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诗歌文体中,对偶一直贯穿始终,在早期它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后来它是构成近体诗的必备条件.可以说,对偶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2.
杂体诗例话     
我国诗歌历史悠久,除了讲究平仄、声韵、对仗的律诗、绝句等形式的近体诗外,还有一些样式奇特的杂体诗。杂体诗既有文采,又具戏娱,俗不伤雅。仿拟诗主要特点是运用“仿拟”的修辞手法,从句式、词语、韵脚等方面对某一古典名  相似文献   

3.
过去谈近体诗的起源和发展的人往往五、七言不分,笼统地说近体诗"见于唐初"、"起源始于唐代"、"是唐代以前所没有的".本文通过对六朝新体诗(重点分析五言新体诗)的体式、平仄格式、拗救、押韵、对仗诸要素的深入探析,提出如下的看法:五、七言近体诗并非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五言近体诗产生于六朝,七言近体诗萌芽于六朝陈、隋而完成于初唐,且仄韵五绝新体诗也诞生于六朝,它开了唐代仄韵五言近体诗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一、久被忽视,实为不当 在语文教学中,近体诗是长期被忽视的。这表现在: 1.选入教材的近体诗为数寥寥; 2.选的作品不够典范; 3.与古体诗不加区别,常与古体诗一起统称“古诗”; 4.教学实践中,不充分揭示近体诗的特征,不讲解它的格律,尤其是平仄格律。 为什么会被忽视呢? 或说是近体诗太远离当代的社会生活了。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论调。 从内容上看,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许多革命老前辈的近体诗,都能很好地反映革命斗争和现实生活,这是有目共睹,无庸赘述的。 从形式上看,作为近体诗本质特征的平仄格律,在各个时代的日常用语和谚语中时  相似文献   

5.
"诗画一律"的提出与近体诗和山水画的兴起有密切关系.近体诗和古体诗相比,由于篇幅短小,为提高抒情效果必须通过景物刻画营造意境、以此为媒介来抒情.当诗歌重视对景物传神的描写时,其表现方式与山水画趋于一致.因此,"诗画一律"更精确的表述是,近体诗与山水画在推崇状物传神和不尽之意这两方面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曹雪芹《红楼梦》近体诗格律分析,发现这些近体诗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方面与近体诗格律要求对应,体现了曹雪芹严格的近体诗格律观念,也反映了作为诗人的曹雪芹精通诗律。  相似文献   

7.
龚家慧 《天中学刊》2009,24(4):110-112
近体诗语法结构文学性表现在:将生活语言提炼加工,摆脱了日常语言的逻辑性和连续性,达到了自然天成的诗化境地;为了表达的需要,近体诗常常把一些句法成分省略;句法成分的位置都允许与通常的词序有所不同.近体诗句法结构的文学功能是它提供给读者一种新的情感和经验,唤起新鲜、独特,灵妙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丘濬近体诗的用韵,可以分为16部.主要押平声韵,但平仄通押、仄声互押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偶有韵字重复和出韵.有些韵部与王力先生的研究有所不同.文章对丘濬近体诗的一些韵脚字作了校勘.  相似文献   

9.
近体诗的格律构成诗歌音乐美。一些中古多音字在近体诗中的读音与今音明显不合,用现代标准音读近体诗觉得很不合律。依据中古韵书和近体诗格律探讨古代诗人用字读音,有助于近体诗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古风虽古,教学次序却宜安排在近体诗之后。这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虽然古风创作发生在近体诗产生之前,但"古风"这一概念的明确却是在近体诗产生之后。古人明确了近体诗的文体特征后,才将那些有别于近体诗的诗体称为"古风",进而在与近体诗的比较中,古风的种种特征才逐渐明晰起来,创作技巧才被有意识地加以探索。二是相对近体诗的  相似文献   

11.
从初唐四杰时近体诗规范的初建,到“文章四友”创作的近体化趋向,再到沈、宋时近体诗的 完成,可以说是唐代近体诗成熟、定型乃至精密化的完整过程与轨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古体诗又叫“古风”,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其名始于唐代。唐人把唐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  相似文献   

13.
近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分为律诗和绝句两大类。从五言近体诗入手,详尽描写五言近体诗句、联、绝、律形成的全过程,遍举句、联、绝、律的所有组合方式,并依据近体诗求变的精神,对所有形式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五言近体诗句、联、绝、律的最佳组合方式,由此分别推论句、联、绝、律组合选择原则,并系统总结五言近体诗组合与选择原则,进一步揭示五言近体诗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4.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从形式上来看,常见的近体诗就是绝句和律诗。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懂得近体诗的特点和要求,因为它是光彩夺目的古典诗词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5.
从对初唐宫廷诗文化属性的探讨,及近体诗格律化过程的分析可见,近体诗和词体诞生都有鲜明的宫廷文化特质.一向所说的词体产生于民间,既无古人之记载,也无实在之证据,只是个推测.它是一个世纪以来白话文学史观、平民文学、国民文学史观的意识形态支配学术的产物,需要给予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6.
浅谈近体诗     
诗是文学殿堂最闪亮的皇冠,诗是一个民族文学最高成就的体现.中国诗歌历经了教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和精深的文化.在此,笔者愿将自己数年来创作近体诗的经验和对中国近体诗的思考略作总结,望能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7.
运用时空关系构筑诗歌意境,是近体诗客观存在的现象,可以说近体诗无一首不涉及时空概念的。本文从时空与传统文化、近体诗中的时空表现以及时空结构与意境创造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这一文艺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识别古人声字的意义唐宋六、七百年间,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而律诗(又称近体诗)则是唐宋诗歌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种近体诗的格律,是以句型整齐、用韵严格、注重平仄、讲求对仗为其基本特征的.在六朝声律之学基础上形成的律诗,以其声情并茂的独特艺术形式赢得了人们的特殊喜爱,影响了后世以至现代的诗歌创作,可谓源远而流长.近体诗的格律,是以平(平声)仄(上、去、入声)相间、相对、相粘的丰富变化所形成的音乐旋律来表情达意的,因而区分平仄就成为格律研究和欣赏中最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明代江西诗人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入声韵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近体诗分为七部。近体诗入声韵混押较少,古体诗较多。古体诗中入声韵相混涉及面广,覆盖到了各摄入声韵。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约九百首近体诗对中国近体诗的确立和迅速发展繁荣贡献很大。历来学者们论述到杜甫诗歌对促成近体诗诗律完备、近体诗创作繁荣的贡献时都是只注意到诗人"老来渐于诗律细"即在声律的细密化方面的努力,却完全忽略了杜诗对于建立近体诗语法和句式系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杜甫是惟一自觉认识到诗歌传统继承与创新辩证关系的唐代诗人,他以毕生的诗歌创作实践努力践行之,形成了清新与老成的诗风,这正是惟有杜甫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位诗人所以成为中国诗圣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