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画家马一角在画风上的最大特点便是"善藏"。而本文首先对他及其"善藏"画风作个概述;其次讲他在画中的"善藏"艺术;再次论述他在画作构图上的"善藏"之风;最后讲他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善藏"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
欣赏嵇万青并非他与"竹林七贤"嵇康有什么瓜葛。从貌相看万青兄,很难与企业的品牌管家划等号,如果第一次见面介绍他是报社记者或者作家什么的,你信。如果说是企业的品牌管家,你可能就得打个问号,但他的确选择了"品牌管家"这个职业,而且在这个职位上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特别在打造"波司登"羽绒服第一品牌上,尽显他的睿智和才华,而且著作颇丰。  相似文献   

3.
学者周国平先生说,他此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和写作。相对于教科书和专业书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有用"的书,周国平更爱读所谓的闲书,即"无用"的书。他觉得,"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对此,他说出一句惊世骇俗之语:"一个人的成长基本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4.
十多年来,医学界对 "著名治癌专家"王振国 的质疑从未间断过。然而 人们更多看到的,是这位 "自学成才的杰出青年" 的事迹,不间断地出现在 中央和地方电视台及各大 主流媒体上。 王振国,按他自己所 说,用过他的药的癌症患 者超过300万,他主编的 书和他的网站上说,他发 明的抗癌药物临床有效率 高达80%以上--这远 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医疗机 构所公布的抗癌有效率数 据(放、化疗对癌症有效 率为30%左右)。一位癌  相似文献   

5.
高士其,一位传奇式的作家!在时间上,他瘫痪了半个世纪又五年.在空间上,他以轮代脚,运动全靠别人推.人类赖以骄傲的丰富语言,在他口里,只有"嗯嗯"、"喔喔"的含糊音节,除了常年生活在一起的秘书高仰之(他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二日因癌症逝世)和妻、子懂得外,他的"高氏语"只有天晓得.他写作,是把一管圆珠笔,插在他不能分开而僵直并拢一起  相似文献   

6.
沈约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史学家之一。褒者给他戴上一顶顶桂冠:古代学者称他是"人伦师表"、"一代词宗",赞他"该悉旧章,博物洽闻,当世取则";近代学者称他为"一代史学大家","历史_上少见的文史兼备的才子",赞他"才堪撰述,学综文史","有文才而兼具史识","具备史学家的素质",赞其《宋书》"内容丰富、文辞流畅,纪、传、  相似文献   

7.
正当年的他,与大名鼎鼎的廖仲恺被称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在争取民族独立自强的革命道路上曾经叱咤风云、出生入死;当年的他,被蒋介石以"七哥"相称,荣任"总统府"资政。而他的名字,对于当代人来说却很陌生。这与他的历史贡献和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丁惟汾。  相似文献   

8.
令狐磊 《传媒》2004,(8):26-27
马尔克姆·福布斯气得将他手上的报纸一把扔掉,骂了句:"这群可恶而无知的跟随者."惹怒他的那张报纸上转载着老对手<财富>杂志的"财富500强".他问道:"我们的转载报道在哪?"他的办公桌对面坐吉姆·麦可斯,<福布斯>的主管编辑,他依旧习惯性地啃着他的眼睛眶,耸耸肩膀说:"事实上,我们的福布斯500排行榜在一些数据上更为准确,只是人家做得早,老板你不能眼红人家的名气和权威……"  相似文献   

9.
张小满 《兰台世界》2012,(13):43-44
"在本世纪的政治舞台上,邵力子是一位十分活跃而又非常特殊的文人"[1]186。他曾经有双重身份,既是国民党员,又是共产党员,是国共两党的元老。他参加了历史上国共两党多次谈判,特别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谈判。他极力促成两次谈判并在谈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赢得了"和平老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崔永元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机智幽默的语言和歪嘴"坏笑"的形象是他的特色。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崔永元还在兼做一项很有特色的事业——收集"口述历史"。3年间,他收集了容量惊人的"口述历史":他向1500多位老电影人,包括演员、编导、配音员、摄影师等采访老电影的拍摄经历,录制了11万分钟声像片。他将曾经脍炙人口的"英雄虎胆"、"铁道游击队"、"冰山上来客"等老电影的拍摄经历汇编成《电影传奇》在电视上播放。他"不择手段"地在旧货市场寻觅上世纪50年代的《新电影》、《外国电影》、《电影艺术》等杂志。他自建了中国电影检索系统,已经存储了200G的数据,打算义务向电影研究人员开放。  相似文献   

