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对童年一件往事印象深刻的回忆,从对“摘打碗花花会打破饭碗”的传说的将信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在《社戏》的“课文研讨”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对此表述,笔者不敢苟同,窃以为不妥。  相似文献   

3.
《打碗碗花》(第五册26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对童年时代采摘打碗碗花的往事的回忆,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可贵精神。课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朴实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因为课文主要是记叙“我”打碗碗花会打碗的说法有怀疑,想探索个究竟。所以,课文从第二自  相似文献   

4.
《灯光》是第十二册第二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5.
“经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试用”的全日制小学实验课本《语文》第九册中有一篇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课文,其内容是李大钊的子女回忆十六年前其父亲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并杀害的情形。我每次读后都觉得文章题目与内容不符,不如把题目改为《回忆十六年前的往事》,这样表述得更清楚明白一些。  相似文献   

6.
牵挂     
往事是故事,往事是思绪;往事是牵挂,往事是回忆。回忆往事,寄托我们对亲人、对朋友的怀念与牵挂;叙述往事,抒发我们对亲人、对朋友的感激和思念。回忆, 让我们从往事中感受亲情和友爱;叙述,让我们从往事中学会对爱的感激和表述。“往事知多少”,“父母的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让我们“常怀感激,温馨无限”。生活中的一切部将成为回忆,成为记忆中的往事。让往事伴随我们走过各自的人生之路,让今天的故事成为未来值得回忆的往事。  相似文献   

7.
<正>课文《风筝》,是鲁迅的一篇散文,是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回忆兄弟之间的往事,全文以风筝为线索,叙述的内容不但有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而且还有鲁迅的自省。作为兄长的鲁迅,自省的是哥哥扼杀了弟弟儿童时的天性。作者把弟弟放风筝时的入迷情况描写得非常细致生动,其主要目的是加重对剥夺儿童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同时痛感自己不准弟弟放风筝,并把弟弟迷恋风筝的表现当作笑柄,看作是  相似文献   

8.
《灯光》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山东菏泽市教研室马建华《灯光》一文安排在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5课,是新增的一篇讲读课文。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提示读一读课题,山寨特有的人情风俗就展现在跟前。课文正是以马帮“铃声”这一特有事物为线索,通过对现实的描写、往事的回忆以及他们之间的鲜明对比,反映了“十年浩劫”时与现在苗族同胞的不同生活状况,歌颂了党的富民政策。二、阅读方法阅读本课,可采用三种方法,层层深入理解课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创意] 《爸爸的花儿落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文章时间跨度大,场景变化多,有现实有回忆,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过渡十分自然;内容丰富而不拖沓,时间交错却不零乱,这与作者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分不开.但初一学生把握这种开合自如的叙述结构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设计了表格,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按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重新将事件排序,然后与原文进行比较,以理解插叙的妙处.  相似文献   

11.
<正>《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往事,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课文采用较为常见的总分总结构来写。第1自然段总起,开门见山表达情感。第7自然段总结,呼应开头,再次抒发思乡之情。表面上看,课文的主题似乎非常明显,实则不然。个人以为,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存在着两方面的难度:一是为何“故乡月”最令作者难忘?二是“小月亮”的“小”有什么内涵?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2.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往事即是不可重来的回忆。而往事的回忆往往会使人惊叹,使人振奋,使人感慨,使人快乐,或者还可以说会使人进步。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五课《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述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课文内容生动,饱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话别的场面描写在表达形式上都是一致的,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反问的语句结尾,中间是以回忆的形式叙述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因此,我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也写一下话别的场面。课文中的话别是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话,我就让学生想象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  相似文献   

14.
陈丰 《上海教育》2013,(33):81-81
很少人会记得小时候读过的那些应景课文,但是课本里大作家的往事回忆却深藏在我们脑海的某一个角落里。朱自清父亲的背影、鲁迅童年的伙伴闰土、冰心的那盏小橘灯……这些形象因久远而模糊,但是永不磨灭。我们就此认识了一位位作家,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着从生活平淡的细节中捕捉永恒的瞬间,然后也许会步入文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5.
胡锦珠 《阅读与鉴赏》2007,(3):72-73,63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选用了李煜的《虞美人》。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课课练》有这样一道关于此词的练习题:对这首词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一开头就是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B、“小楼昨夜又东风”,为眼前实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词人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由此自然过渡到下片。  相似文献   

16.
《山间又响马铃声》,是新选入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作者以马铃声为线索,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现了麻山苗寨的变化,歌颂了党的富民政策。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抓住这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描写的。听到悠扬动听的马铃声,看到“在山间小路上鱼贯而行”的马帮,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17.
测评过程 一、回顾课文,以诗煽情 1.同学们,本学期第五单元课文是一组有关母爱的文章,谁能回忆一下是哪些课文?(生回顾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中_的第十七课是《十六年前的回忆》。我认为此文的题目与内容互相矛盾。“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个偏正式的向心结构,“回忆”是中心词,“十六年前”表示回忆的时间,对中心词起修饰、限制作用。“回忆”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回想,想(以前的事)。这篇课文写于1943年,根据课文的题目和写作时间,课文内容应是“1927年回忆的发生在1927年以前的事”。可是课文是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为纪念父亲遇难十六周年而作,回忆了父亲在1927年4月是怎样被捕、遇难的。很明显,课文的题目与内容是互相矛盾的。类似的问题还有初级中学  相似文献   

19.
《凡卡》是19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就。小说通过主人公凡卡于圣诞节前夜偷着给爷爷写信这件事,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社会的黑暗,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残害儿童的罪行。作品情节虽然简单,但写法与一般课文不同,它交织着写信与回忆两条线索,以侧面烘托中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凡卡以写信的方式向爷爷诉说学徒生活的悲惨,这是全文的主线,是用直叙的方式叙述的。为了突出主线的内容,作品还设置了一条副线,介绍凡卡酷恋着的与爷爷一起欢度的乡下生活,它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两条线索有主有次,课文层次鲜明,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辨认出来。但是,凡卡信中所写的内容与信外回忆的往事,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20.
<正>"《社戏》是一篇经典课文,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体察水乡平桥村的村民生活,自然风光,感受水乡的敦厚和睦的民风""叙述的是‘我’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的心情"。这是《教师教学用书》对《社戏》主旨的解读定位。无疑,这个解读是切近《社戏》文本内涵的,也是很多语文教师非常认同的结论。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