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已经定下“马萧配”对阵”谢苏配”的格局。两种搭配各有各自的优势和软肋.这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台湾“三合一”选举犹如选民对民进党“政府”的不信任投票。“蓝军”则以马英九“第一战”做诉求,大举反击民进党,使此次大选成为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前哨战。  相似文献   

3.
民进党内“四大天王”悉数宣布参加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但各自考量不尽相同。处于劣势的选举中反败为胜,将可能煽动历史仇恨,挑起统“独”之争,挑战两岸关系,关键时刻还会再用上“临门一脚”的“奇招”[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亢霖 《中国新闻周刊》2007,(28):36-36,38
陈水扁的"入联公投"大动作,目的并非要为台湾"拓展国际空间",而是要创造一个岛内的政治议题,为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造势  相似文献   

5.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既牵涉到两岸关系发展,也牵涉到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所以这一地区的领导人更替所带来的政治影响远远超越了地区的范畴2012年1月14日,台湾地区领导人、"立法委员"选举开始,以国民党马英九、民进党蔡英文、亲民党宋楚瑜为代表的三组候选人将为获得未来四年的台湾地区领导权,争  相似文献   

6.
继提出“两国论”的李登辉之后,台湾地区选举胜出的领导人陈水扁的竞选“搭档”,即将就任台湾“副总统”的吕秀莲成了全世界主张统一的中国人又一口诛笔伐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胡世龙 《青年记者》2012,(33):31-32
2012年1月14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落下帷幕,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以6891139票、51.6%的得票率成功连任台湾地区第十三任领导人。从登记参选,到最后的投票,这场"政治大戏"尤其是国民党、民进党两党的"双英"  相似文献   

8.
胡萧在博鳌握手的时刻,刚好处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尘埃落定之后、下届领导人就职之前;而胡萧会短短20分钟所谈的内容——《纽约时报》评述说.这是两岸关系的重要分水岭  相似文献   

9.
作者曾在现场见证了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三次选举,这次的选举,在他看来,尤为冷静台湾3·22选举,终于产生了多数人事先预期的结果。但马英九的得票率之高,仍让很多观察家感到意外。200多万票的大比数优势,奠定了国民党的胜利,对于这个曾经沧桑、在野八年的百年老店,这次胜利将会是一个战略性拐点。海外舆论对于2008年5月20日之后的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多半给了积极乐观的期许。  相似文献   

10.
从两岸双向"三通"变成现实,到"胡六点"的出炉,看似只有区区16天的时间,但中央的谋篇布局,早在这一年的春天即可看出端倪18年来,作为两岸唯一没有落下每次"海协""海基"协商的采访者,台湾《中国时报》主任记者王铭义却在2008年连"栽"了两个跟头。第一次发生在这一年的春天,报道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后,王铭义判定胡锦涛不  相似文献   

11.
夏静华 《新闻窗》2008,(3):54-55
每年的“两会”都是中国民主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决定着当前的国家方针政策和未来的改革发展方向,自然是媒体关注的热点。2008年“两会”是党的十七大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也是五年一次的换届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界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对全年工作做出部署,并对政府机构改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表决。  相似文献   

12.
张国宁 《今传媒》2005,(9S):24-25
7月11日,记者随团到达台湾。此时,正是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关键阶段,而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王金平与马英九之争,因为这直接关系到2008年台湾领导人的选举。然而记者当天晚上9:30到达台北机场时,却丝毫没有感受到想象当中那种喧嚣的选举气氛。  相似文献   

13.
3月18日,台湾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微弱多数胜出,他将成为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百年老店国民党在选举中惨败。台海两岸关系下一步将如何发展,人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政局中的“密室政治”原则被打破之后,明年1月台湾地区选举的选情走向,以及台湾当局极为看重的台美关系此刻都有些偏离轨道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也影响着政治人物的信息传播模式.在网络社交媒体迅速兴起的背景下,本文以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为研究对象,发现候选人的传播行为凸显了“微”特色.综合图文影音的多模态传播、凸显鲜活生动的个人形象、重视细腻多角度的微叙事将有助于信息的传递,但应注重内容本身,避免严肃政治信息的娱乐化演变.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报道的框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论文聚焦新华社对1996、2000、2004和2008前后四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报道.以每次选举结果公布为基准点,选举前后10天以后的新华社报道为分析样本,从框架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新华社报道的基本框架、叙述方式,认为四次选举报道从框架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体现了我国政府"和平统一"的对台政策、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立场以及海内外华人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是我国对台政策"文攻武卫"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7.
所谓“四大天王”的决战中,血腥的故事却出现了貌似温馨的结局,三位“天王”先后退出,谢长廷赢得2008的入场券。民进党在一番恶斗之后高喊团结,而相形之下,国民党的团结局面似乎有更多悬念  相似文献   

18.
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及其竞选团队针对瞬息万变的竞选态势,灵活地采用各种传播策略,以形成对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和竞选氛围,最终赢得大选。虽说"大选"归根结底是党派之间的政治力量的比拼,但隐藏在背后的政治传播策略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方面来考察马英九在这次选举中采取的政治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研究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马英九阵营推出的电视竞选广告,以品牌资产、定位理论为基础分析马英九阵营所使用的品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马英九阵营的竞选策略应概括为以领导品牌策略为主,适当情境下运用比较品牌策略,即主打领导形象,适时主动攻击。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年底,两只可爱的大熊猫团团、圆圆再次成了人们谈论的焦点。四年前,围绕赠台大熊猫的问题,台当局作出结论:依据岛内有关规定,不能接受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的一对大熊猫。2008年3月24日,甫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在国际记者会上公开表示欢迎大熊猫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