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同的非确定性与认同焦虑;价值相对主义与共识困境;人造风险的蔓延与非安全感是现代人生存焦虑的三个方面。如果说古人是借助外部的力量缓解生存焦虑,那么现代人则是借助自我的力量缓解生存焦虑。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现代人却遭遇了理性的危机、自我的异化以及自然的"祛魅",结果不仅没有缓解生存焦虑,反而使其不断凸显。由于现代人的生存焦虑与他们错误的价值观念有关,因此,教育就有介入的必要和可能。教育应当引导现代人体认借助自我的力量缓解生存焦虑的限度,具体而言,应当培养现代人合理的理性观、共享的自我观并提升他们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2.
残雪一直是新时期文学中阐释难度最大的作家之一,她创作的独特性在小说中的显著表现就是用梦魇般的情节和话语,勾画一幅奇异、丑怪的生存之图;以荒诞怪异的存在方式表达内心挥之不去的焦虑情结。她的创作以怪写悲,以非人道写人道,以非理性诉诸理性,传达出焦虑情结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范式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简而言之,他早期的作品往往展示出主人公强烈的焦虑,既包括个体爱情、性欲的焦虑,也包括对国家前途的焦虑,其代表作是《沉沦》;他中期的作品由于理性的日常生活叙事介入文本,原先那种大胆的自我暴露以及强烈的焦虑逐渐有所抑制,这以《春风沉醉的晚上》为代表;直至《迟桂花》等作品出现,郁达夫小说中作为美学价值来源之一的焦虑感实现了美学意义上的化解,其创作趋于成熟,风格亦趋于平和。对郁达夫小说美学范式转变的分析有助于在一定的框架内全面认识和评价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4.
外语焦虑的独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orwitz等人提出,外语焦虑是一种有别于特质焦虑的情境性焦虑,只在外语学习情境中出现。但是.外语焦虑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有何区别与联系,这是以往所没有研究过的。本研究以749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测量了三种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外语焦虑与其学习焦虑和一般考试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423…;r=475…),但是只有外语焦虑与外语成绩存在显著负相关(r=-404…)。研究表明外语焦虑不同于一般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是一种独特的焦虑体验,仅与外语学习有关。  相似文献   

5.
焦虑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心理体验,在动荡社会中生活的沈从文更是如此。前后人生经验的错位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人生价值、对自我意识的危机感使沈从文感受着极度的焦虑与不安。围绕此,从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入手,探讨了沈从文焦虑心态的产生以及作家通过小说《边城》对这种焦虑心理所做出的疗救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小团圆》文本的细读,提出张爱玲小说中的新女性九莉、蕊秋、楚娣处于一种自由的生存状态,她们卸去了历史强加给女性的依附身份,逃离了摇摇欲坠的古老家族的庇护与挟持,在男性权力下的世界范围内寻求女性生存的自由。交际语言的不透明性、情感的沉积性与凝滞性、人的心灵的复杂与阴暗性使得新女性在谋求自己的空间时出现人际之间的沟通不良。对人生自由状态的追求又使得新女性对任何威胁其自由存在的因素都充满了焦虑,同时爱的不确定性及岁月的流逝也为新女性带来闲愁般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作家的焦虑和困惑往往是促使其创作的动因,也是造成作品丰富内涵的源泉,因此追索其焦虑产生的原因,考察其化解焦虑的方式是理解作家创作的一把钥匙。卡尔维诺小说自始至终都浸透着一种焦虑感,主要可概括为:男性焦虑,作家焦虑,理性焦虑。这些焦虑都来自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当他摆脱这种思维方式的束缚后,所有的焦虑也就一扫而光。  相似文献   

8.
菲利普斯在《成功之神》中描写了美国"揭丑运动"中新闻从业人员的人生奋斗之路,从婚恋焦虑、人际关系焦虑和地位焦虑揭露了基本焦虑对人格异化的重要影响,表明社会各阶层的婚恋焦虑会扭曲人的心灵,展现了婚恋唯我观的自私性和非理性。菲利普斯笔下的人际关系焦虑表现为对他人行为的过分敏感,引起人际关系的恶化。地位焦虑的敏感性和无休止性给人带来难以消解的烦恼和不安,揭示了伦理颠覆与人格本真博弈中的神经质困境。该小说所涉及的基本焦虑问题折射出20世纪初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社会精神面貌和伦理状况,反映了现代人基本焦虑中的生存窘境。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中的伦理巨变现实,造就了一批都市新伦理小说,它们呈现出合理性、合情性和合法性三种认同焦虑内涵,其所利用的"现实主义"文体因无力阐释这种焦虑的困境而让现实主义变成一种掩盖现实社会中矛盾对立的文体政治手段。伦理巨变的背后则是资本体制造成的文化的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0.