11.
他配得上"表演艺术家"的名头,但他自己的名片上只印着"演员于是之"五个字。现在,他走了,只留下那些无可复制的角色"也许是我在舞台上话说得太多,上天惩罚了我,让我现在再也不能说话了。"这或许是于是之最为痛苦的表达。作为话剧演员,于是之20年前就开始出现语言表达障碍,由此退出话剧舞台。1月19日,86岁的他在北京协和医院过世,真的再也无法开口说话了。他在北京人艺演了很多接地气的小人物:《龙须沟》里的程疯子、《骆驼祥子》中的老马,以及最有名气的《茶馆》里的掌柜王利发。他举手投足都是北京人艺的京味儿和亲民范儿。人们称他为"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但他生前表示,希望自己的生平简介里不要出现"大师"的字眼。于是之的名片十分简单,只有"演员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下旬,董亮突然感觉尿频,小便时还有点蛰,过夫妻生活也有些力不从心,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性病"。由于不想让人知道他"病"的部位,电视上郑州某男科医院的广告,似乎让他一下子看到了希望。按广告上的地址,第二天一大  相似文献   

13.
许椿 《声屏世界》2011,(7):60-63
"土豆哪里去挖?郊区去挖。一挖一麻袋,嗨!一挖一麻袋。"张翔的英语很好,曾经旁听过他几次在电话里和老外说英语,对于俺这种根本不懂"英格历史"的人来说,他能够和老外说上半个多小时,而且说得还很流畅,说明他的"英格历史"肯定不错。  相似文献   

14.
牛玮一 《东南传播》2021,(10):89-91
"他者"概念自诞生之初便蕴含着与"自我"相对的意涵,经常被贴上愚昧、卑劣的标签,信息时代的讯息发达并未有效解决"自我"和"他者"的矛盾,尤其是在跨文化传播中,地球村内部依旧充满新的冲突和暴力.一方面,"我们"通过对"他者"的确认和排斥来完成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新闻传播,也在不断对"他者"进行不平等的形象建构,记者作为新闻制作过程中的生产主体,把握着新闻生产的重要渠道,在"他者"观念这种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下,"他者化"报道的思维依然存在,并且直接影响着"他者"的媒体形象建构.跨文化传播本质上是不同文化间的精神文明交流过程,只有破除"他者"观念的二元对立思维,才能将跨文化传播变为一种共享、开放的传播形式,从而获得打破各文化间交流困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老马 《北京档案》2002,(7):40-41
在档案部门经常听到"没钱"的叫喊声,你要他开展活动吗?"没钱";你要他订阅刊物吗?"没钱";你要他上等级吗,还是"没钱";你若再问他,为什么工作上不去,他自然仍是那句话,"没钱".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钱"二字竟成了某些档案人用来挡"兵"的"将",用来挡"水"的"土",实在叫人可悲可叹.不过听多了,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16.
"老档"精神     
如今,具体一点说也就是昨天,"老档"开始离开工作岗位.在欢送他退休的座谈会上,领导和同志们给他概括的是:"光荣退休"、"几十年辛辛苦苦的档案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有的同志激动地表态,要继续发扬"老档"精神.  相似文献   

17.
"老档"精神     
如今,具体一点说也就是昨天,"老档"开始离开工作岗位.在欢送他退休的座谈会上,领导和同志们给他概括的是:"光荣退休"、"几十年辛辛苦苦的档案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有的同志激动地表态,要继续发扬"老档"精神.  相似文献   

18.
新书推荐     
《出版参考》2013,(15):39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叶永烈/著定价:48.00元四川人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联合出版2013年4月他低调得近乎神秘,却每每在中共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发挥重要作用。他是中共的"红色掌柜",他奠定的中国经济体制影响至今。"摸着石头过河"是他的名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是他一生经验的高度概括。他就是陈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  相似文献   

19.
那天在MSN上遇到高中死党峰,照例 问他:"还是一个人?" 他照例答"一个人。" 我应:"你不会是真的喜欢男人吧?" 说完,莫名地将"晚景凄凉"这个词 和25岁的他联系在一起。 尽管我经常打击他,但不可否认,峰 其实还是算帅的,至少,当一个男人时刻觉 得自己像木村拓哉,说明多少还是有点底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碰上一位久未遇面的朋友,与他聊天中,他声称自己"最害怕记者"。我戏谑地问他:"你是不是有什么隐私被记者揭露了?"朋友摆摆手,开始"揭露"记者。他是一个局长,因班子工作出色,常有记者光顾。有的对他的描写过了头,比如,单位修住宅楼,有人建议给领导设计大套,他坚持与职工一个标准,将大套计划一笔勾掉。稿子见报后变成了这样的文字:"在职工大会上,他拍着胸脯说,我不要大套,也不上楼,我的房子让给最困难的同志。"他说:"我看了报道,一个星期没敢出门。"因为他不仅上了楼,住的还是好楼层。可这句"豪言壮语"全城皆知。多年过去了,仍有人见面问他是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