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流动人口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变革时期新旧体制、观念更替、冲突和各种社会矛盾碰撞后所带来的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近年来 ,随着贵阳市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入了贵阳。在南明区的太慈桥、玉田坝、彭家湾、甘荫塘等城乡结合部以及火车站等地段 ,大量的流动人口聚居于此 ,成为了管理者的一道难题。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群体 ,流动人口对于城市具有双重作用 :其一 ,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促进了商品、资金、人才、信息、物资的流通 ,繁荣了城市经济 ,也带动了农村发展 ,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 ,流…  相似文献   

2.
追溯是为了追问. 珠三角区域报业市场有哪些市场困惑?有什么市场机会? 深圳样本与深圳启示 今年是中国创建经济特区25周年.在我们走过的区域报业市场中,25岁的深圳是最年轻的一座城市之一.2004年,深圳GDP突破3000亿元大关,两年时间就实现GDP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的历史性跨越.2003年末,深圳总人口1000万,其中,户籍人口150万,其余为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统计局所做的深圳中等收入阶层现状调查显示,深圳人的收入结构最接近橄榄型,也就是中等收入人口比重较大.与国内大多数城市相比,这里产业基础扎实,企业市场化程度高,外向性强,但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显现,深圳提出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口号.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国家实行开发沿海地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的人富裕起来.沿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人口的流动虽然带来人力资本的流动以及改善了人力资本的配置问题,但是同样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②,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1亿人,未来还会进一步增加。但由于诸多条件,包括收入、住房、城市教育政策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仍有很多流动人口因无力解决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就学问题而只能选择让子女留在农村。  相似文献   

4.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13,(31):5
深圳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深圳成为我国首个获得这一称号的城市。10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向深圳市市长许勤颁发了证书。博科娃表示,授予深圳这个称号,是对深圳十几年来坚持不懈推动全民阅读的肯定。博科娃还向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颁发了孔子奖章,肯定他在推动全民阅读、推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交流中的卓越贡献。据介  相似文献   

5.
对"深圳读书月"的由来、活动内容及其影响分别作了介绍,并将深圳各级公共图书馆在"深圳读书月"中的作为加以叙述,着重阐释读书月已成为深圳城市亮丽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6.
深圳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平地崛起并后来居上的现代化新都市,已持续举办21届的"深圳读书月",是其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文章简要回溯了"深圳读书月"活动的源起和发展,重点探讨了深圳如何为告别曾经的"文化沙漠"而不遗余力地探索前进,终于在2013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荣誉称号.同时总结了影响"深圳读书月"活动成功的基本要素,提出了其他城市可持续、高水平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可借鉴的三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截至2013年末,常住人口1062.89万人,户籍人口310.47万人。近年来,深圳相继被有关机构评选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在《福布斯》杂志中文版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中,深圳位居第四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深圳综合竞争力位居第二位(深圳市政府,2014年8月12日)。在这样的条件下,深圳越来越被年轻人青睐,也成为年轻人毕业就业的首选,在这样的城市中,有一部分年轻人,是出生、成长在深圳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年轻人从中国内地各大城市前往深圳创业,移民至此并成家立业,因此他们的子女是第一批移民生长在深圳这个城市的一群人,也被现在的媒体型塑成"深圳人"(父母一代为移民),然而这群年轻人虽然是户籍上的深圳人,但祖籍大多不在深圳,他们是第一代生长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的居民,是非常特殊也是非常新兴的一代。此篇论文旨在浅析"深二代"身份认同的建构与困境。  相似文献   

8.
针对2.61亿流动人口,公共图书馆应当抓住政府倡导的"免费服务"机遇,深化业务管理,细致分析群体读者信息需求,积极推行免费服务,同时应当开辟适合流动人口文化信息需求的服务项目,包括设置城市市政信息阅览室、技能培训、连锁服务等。  相似文献   

9.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4,(5):604-604
截至2014年8月,有37个城市获批修建地铁。37个地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5个计划单列市;大部分的省会城市;苏州、东莞、无锡、常州、佛山、徐州、南通等经济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深圳"改革办"死而复生的故事告诉世人,牵涉多方利益的改革绝非一帆风顺,势必经历千难万险。但正如中共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所言,"经济特区不改革创新,一定很快就会消失"2月末,深圳——这座曾以改革闻名于世的城市显得尤为忙碌,"小平南巡20周年""国际城市创新发展大会""深圳改革开放论坛"等官方和民间纪念活动陆续召开,其主题均不离"改革"二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深圳读书月"的重要品牌活动——"深圳读书论坛"为中心,通过回顾其创建与发展的过程,进而分析了深圳读书论坛的三个基本特点,阐述了城市文化影响力,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记者》2012,(10):64
既是一个广州、深圳两大城市夹击下的"小城",又是一个没有农村、几十个镇街接连成片的"大市";既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又拥有全国地级市中数量最多的五星级酒店;既占据数千亿的GDP总量,又有着极不均衡的人口结构。东莞——这样一座如此特殊的城市,报业如何"生长""转身"?城市怎样影响和塑造着报纸的品格?东莞报业的探索中有哪些地市级媒体中共同  相似文献   

13.
朱茂叶 《大观周刊》2012,(24):25-26
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但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性等特点,在流动人口刑事案件中,为了保证诉讼进行,逮捕措施适用率较高,本文将从这一现状分析其深层的原因,并希望对流动人口刑事案件的逮捕适用有更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与流入城市之间的社会融合是实现和谐社会和健康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12年度上海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发现上海的流动人口在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客观融合水平较高,主观融入意愿较强,但在与本地居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方面仍然存在社会隔离的问题,需要强调利用社会机制和加强社会建设,努力增进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社会融合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要介绍了深圳从2000年开始组织举办"深圳读书月"活动的初衷,以及举办活动的内容、过程和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概况,全文旨在阐述了充满特区经济特色的深圳其实更是一座热爱读书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外来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良性发展带动了人口的快速流动。大量流动人口涌人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添加了新的动力、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是,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也给城市带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管理、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连续多年坚持原创性、专业性和群众性的深圳创意十二月活动在2011年末迎来了第七届。本届共有88项活动,主题词为"文化深圳,以创意为代表"。各项活动紧紧依托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在全市营造浓郁的创意氛围。在第七届"创意十二月"报道中,《深圳商报》通过消息、通讯、评论、  相似文献   

18.
社区是近年来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由于城市基础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原来的居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大量的"单位人"、"企业人"转为"社会人"。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得需要社区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反映到社区档案中的社会信息也急剧增加。因此,建好社区档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朱淑华 《图书馆》2012,(3):110-112
得益于读书月活动的开展和图书馆之城的持续建设,以"文化立市"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圳,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善、便捷,儿童阅读推广实践活跃。本文介绍了深圳儿童阅读推广的独特城市环境和推广实践,认为深圳将儿童阅读推广上升为政府工程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并提出了以政府力量推广儿童阅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8,(12):58-66
本文使用空间视觉修辞分析与多点民族志相结合的方法,从深圳城市地标的空间文本入手来考察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背景下的城市文化生产。本文以"窗口"为隐喻,选取主题公园与博物馆这两个城市地标作为全球化趋势下城市文化生产与认同建构的范例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主题公园将"全球"与"地方"的空间元素进行文化转换来制造出一种提供视觉消费的旅游地点,而城市博物馆则通过对视觉材料的有意选择与使用来形成一种生产城市历史公共知识、提供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等体验的公共空间。这两种典型的现代城市地标,从视觉修辞与空间功能上共同实现了将深圳的城市认同定位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