提出问题是渴求知识的理智活动;面对一个难题则反应了一种困惑和苦恼;一个问题寻求的是答案,一个难题寻求的是解决方案。人是一个被矛盾和困惑折磨的存在,关注人的生命是一个难题?是来自良心及焦虑的驱动,也是人生存反思的需要。教育曾为这一难题寻求方案,然而,教育对人的生命安全又带来了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孜孜以求追寻现代化梦想而迅速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当代社会,幽灵般无处不在的焦虑成了这一社会转型期最重要的文化症候与审美风尚之一。如果从精神价值观念、社会形构、生活方式三个文化向度入手进行分析,当代社会有三种存在性焦虑形态:现代性“逐新”迷思引发的价值焦虑;全球化时代风险意识触发的本体焦虑;由炫耀性消费激发的道德焦虑。这些焦虑相互裹挟缠绕,共同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情绪漩流,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当下千千万万普通男女日常鲜活的面容与感性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篇常常被人忽略的小说 ,张爱玲的短篇《封锁》恰恰以浓缩的方式最大程度上泄露了女性生存的悲剧形态与悲凉意味 ,即日常生活中的非理性与不自觉所带来的生命的难堪与尴尬。张爱玲以冷静而理性的目光注视着她笔下的女性的生存 ,这使《封锁》呈现出一种尖锐而深刻的质地。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存在,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就难免产生焦虑。从人学视角来看,教师焦虑既是由教育教学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一种担忧的期待,也是教育意义迷失和教师角色认同危机的外在表征。其中教育教学不确定性的凸显是引发教师焦虑的诱因,而教育意义的迷失和教师角色认同危机则是导致教师焦虑的内因。因此,化解教师焦虑应从增强教师实践智慧、确立教育信仰与提高反思能力入手,以从根本上变焦虑这一消极因素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陈宁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1):100-103
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创作潮流,这一类小说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还原生存本相,采用"零度"叙事,消解权力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原则的规定,具有反英雄、反崇高的色彩,呈现出一定的通俗性特征。文章力求通过新写实小说从世俗人生入手,表达对精英意识的对抗、留恋与生存的焦虑以及在精英与世俗之间徘徊的困顿,着重探讨新时期社会转型所引起的文学转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文拟将从小说《祝福》反封建桎梏反礼教吃人的主题出发,深刻剖析新旧交替时代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困境——古老民族精神信仰体系的崩塌,并将通过小说中祥林嫂、鲁四老爷和文中的"我"等典型人物的分析,挖掘鲁迅先生对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缺失的焦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论文拟将从小说《祝福》反封建桎梏反礼教吃人的主题出发,深刻剖析新旧交替时代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困境——古老民族精神信仰体系的崩塌,并将通过小说中祥林嫂、鲁四老爷和文中的"我"等典型人物的分析,挖掘鲁迅先生对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缺失的焦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7.
何灿 《考试周刊》2014,(42):3-4
考试焦虑是个体对考试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的过度情绪反应。长期处于这种过度的焦虑状态下,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建立应对考试焦虑的团体心理辅导体系,协助学生改变不合理认知,缓解焦虑,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焦虑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情感基调,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焦虑是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其在现代社会的弥漫与两种核心因素相关:一是不断生产的欲望,二是现代社会不确定性下个体的无力感。焦虑源于欲望与不确定性、无力感之间的落差。现代社会平等观念的流行和生存比较范围的扩大等因素推升了人们的欲望,而不确定性、个体化、共同体的衰落则造成了人们的无力感和失控感。焦虑的蔓延会造成两种后果:为了增强“掌控感”,人们会急于在社会中占据优势位置;为了抵御被不停拉升的期待,人们主动降低欲望、消极退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蜗居》的故事情节,从时间危机、自我认同危机、生存意义的迷失等三个方面去了解现代都市平民生存焦虑的表现或根源。长期以来城乡的二元对立,造成了城乡之间、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巨大差别。《蜗居》中的主角来自小城市,在大城市面临着各种困难造成生存焦虑。更值得关注的是当面临生存焦虑时,不同的人做出的选择,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价值多元化和传统道德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尹璐 《现代语文》2006,(7):87-89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所著的一部以思想智慧光芒而引人入胜的小说。文本中展示了作家作为生命存在体的诸多困惑与苦恼。他以小说进行探索,探索人的存在状况,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即从人类存在所面临的肉与灵的矛盾挣扎,媚俗及偶然性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等问题入手进行论述,从而展开人对本身现世存在的生存困境的思索。一、灵与肉的存在对灵与肉的存在这一千古之谜,人们一直都在进行孜孜不倦的探询。几乎所有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论述中,都论及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是由于人具有理性。理性是人之为人的标志。关于理性之由来,普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