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领中国步人一个以商业利益为主导的消费时代,大众传媒作为"第三产业"的经济属性被强调.电视行业迎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强调满足人们感性娱乐和参与性的大众文化繁荣发展,综艺娱乐节目在荧屏兴起.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旋律电视剧一直占据着中国荧屏的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观众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久而久之,"主旋律"约定俗成地被定义为一种电视剧类型。人们一提到主旋律电视剧,首先想到的就是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剧、军事题材剧、英雄模范人物剧,甚至一定要赋予某种政治意义才能称得上是主旋律电视剧。因此,主旋律电视剧和商业  相似文献   

3.
城·变     
<正>一场大雪让东北进入了冬季,然而哈大高铁却成了这里最热门的话题。在百姓眼中,高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异地工作、异地消费、异地置业成为可能;在社会学家眼中,高铁改变的不只是距离,还改变了个人对自身局限性的认知,改变了"人们对其居住的大陆的看法";在经济学家眼中,高铁影响着中国经济的运行节奏,推动着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给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推动着  相似文献   

4.
郭平  郭龙 《声屏世界》2012,(7):12-14
红色文化是在我国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近年来,红色文化以多种多样的载体走进大众的视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红色旅游热浪奔涌,红色歌曲响彻神州,红色收藏持续升温,红色诵读此起彼伏,红色影片热播荧屏……在一浪高过一浪的红色热潮中,植根于影视节目中的红色文化,绽放着独特的魅力。红色题材走俏电视荧屏201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神州大地又一次掀起了一波胜过一波的红色风潮,举国上下处处洋溢着红色激情。全国各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人们逐渐认识到大众传媒除了具有社会属性之外.还具有经济属性。电视作为当今最重要的大众传媒的一种,对它的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本体化.越来越符合大众传媒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于是.电视的四大功能之一的娱乐功能日益成为电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电视娱乐功能最重要的体现形式——电视娱乐节目,已经成为电视荧屏上最引人注目的奇葩,使得"消费经济"和"注意力经济"因为娱  相似文献   

6.
郑坚敏 《东南传播》2012,(7):1-I0001
<正>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以民生新闻专业频道的清新形象,植根于八闽大地千千万万观众的心中。"当大事发生时,看新闻频道"已经成为人们的收视习惯,在福建新闻频道的荧屏上,总是承载着人们无限的期待。  相似文献   

7.
叶雷 《传媒》2001,(6):35
央视每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晚会历来是亿万观众瞩目的焦点。人们总是满怀期望地把一年来对消费问题的困惑带到这个晚会的荧屏前来寻找说  相似文献   

8.
从1997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部韩国电视连续剧开始,韩剧持续火爆中国荧屏,收视率屡创新高,"韩流"作为一个新的名词正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并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直至发生中国女粉丝是非不分向发表辱华言论的韩国艺人道歉的极端事件。本文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学说解释其对青少年特殊心理成长期心理机能的契合性,并以中国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作为背景,从社会环境因素浅析韩流形成的原因,其对当代中国国民信仰(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影响,以及对以上现象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个人消费在当代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重要,我们进入了消费社会,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消费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深入到物质消费领域,也深入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领域.作为精神文化消费最主要途径的媒介消费也被打上了消费社会的烙印.伴随着传媒产业市场化变革,受众逐渐被视为市场中的商品"消费者","受众即消费者"的受众观也在学界一度盛行起来.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并不认同"受众即消费者"的受众观.那么,消费经济时代的到来究竟带来了哪些变革,受众在消费社会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0.
消费"身时代"的瓦解 21世纪,人们的消费正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在物质已经充满这个世界时,人们有条件去索取情感和精神的产品.人们消费的日益主观化,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心时代"的到来.已经有学者把21世纪之前称为人类消费的"身时代",而21世纪之后称为人类消费的"心时代".[1]  相似文献   

