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话说"简单"     
记得读过一本书,说丑妻、近地、破棉袄,在过去被农民视为"三宝".丑妻,一般不会招惹是非,不会红杏出墙,只要后院不起火,丈夫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外边奔日子.  相似文献   

2.
话说"合作"     
近来,书籍、论文上多作者合作署名现象比以前多了.这里面有真正的合作,也有名为合作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的,后者本文称之为假合作或"合作".  相似文献   

3.
话说"合作"     
近来,书籍、论文上多作者合作署名现象比以前多了.这里面有真正的合作,也有名为合作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的,后者本文称之为假合作或"合作".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巧取"者名目繁多,"豪夺"者花样翻新.他们这个方法使滥了,就又想出另一个法子使用,这手段那方法,看得人眼花缭乱,也令人防不胜防.为此,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5.
保定"铁球"又称健身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健身体育用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保定府有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铁球被列为三宝之首.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专家解读仇富心理:社会转型期一种独特现象》,关于仇富的话题又热了起来。主要论点无非是两种:一种是认为民间确实存在“仇富”心理,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非理性情绪,因此应该对民众进行启蒙和教育;另外一种则认为并不存在“仇富”心理,老百姓不过是“仇  相似文献   

7.
刘飞锋 《青年记者》2007,(15):63-63
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名新兵,范敬宜先生是我非常敬仰的新闻界前辈和名家。我一直想读到他的著作,但跑了许多家书店都未能如愿,直感叹他的书为什么这样难  相似文献   

8.
话说"入目"     
言微 《新闻记者》2001,(2):40-41
搞 宣传工作的同志都应该知道“入耳、入目、入脑”的说法 ,就是指宣传内容要让人喜欢听 ,宣传的文字、演出要使人乐于看 ,也唯有如此 ,才能让所宣传的道理深入接受者的脑子里 ,达到宣传的目的。比如现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刊物都在讲究改版、扩版 ,其中固然有向新世纪“亮相” ,有吸引更多听众、观众、读者的目的 ,但总的还是为了让要宣传的内容更加入耳、入目以达入脑的要求。这里单讲报纸。它的特质在于要让人入脑 ,争取读者的办法就是引人入胜 ,从“入目”这个切入口上下功夫。具体说来也有两个方面 ,一 ,丰富内容写好文章 ,增…  相似文献   

9.
丁时照 《新闻知识》2005,(6):47-48,46
因常值夜班,得以有机会先于读者阅览本报记者的诸多稿件。当看到许多得之于生活一线的生动事件为本报同仁所猎获时,一种兴奋感动油然而生,处理起这些稿件就格外小心翼翼,或发在重要位置,或加框突出之,犹如己出,生怕记者有明珠暗投之恨。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中国新闻媒体众多,为了能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媒体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抢消息,搞独家新闻,拼花边报道,媒体大战热闹非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然而,正当各路记者不断开拓领地,力求获得最新的消息时,身边的一片新闻沃土却往往被忽视了,那就是对于过去报道过的新闻进行深度再开掘--写"新闻幕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话说"数字图书馆"一二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及其与传统图书馆的联系与区别,并试图从多媒体压缩方法、网络及多媒体数据库建设问题等方面简述实现数字图书馆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核心期刊"的出现,确认了一种以核心期刊名录为尺度来判别研究成果和学术价值的方法.核心期刊刚一开始,是以为图书情报机构收集、馆藏期刊提供参考,为读者查找、阅读期刊文献提供方便的功能出现的.核心期刊在促进学术交流,衡量学者学术水平方面,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制定和职称、科研成果评定条件的量化,"核心期刊"的作用日益被强化.因此也就出现了一股似乎会愈演愈烈的"核心现象".这种"核心现象"一方面是指核心期刊作为"核心"而产生出的种种异于寻常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各种期刊纷纷下大力气争当本行业本领域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14.
“保持历史档案原貌”是整理民国档案的原则。然而,在具体的整理工作中,对于什么是历史档案的原貌、民国档案有什么特点、怎样做才算真正保持了民国档案的原貌?在理解和做法上  相似文献   

15.
首先第一点,出版产业呼唤出版人。毛泽东主席一个很重要的名言就是: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出版产业、出版事业的发展,在政策决定以后,人才就是决定因素。而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版人是决定因素。第二点,什么是出版人?它可以是一个职业概念,也可以是一个人的活动所取得的成就的称谓。在这里我更多地是说关于它的职业,应该是出版机构各个层次的领军人物: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部门主任或项目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序幕,"官"和"民"的反差还不明显.当时曾广泛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车轮子一转,给个县长不换."那时,在老百姓的眼里,县长只不过工资比一般人多点,门路比一般人大点,能给亲戚朋友"走后门"弄个票证,买点紧缺商品之类;或逢年过节有人给送几条好烟、几瓶好酒,出门有辆"吉普"坐.  相似文献   

17.
亦杰 《今传媒》2003,(3):53
几位爱读报的朋友在一起闲聊,谈到了而今如何读报的问题。其中一位的高见是:“我是从报屁股读起的。”大家问他何故?他解释道“报纸前边满是领导讲话、剪彩之类的报道,后边才是有点关乎咱老百姓的东西。”大家异口同声地赞同。  相似文献   

18.
19.
有关城市的丛书一直络绎不绝地在上市,但都基本集中于耳熟能详的几座历史文化名城或者是旅游热都.而且也基本上是从文化观光的角度来介绍景点的好处和逛街的去处的。200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城市文化丛书”为名出版的这一套似有不同:南京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上海陈子善《迪昔辰光格上海》、苏州王稼句《三生花草梦苏州》、扬州韦明铧《二十四桥明月夜》,或自历史深处涉水而来,或自时光远处拂尘而出,让人在都市的灰色调中看见了一片人文的亮色。  相似文献   

20.
“一朝天子一朝臣”,个中含义人所共知。而近年来,却也出现了“一朝编辑一朝作者”的现象,这颇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思。   所谓“一朝编辑一朝作者”,是指媒体中的一种不正之风,即有少数编辑在选用作者的稿件时,不是以稿件的质量作取舍标准,而是以是否为自己的熟人或“关系户”作为用稿准则,这便出现了“换了个编辑即换了一批作者”的怪现象,故被人们称之为“一朝编辑一朝作者”。   “一朝编辑一朝作者”,这“作者”队伍的构成,往往为三种人员:一是编辑的亲朋故友;其次为与编辑有功利牵扯的“关系户”。如我在甲报刊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