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画皮》为例,从戏剧化叙事和奇观化叙事两方面探讨主流商业电影的叙事策略,证明《画皮》最终以民俗风情奇观叙事、明星奇观和人情、人性奇观叙事代替了好莱坞魔幻大片的场面特效奇观叙事和性与暴力的奇观叙事,完成了《画皮》从鬼魅故事到"东方魔幻"电影的蜕变。  相似文献   

2.
论奇观电影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电影样式——奇观电影出现了。奇观电影的出现主要来自两个转变,即传统印刷媒介向现代电子媒介的转变和传统叙事电影向现代奇观电影观念的转变。总体说来,当代奇观电影主要有三种类型:身体奇观,速度奇观,场景奇观。奇观电影一方面给消费时代的受众群体以极大的视觉满足,但另一方面却削弱了传统电影以人类的终极关怀为中心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3.
试论虚构性叙事与非虚构性叙事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是与人类一起产生的,所有社会、所有集团,都有自己的叙事作品. "叙事"又称"叙述",也就是"讲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记忆.由叙述所产生的生成物,即叙事作品也就种类繁多,数目巨大.法国著名学者罗兰·巴特说:"世界上叙事作品之多,不计其数;种类浩繁,题材各异……叙事遍布于神话、传说、寓言、民间故事、小说、史诗、历史、悲剧、正剧、喜剧、哑剧、绘画、彩绘玻璃窗、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而且,以这些几乎无限的形式出现的叙事遍存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1]也就是说,叙事是国际性的,它跨越历史、跨越文化,且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作为俄国形式主义所推崇的一种手段,是多种技巧的总合.它不仅表现在语言上,也表现在叙事技巧上.在小说叙事中,通过运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即非常规的、异常的人物视角,可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本文将综合具体的文本分析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公益广告所发挥的作用也不言而喻.本文以修辞叙事批评理论为指导,结合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方法,对央视“关爱老人”系列两则公益广告进行了修辞叙事批评.研究结果显示,公益广告何以感人至深,引发公益行动,原因在于其故事,即“叙事”具有叙事的理性,既具有叙事的可能性,又符合社会大众的主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电影《白鹿原》游走于雅俗之间,改造了原作的叙事主线,使其叙事含混、破碎;试图以轻盈的画面表述复杂故事,定位不甚清晰;以影像奇观取代厚重思想,原作的精神意义被消解。  相似文献   

7.
陈娟 《班主任》2005,(12):27-28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颇受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叙事即"讲故事",讲述叙事者亲身经历的事件.教育叙事是教师的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中国战争影片随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实践的深入、并受产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受众审美取向的影响,在叙述切入视角及类型化叙事策略上显示出明显的创作趋向,并因此带来创作审美视域的新质与拓展.主要体现在提供战争表现的新经验,包括对战争场面表现视听奇观化的营造、对经典叙事情境创作的突破与创新、对亮剑精神的凸显,以及对英雄形象塑造的本色还原等.  相似文献   

9.
他者的城市与王安忆的上海寓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王安忆小说中,上海是乡土/传统中国的异地,也是全球化图景中的东方奇观,具有一种天然的他者身份,同时上海也在生产着非上海/现代的他者,上海与它所制造的他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对于在现代性震惊体验中的自我虚无化的无奈体认。他者即是王安忆对于自我、上海和国族的身份认同,而通过对上海——他者的城市的描述,王安忆完成了关于现代中国的寓言式叙事。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儿童德育中道德叙事的批判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当前儿童德育中道德叙事所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即叙事知识等同于科学知识、多元对话的叙事关系变成单向灌输、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压倒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展开了批判和反思,力图揭示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叙事。  相似文献   

11.
对于金圣叹的小说叙事技法,以往的研究过多注重西方叙事理论观照下的"形",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神",即金圣叹对读者审美心理的重视.因此,在借鉴西方叙事学的基础上,从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叙事视角等三个层面深入挖掘金圣叹小说叙事技巧的内在神韵,或许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同时,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自传叙事中不可靠叙事(即文本间不可靠叙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本细读和互文性对比研究,聚焦巴拉克.奥巴马的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存在的文本间不可靠叙事,从一个新的视角有力地揭示了《我父亲的梦想》作为自传写作所存在的独特的不可靠叙事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文革"结束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与政治转型的逐步展开,中国社会处在"后革命氛围"当中.在这一政治文化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革命历史叙事更加鲜明地呈现出多样的景观,在不同精神层面上展开了对经典革命历史叙事的重写,即革命历史再叙事.革命历史再叙事纠结在政治、市场、大众、知识分子等多重关系中.本文归纳、阐述了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几种文化取向和书写方式--续写:文化怀旧中的英雄归来与神话再造;补写:历史疑惑中的思想偏转与话语突围;改写:批判视域中的理想解构与神圣祛魅;戏写:娱乐消费中的狂欢谐谑与传奇重构.当然这几种书写也常常相互纠结.  相似文献   

14.
叙事艺术对于文学的重要性,最突出地反映在小说中,"离开了叙述,‘情节和行为'就算不成一个‘作品'".①作为叙事艺术的小说,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叙事,意味也大不相同.因而阅读小说,不仅要关注故事,即"写了什么",更要关注其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叙事,即"怎么来写".  相似文献   

15.
《长城》是张艺谋导演的最新大片,除故事略微简单外,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张艺谋的第一部大片《英雄》创造了一种奇观电影,之后,他的奇观艺术思维很快收敛,大片叙事逐渐变得圆熟。《长城》在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叙事、传递中华价值观、国际合作等方面均作出恰当处置,具备对外传播优势。讲述中国故事有多种模式,包括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讲述中国化的外国故事、讲述外国人在中国的故事、讲述中国人在外国的故事等等,电影人可积极实践,以扩大中国电影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阎连科的小说极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文章抓住了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叙事视角上的独特性进行论述。与当代一些作家如余华、史铁生、陈村一样,阎连科的小说里也充满了死亡。所不同的是,在他笔下,死亡成为一个功能丰富而强大的叙事视角,而且是一种全知叙事视角。他让死去的人物作为叙述者,通过他们的眼睛来观察、体悟人事,展开故事情节。文章分析了这种叙事的魅力,也阐释了其背后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论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角度上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视角一直是西方小说批评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叙事视角也就成了表达作品意义和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叙述的人称与叙述的角度的关系,探讨不同叙事视角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叙事的概念和叙事研究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的叙事研究的种类,即教育叙事.力图厘清叙事与教育叙事的关系,加深人们对"大叙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圣经·旧约》文本中的叙事极具研究价值,成为学界圣经研究的热点之一.从不同角度探讨圣经叙事风格及技巧,会发现圣经叙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叙事体系并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即相同或相似情节的反复再现.学者将这种情节重复定义为“类型场景”.在“类型场景”中,一组按周期出现的叙述事件与圣经主人公的经历既有关联,也将暗示事件发展的走向,揭示预设的主题安排.对“类型场景”叙事技巧的分析也可以为理解圣经叙事要素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代消费文化的兴起,形象、直观的文化形式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文化需求.作为文学叙事与影像叙事联姻的产物,小说创作中的影像化叙事应时而生.凭此策略,作家们在创作上呈现出了一种融叙事与造型、表现与再现、时间与空间于一体的新型文体特征,有效地开拓了中国小说的传统叙事空间.影像化叙事的如此运用,正合亨利·詹姆斯的主张,即小说家应该最大限度地降低作家的叙述声音,尽量采用小说人物的眼光,客观地展示处于人物观察下的现实.自然,影像化叙事也存在着历史感的缺失、审美空间的束缚等本体意义上的缺陷,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