11.
回望2007年国产电视剧,数量上无疑是重塑了历史的光辉,质量上更是在广电总局大力倡导的"黄金档唱响主旋律"之下,铭刻上了"电视剧质量年"的印记,走上了数量与质量双赢的轨道。一、原创剧目:现实与历史的对话、灵魂与欲望的博弈2007年,广电总局提出的"电视剧质量年"口号,对电视荧屏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传播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制造能力,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使人们的好奇心被唤醒,消费欲被激发,促使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并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大众传媒时代,全球性的消费意识已经形成,可以说,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话语权",并以其文化霸权话语直接影响着消费欲望的产生和消费群体的形成。本文结合实际,对大众传媒在构建消费群体及消费欲望中的作用以及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3.
肖珉 《采.写.编》2007,(1):32-32,33
<百家讲坛>,这个由央视十套一手打造出来的电视文化平台造就了易中天、刘心武、阎崇年等一批学者明星,他们在荧屏上引经据典 ,风趣幽默地讲述历史,"颠覆"荧屏原有的历史人物:在荧屏下,他们也各自拥有了自己忠实的粉丝,被称为"超级教授"."追星"的概念已不再只是追原有的俊男靓女;学者明星的出现,无论是在媒体中还是学术界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电视明星学者巨大的传播能力及其正负效果进行剖析,无论对电视媒体、舆论氛围还是对学者本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告传播负面影响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殿元 《现代传播》2001,(5):99-103
改革开放以来,广告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广告所负载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广告意象形态大行其道,消解着意识形态的霸权,并对人们心智和行为实施软控制;受众耽迷于跨国广告所营造的情境之中,以西方的生活模式来设定现代化目标;广告的消极示范效应扭曲了人们的心理常态,导致了"炫耀性消费"、"消费陋俗"等畸形社会行为的出现;广告语成为一种重要的话语再生方式,进而影响了主导文化;大众传播媒介对广告的过分依赖,导致媒介产品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受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岳麓书院》中"书"的故事与"人"的故事共同丰盈了岳麓学院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古籍保护工作除了要做好普查登记、保存修复、整理研究等专业领域的工作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古籍保护的宣传。荧屏让冷门的古籍"活"起来、"火"起来,走上荧屏的古籍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文章略谈片中涉及的古籍掌故,以期借助荧屏的火热带动古籍保护工作打破传播壁垒、专业壁垒、学术壁垒、代际壁垒,让大众了解更多古籍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媒与消费文化关系探讨——以美国类型电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叶妮 《新闻界》2008,(1):85-87
消费文化的形成源于"离散社会"的形成和人欲望的无限唤起,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人们对于符号意义的消费和占有。而在消费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中,大众媒体通过自己强大的符号意义的制造能力、传播能力和渗透能力,不断为大众提供着新的符号意义并一次刺激着人们的欲望,不断唤起人们的好奇心,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消费文化的流行。本文以大众传媒之一的类型电影为例来探讨研究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视荧屏上的历史题材剧作长盛不衰,几乎成为一道风景线,表现了一股返古的思潮.从四大名著的改编,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返古题材作品大抵沿历史过向的趋势拓展,从近现代到明清到唐到秦汉,向着历史越走越深.这些电视剧耗资巨大,篇幅不小,动辄数十集,甚至上百集.小小荧屏,老是被古人占着,现代人精心构设的电视荧屏,却每天上演古代的悲欢离合.诚然,历史生活也是影视题材的一部分,且以史为鉴,对于更清楚地认识现实,把握未来不无裨益.许多历史事件本身就凝结着政治、经济、文化及人类心理等诸多要素,而且具…  相似文献   

18.
近来,荧屏上的相亲约会类节目风生水起、前赴后继,这不仅引起大家对媒体应该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的热议,也启发人们对一窝蜂"同质"恶战的进一步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戴瑾 《传媒》2014,(9):38-40
正近年来,荧屏上出现了众多的故事类电视栏目,其中较受关注的有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江苏卫视的《人间》、辽宁卫视的《王刚讲故事》、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故事会》等。而在此之前,其实已经存在大量虽不以"故事"为名,却以"故事"为实的栏目,例如《人与社会》《道德观察》《讲述》《走近科学》以及绝大多数的法制类栏目。故事类电视栏目走红荧屏的原因受众对故事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如果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叙事诗《吉尔伽美什》算起,人类讲故事的历史已经超过5000年。故事不仅是生活的点缀、娱乐的需求,更是人们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开始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对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以福建省的实际情况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文化消费的增长能有效拉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同时提出了提升福建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