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一句一个祖父的呼喊,多少年来,她深深地把祖父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童年的生活中,去感受她与祖父一起生活的那段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吧!  相似文献   

2.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  相似文献   

3.
一走近萧红,走近祖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祖父的园子》.对于作者萧红,我们并不陌生,四年级时曾经学过她的《火烧云》,两篇文章都是节选自作者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在萧红的故乡,《呼兰河传》写的就是她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对萧红来说,祖父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看看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有关祖父的一段文字.(出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你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特点? 生:四句话里出现了七次"祖父". 师:读起来有点絮絮叨叨,是吗?那么,萧红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去回忆自己的祖父?祖父在她的生命当中又占据了什么位置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够揭开其中的谜底.  相似文献   

4.
苏雪林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7年(1岁)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二月二十四日(公历3月26日),苏雪林生于浙江瑞安县祖父县署,乳名瑞奴。祖父苏锦霞,字运卿。父苏锡爵,字少卿。母杜浣清,小名躲妮。1898年(2岁)开始记事。1899年(3岁)1900年(4岁)祖母令缠足。1901年(5岁)祖父调回兰溪,随其行。1902年(6岁)1903年(7  相似文献   

5.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人仪式。一个人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5岁的人,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到了10岁,父亲把他领到田边,由祖父在田坎那边接着(没有祖父则请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意思是孩子初步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下一步要向祖父学习并锻炼意志、培养耐性了。到了15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了田边,对面田坎没人接,从这时起,意即你长大成人了,需要自己去体味人间的艰辛。侗族人的孩子,母…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     
小时候,我跟着祖父学《论语》,8岁的我第一次认识了孔子。年幼的我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学着祖父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子曰:……”那时候读的不是一个8岁的小孩子所能理解的,但我始终记得祖父反复地教过我一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相似文献   

7.
别急于收获     
初中毕业那阵儿,我猴急着要外出打工赚钱,消息很快传到祖父那里。第二天,祖父要我跟他去橘园拔草。到了园边,看见邻近的橘树上都挂着果子,或一两个,或三五个,只是树还矮小,不堪重负,有些果子便坠到地上。可那时祖父园里的橘树光长枝叶,一眼望去,虽然比邻近的橘树高大一些,却清一色没有结一个果子。我感到失望,心想一定是祖父种橘树的技术不如别人。祖父从我的眼神里读出了含意,他告诉我,橘树生长初期,不能急于结果。这时候,它们的身子骨还嫩着呢,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16,(5):7
童年时期的梁启超聪明过人,才思敏捷,祖父梁延十分喜欢他。梁启超五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2岁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当地流传着不少"神童"梁启超的故事。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一天,梁启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险,望着梁启超急叫:"快下来,快下来!会跌死你的……"梁启超看见祖父急成那个样子,竟又往上攀了一级,还随口念出两句:"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祖父不由得开心大笑,感到乖孙非比寻常。  相似文献   

9.
我在10岁以前,受家塾的教育,看到祖父案边墙上挂着一大幅山水,是先叔祖画的,又常见祖父拿过我的手头小扇,画上竹石花卉,几笔而成,感觉非常奇妙。从此就有作一个画家的愿望。15岁时,  相似文献   

10.
少年曾国藩     
少年时的曾国藩十分聪明,9岁时就把五经读完了,八股文也写得不错。他的弟弟出生时,祖父即景命题《兄弟怡怡》,叫他作一篇八股文。10岁的曾国藩很快就写出来。祖父赞赏说:“文中有悟性,必能以孝友承其家矣。”听多了这些赞扬,曾国藩开始变得飘飘然,经常在玩伴面前炫耀自己的才华。渐渐地,曾国藩发现玩伴越来越少。有一天,他向祖父请教问题的症结所在。祖父告诉他:要想别人跟你在一起。你千万别显得比别人高明。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相似文献   

11.
李艳慧 《小读者》2011,(5):47-47
曾国藩自幼聪慧过人.九岁时就能熟读四书五经。弟弟出生时,祖父想考一考曾国藩.于是即景命题《兄弟怡怡》,让他即兴做一篇文章。曾国藩稍怍构思.便一气呵成.高高兴兴地将文章递到祖父面前。祖父夸赞道:“文中有悟性.孺子可教也,家族有望啊!”  相似文献   

