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视野》2010,(3):F0003-F0003
龚滩古镇是重庆的十大古镇之一,座落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阿蓬江和乌江交汇处。有1700年历史,2007年7月因下游彭水电站蓄水而淹没。新建好的龚滩古镇位于乌江小银滩,地形地貌和原古镇较为相似,但景点更集中,依山傍水的民居,吊脚楼集奇、险、秀、幽于一体,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之一。被著名画家吴冠中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山地古集镇。”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垄滩     
龚滩古镇位于酉阳县境内,依山傍水,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是重庆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建筑集中在长街两旁,沿街都是木板、木梁穿逗房,少许门窗上雕梁  相似文献   

3.
听电台播了一条乌江河道武隆县段发生巨大岩崩的消息,我不由想起37年前去乌江采访的一段生活。现在的消息说:4月30日上午11时45分,乌江边武隆县兴顺乡鸡冠岭玉龙冠咀一段,巨大岩崩使30万立方米的大小岩石泻入乌江。当年──1957年6月1日,我从涪陵乘“小火轮”沿乌江逆水而上,去彭水。武隆县沿江几个乡是必经之处,虽然鸡冠岭、龙冠咀这样的地名我是记不得了,但对于那段艰险的乌江历程,尤其是那庙门滩、秧歌滩,却至今记忆忧新。我是根据四川日报编委会布置的任务,为采编川边巡礼的一个专栏《涪陵地区通信》去乌江…  相似文献   

4.
广州最时尚的语言就是Update(合潮流),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夜晚跳迪斯科是这种生活方式的表达形式之一。如果你没去过蹦迪场所,他们一定会说你一点也不Update。 阿Dan是一个高中生,喜欢Update的他今年和一班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一块迷上了这种“疯狂派对”。开始,阿Dan在迪厅里只是跳舞,很快他就被拥挤和情绪到达疯狂状态的人群所感染,他觉得很好玩,很刺激,他看到这些人并不是纯粹跳舞,他们只是在那里不断地摇头,一整晚地摇头,像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人一样不停止,有的还边摇边脱衣服。朋友告诉他,你一点也不Update,像个纯情的小男生,他们吃了“丸仔”。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龚滩     
罗亮 《新闻导刊》2007,(2):F0004-F0004
龚滩古镇位于酉阳县境内,依山傍水,距今已有1700年历史,是重庆第一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建筑集中在长街两旁,沿街都是木板、木梁穿逗房,少许门窗上雕梁画栋、古韵十足。其吊角楼风格独特,让人流连忘返。沿老街游览后再从沿河的地方仰视更是风景无限,能看到最具特色、原汁原味的吊角楼,那种悬空的气势令人敬畏。  相似文献   

6.
慎用概括新闻作品是事实的客观反映,所写其人其事,都应有准确的事实根据。但在一些新闻稿件中,却经常可以看到主观臆断色彩很强的概括性字句。诸如:“几年来,他一贯兢兢业业地工作,从不迟到、早退。“他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一片赞扬声。”“十多年来,他寝室的灯都是亮到是晚十二点以后……”看到这些概括,读者倘若马虎一点,也就默认了(但决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倘若认真一点,这些概括就经不起推敲了:难道他“几年来”从未迟到、早退过一次?难道“他走到哪里”,都只听到赞扬没听到一点非议?“一片赞扬声”又是个什么概念?“…  相似文献   

7.
鹿璐 《北京档案》2016,(5):44-46
北京的春天是短暂的,古人云“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北京春意虽短,但春天却是花事繁盛。北方的春季,柳树最先返青,它仿佛是春天的使者,早早地报告春天的到来,《九九歌》中即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之说。北京柳树最多的地方就在护城河边,护城河两岸种植着婀娜的垂柳。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护城河,冬天的柳枝光秃秃地垂落在河岸边,无声无息。前几天我蓦然发现护城河边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呀,春天来了!不禁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是呀,春天来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随着春天的到来,北京花事也进入最为繁盛的时候,迎春花、桃花、樱花、玉兰花竞相开放。  相似文献   

8.
乍暖还寒时候,我来到了北京市郊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所在地。一座四方小院,房舍虽然简陋,却也洒扫得清清爽爽。“怎么样?我们这里条件是不是很差?”我一进门,总编辑霍宝珍便热情地伸出手来,并爽声地问。我边和她握手边答道:“啊,确实是比较艰苦。”我们笑着坐下来。这里果然拥挤,几平方米的房间居然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正负责“朝日新闻”每星期一晚刊连载的“我的主张”这个专栏。这里,我把这个专栏报道的采访方法介绍一下。给我的题目是“采访”,可是,为了恰当的说明采访问题,也许要扯得远一点,同时,关于我采访的一般作法,也需要作一些解释。如果读者多少能从中获得一点参考的话,我也就如愿以偿了。  相似文献   

