,则与沈氏论诗力倡“格调”紧密关联。“格调说”强调情旨的“温柔敦厚”并“怨而不怒”,在语言上则要含蓄慰藉,措辞温婉且格律严整。《唐诗别裁集》对杜诗的编选凸显出沈德潜在诗学上的独特眼光,其对杜诗的接受显然是基于杜诗契合沈氏“格调”诗学的理想典范。  相似文献   

8.
吟诗、作画、写文章,是我教学杜甫《绝句》一诗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9.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诗人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写下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语文知识》1997年第1期发表的一位作者写的《杜甫<绝句四首>之三赏  相似文献   

10.
在杜甫以后历代论诗绝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出在后人心目中的杜甫是什么样子的。先说一个小插曲,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记载,李白有《戏赠杜甫》一诗,曰:“饭颗山前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为问因何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清人仇兆鳌曰:“此诗,唐人谓讥其太愁肝肾也。今按《李集》不载,洪容斋谓是好事者为之耳。李杜文章知己,心相推服,断无此语,且诗词庸俗,一望而知为赝作也。”或许洪、仇的看法是正确的,但这首诗写出了杜甫作诗  相似文献   

11.
《戏为六绝句》为杜甫一生诗学造诣和论诗宗旨所在,几可涵盖杜甫全部诗歌理论,欲探究杜甫诗歌理论主张,舍此费能!兹就《戏为六绝句》之主张,参证其他诗篇,综述杜甫主要诗歌观念如次:一、提倡风雅,重视比兴《戏为六绝句》第六首归结为"别裁伪体亲风雅",杜甫虽不否定齐梁,但最终仍在提倡《风》、《雅》。缘《国风》与《小雅》,为中国诗歌之始祖,《国风》好色而不淫,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一千多年来注家纷纭,莫衷一是。郭绍虞先生的《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一书,比观众说,分类排比,详加按语,集其大成,诸家引用,多以此为准。马茂元先生作《论戏为六绝句》及《谈杜甫七言绝句的特色》,论述了《戏为六绝句》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说它“是一篇杜甫的论诗之纲”。就《戏为六绝句》的主题和结构加以推敲,自认为诸说皆有不当之处,略表已见,就正于诸位先生。  相似文献   

13.
杜甫绝句,历代诗家褒少贬多。许多贬斥杜甫绝句的说法,都是针对他直露之辞太多,不合正宗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 的标准,所谓“板涩”(申涵光)、“粗硬”(施补华),等等。其实,杜甫写的一百三十多首绝句中,也不乏空灵超脱之作。虚和实两种诗歌意境在杜甫绝句中可以说已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只是他写的是“绝句的创调,”(潘德兴)我们研究探讨时,必须抛开传统的成见,切切实实深入到作品中去,才能有比较真切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正确地认识杜甫绝句的艺术特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颠沛流离,严酷冷峻的现实和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造就了一代诗人。  相似文献   

14.
诗,当能给人以美感。怎样才能把诗的美感讲出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讲出诗的色彩美,是传达诗意美感的关键。如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教师就要通过诗句本身色彩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诗歌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而“以诗论诗”的体例,则是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所首创,嗣后,历代论诗诗层出不穷。以诗论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意味隽永,易记易诵,在我国诗歌理论发展史乃至世界诗歌理论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想不到又能重归草堂,心情比较愉快,但因长在外奔波,毕竟触物多感,遂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这就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其中的《绝句四首》,清人杨伦在题下释之曰:“此皆就所见掇拾成诗,亦漫兴之类.”(《杜诗镜铨》卷十二)所谓漫兴,就是触景生情,随遇所感,似漫不经心也.现在,我们来看《绝句四首》:  相似文献   

17.
孙海燕 《师道》2007,(3):27-27
学完了杜甫的《绝句》后,我便准备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同学们,这首诗你们学得都很好,今天的作业是……”“老师,还是由我们自己定吧!”学生七嘴八舌,兴致很浓。  相似文献   

18.
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里写道:“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为最。缘落笔朦陇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受到的。这除了杜甫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外,还表现为在艺术美方面独开胜境,妙绪  相似文献   

19.
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雪,门泊东吴船。这是一位朋友开的玩笑。他故意把杜甫这首《绝句》中的“两个”、“一行”、“千秋”、“万里”等数量词删去,并问我:“此诗如何?”我答道:“通是通的,对仗也工巧,但比起原作来,诗意就要淡多了。”  相似文献   

20.
杜牧《江南春绝句》历来都被推崇,但人们对它的内容的理解却存在着很大分歧。刘永济在《唐人绝句精华》中说:“此诗乃杜牧游江南时,感于景物之繁丽,追想南朝盛日,遂有此作。”(重点号为本文作者所加,下同)这就是说,后两句非写实景,而是“追想”的艺术形象,是赞美南朝梵宇神殿之美,沈祖在《唐人七绝诗浅释》中说:“全诗四句,都是写景;处处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而在郭边村上临风招展的,则是店家用来招徕顾客的酒旗。在这怡红快绿之中,水秀山明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壮丽宏伟的佛寺。”这就是说,杜牧写的佛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