12.
唯不忘相思     
在我的印象中,祖父不过是一个喜欢打麻将、练太极、浇花钓鱼、爱提当年勇的普通老人。而我也没有想过,会在我十八岁的一个夏夜,与祖父的少年时光劈面相遇。那晚,是一位亲戚来通知,祖父的一位表妹去世了。在所有人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前,祖父已经霍然站起:"死了?怎么会?怎么会!"蓦然觉得自己的失态,转  相似文献   

13.
祖父与祖母都已80多岁了。 祖父年轻的时候吃过太多的苦,年老时,背驼了,耳朵聋了,腿脚也不灵便了。平时,儿孙们都在外地工作,他的起居一直由祖母照应着。每到冬天,祖父就赖在床上睡懒觉,要到上午10点多钟才会起床。祖母总是将热好的早餐端到祖父床头,这一睡一端便是十几年。  相似文献   

14.
望梅 《初中生》2007,(10):9-10
不记得那是几岁,祖父开始教我描红。母亲说那时无论我在哪在玩着什么,只要祖父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回屋,决不迟延。对此我已没有印象了。只记得祖父用一端红一端蓝的笔很认真地写好了方方正正的硕大的汉字,  相似文献   

15.
不记得那是几岁,祖父开始教我描红.母亲说那时无论我在哪在玩着什么,只要祖父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回屋,决不迟延.对此我已没有印象了.  相似文献   

16.
1877年一岁 2月1日诞生于长沙县五美乡荷叶塅贫苦农家。祖父农民,稍懂中医,为其取名懋恂,希勤勉诚实。又名立华,字师陶。16岁自名特立,意在“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 1881年四岁母胡氏和祖父相继去世,家境日困,随父徐树兆及兄立太与外祖父家合居,大姐当童养媳。  相似文献   

17.
年龄问题最明显的特征是年龄差不变。在解答复杂的年龄问题时,可运用比例的方法,化难为易。例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6倍,若干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5倍,又过若干年后,祖父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4倍。祖父今年多少岁?(第三届华罗庚金杯复赛试题)分析与解:祖父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6倍,也可以说祖父年龄与小明年龄的比是6∶1(以下同)。因为6-1=5份,5-1=4份,4-1=3份,而5、4、3的最小公倍数是60,5、4、3=60,60即为祖孙的年龄差,则今年祖父∶小明=6∶1=72∶12若干年后祖父∶小明=5∶1=75∶15再过若干年后祖父∶小明=4∶1=80∶20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18.
杨威 《良师》2004,(12)
年龄问题是一种古老而又有趣的数学问题。解答年龄问题的关键是把握住三个特点:⒈两人的年龄差不变(定差)。⒉两人同时都增加同一自然数量。⒊两人的年龄随着年份时间的变化,其倍数关系也发生变化。例祖孙三人的年龄加在一起正好100岁,祖父过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天数,问祖父的年龄、儿子的年龄、孙子的年龄各多少岁?分析与解1:祖父年龄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的月数,说明祖父的年龄是孙子的12倍。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的天数,说明儿子的年龄是孙子的7倍。已知祖孙三人年龄之和是100岁,又知祖孙三人…  相似文献   

19.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生日仪式——滚泥巴,每个人一生要滚三次泥巴:一次是5岁,一次是10岁,一次是15岁,5岁的孩子,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作,接受艰苦的磨练;到了10岁,则由父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祖父在田埂的另一边接着,意思是孩子已初步养成了劳动习惯,到了15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田边,  相似文献   

20.
何谓祈赛?祈者祷也、求也。《说文》:“祈,求福也。”蔡邕《月令问答》:“祈,求之祭也。”《尔雅》卷三:“祈,叫也。”注云:“祈祭者叫呼而请事。”疏云:“释曰:祈犹祷也、求也。春官大祝掌六祝之辞,以祈福祥求永贞。”祈就是向神祈祷以求福佑。赛亦作塞,报赛之意。《国语·鲁语》上:“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注曰:“报,报德,谓祭也。”《后汉书·曹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