10.
忌‘过’     
“过”一者,过份也。这是新闻工作之一大忌。比方留职停薪,以至离职、辞职,本属改革允许之列,对于促进人才流动,也有那么一点好作用。但到了某些新闻里头,几乎成了灵丹妙药。于是“上边”发话下来,希望“不予提倡”。此言一出,新闻随即来了个人翻个,前两年,某地有三个职工离职,一个摆摊卖白斩鸡,一个捡破烂,一个贩卖水果,  相似文献   

11.
近日,翻看在江苏地区发行量颇大的一家晚报时,却着实被该报文摘版给“噎”了好一阵。这家晚报文摘版搞了一点小“创新”:简要文摘的署名均为原载报刊的两个字的简称,如“中教”“光明”“北晚”等。然而,这样署名简要是简要多了,却让读者难以明白。如果说“光明”“北晚”还好推测的话,那么诸如“人海”“南早”“都讯”的简称则就让人纳闷。一些简称即使“还原”,也难以“定位”,如“新晚”,既可以理解为《新民晚报》,也可理解为《新晚报》。至于“经参”和“经考’,究竟是不是同指《经济参考报》就更不得而知了。笔者因工作之…  相似文献   

12.
迥然不同的“新闻鉴赏力”《新闻记者》月刊1986年第10期刊登的《<三次冲击>引来的冲击波》一文,先是对新华社评述新闻《广州经受三次冲击更有生气》的“立论”和“写作方法”抨击一番,接着对这篇评述新闻的“发表途径”非议一通,最后全文收束到对“上边”的所谓“‘左’的思想和传统工作方法的批评”。作者陈力丹同志是借新华社这篇评述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波浪冲击中前行》发表后,报社内部评报栏的“一份份批评性的评报意见书”来做文章的。借别人的文章来做文章,不可能把别人的文章全部引述和转述,这是可以理解的。陈力丹忠实于“意见书”的主旨,但引述和转述“意见书”时是经过精心删节处理了的。这就理所当然地有必要在评论陈文时,再看看他所赞赏的那些“意见书”的原文,并着重就他用来做文章的“意见书”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花灯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在有着“千年知府、梅葛故地、花灯之乡”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光禄古镇,一场现代花灯剧《梭椤寨》。将整个光檬古镇笼罩在“2010年云南省花灯艺术周”的欢乐中,同时也拉开了为期一周的花灯盛宴。  相似文献   

14.
“夜间新闻”逾晚播出,后遗症就是主播记者必须靠点眼药水,来保持自己在幕前形象充满“活力”。由于“华视夜间新闻”是三台中最晚播出的新闻节目,因此主播记者李传伟,自三月份接下“华视夜间新闻”主播棒子以来,几乎天天点“人工泪液”来消除疲倦感。李传伟指出,点人工泪液可使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8,(3)
我为《西安晚报》写稿四十年文/亦杰我从1958年开始为西安晚(日)报写稿。40年来,除“文革”期间外,一直没有间断过。可以不谦虚地说,我是西安晚报的忠实作者,与我同时代的通讯员,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多见了。40年来,在西安晚(日)报发表各类文章600...  相似文献   

16.
《大观周刊》2010,(36):52-52
近日,楚雄彝族十月太阳历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彝人古镇东区旅游综合体在太阳历公园原址开工奠基。同时.由中国工商银行楚雄分行与楚雄正通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牡丹·彝人古镇灵通卡”举行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许多报纸也逐渐把报道的重点转到经济方面来,陆续开辟了诸如“经济”、“市场经济”、“经济生活”、“经济新闻”等以经济内容为主的专刊、专版、专栏。 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江西铜业报也于1993年5月份在第二版开设了“市场经济版”。一年多来,编辑人员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  相似文献   

18.
无线电波的转瞬即逝,是广播这一舆论工具与生俱来的弱点。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听众收听广播,也是一种独特的信息输入形式。读报:“正襟危坐”; 看电视:“目不斜视”, 进电影院:是花钱买来的机会,不敢“懈怠”; 上大课:纪律约束,必须专心致志……听广播却不然。大都是边听边干杂活,边听边聊天,甚至边走路边听,思想不那么集中,可以处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四年初,在“四人邦”反“复辟”、反“倒退”的鼓噪声中,上海出版战线也渲了一出以反“复辟”为主题的闹剧。反“复辟”、反“倒退”,当然要有“复辟”、“倒退”的标本。这标本是什么呢?是两本薄薄的四十开本的低幼儿童读物:《沋泳池边》和《龟兔赛跑》。《沋泳池边》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在老工人的教育和鼓励下,经过持久地坚韧地锻炼,取得沋泳的优秀成绩。这样的书不是很  相似文献   

20.
乌江南岸 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 1934年底,湘江惨败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为挽败局,毛泽东力排众议,在王稼祥、张闻天等人的支持下,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进入了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省境内。 进入贵州境内的红军指战员们惊异地发现,这里的穷人瘦得只剩皮包骨,被形象地称为“干人”。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