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路中过渡过程的分析,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内容,在《电路及磁路》的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进行讨论。第十二章是时域分析的经典法,而第十三章则是拉普拉斯变换应用的复频域(S 域)分析法。现就教学内容中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一、动态电路及过渡过程的概念(一)动态电路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的一课,  相似文献   

3.
电路中过渡过程的分析,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内容,在《电路及磁路》的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进行讨论。第十二章是时域分析的经典法,而第十三章则是拉普拉斯变换应用的复频域(S域)分析法。现就教学内容中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动态电路及过渡过程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本刊第8期我们分析了听力考试的第一部分,本期我们结合分析2000(下)和2002年(A)部分试题探讨第二至第六部分。为避免篇幅过长,我们从两份试卷中抽取部分题目进行分析,目的是掌握一种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再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相似文献   

5.
(本课选自EEC版初中《英语》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6单元第2课,以介绍"家庭成员"为主题。本节课词汇量较小,但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贴近生活实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运  相似文献   

6.
高考古诗鉴赏题模式归类: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型;第四种模式:诗眼炼字型;第五种模式:一词统领型;第六种模式:观点不同型。  相似文献   

7.
高考语文试卷中第四大题包含三道小题,分别是文言文的句子翻译,诗歌鉴赏,默写。文言文句子翻译是从第三大题中选出来的,与第三大题联系紧密,在对文言文的分析中,对此已经涉及。下面就诗歌鉴赏、默写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一、试卷分析(一)试卷命题特点和命题趋势2017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和往年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识记性的知识(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死记硬背性的知识)考的很少,分别是第29题的第(2)小题第一问和第(3)小题,第30题的第(3)小题,第31题的第(2)小题,第38题第(2)小题第二问,第(3)小题(1)的第二问,在90分的总分中,最多只占了14分,占比约15.6%,虽然各题难度不同,但其余的问题都是需要理解、需要分析的题目。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内蒙访古》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对这一复句的分析,人教社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为“假设复句”(见第148页[思考和练习]四第2题答案)。笔者对这种分析不敢苟同,略陈浅见,以求辨正。  相似文献   

10.
史玉珍 《考试周刊》2011,(4):198-19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有10个一级主题,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虽然编排在第6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下,但是本节内容与第3个主题"生物与环境"和第8个主题"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的门第观根深蒂固,是一种长期的文化心理积淀。从社会体制的角度来分析,将门第出身量化为评判人的标准始于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法;从文化成因、文化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人的门第观在远古感生神话中就已有表露。因此可以说:远古感生神话是中国门第观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一、分析试置感悟发展 源于2010年的“历史前提”,成于2011年的“欧洲崛起”,结于2012年的“冲击一反应”,可以说新课程全国文综卷第41题以其多元的视角、宽广的视野、开放的形式,给高考历史试题增添了一抹靓丽。一线教师关注第41题,研究第41题,也对第41题寄予了很多期待。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3.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第四段第三句是个结构复杂、含意深刻的长句。这个长句,从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上来分析,我认为是个长复句。它由两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不长,第二个分句很长,结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期末复习应用力学课程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工程静力分析 ;第二部分基本构件的弹性静力分析 ;第三部分工程运动分析与动力分析。首先 ,要弄清楚课程三部分内容的关系。第一部分工程静力分析是后两部分的基础 ,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内容相对独立 ,第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 ,第三部分则是学习的难点。其次 ,要了解这三部分内容的特点。我们知道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将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效应 ) ,或使物体发生变形 (变形效应 )。第一部分中我们不考虑受力物体的变形 ,此时只考虑外力 ,因此 ,这一篇的内容都是讨…  相似文献   

15.
1 期末复习应用力学课程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工程静力分析 ;第二部分基本构件的弹性静力分析 ;第三部分工程运动分析与动力分析。首先 ,要弄清楚课程三部分内容的关系。第一部分工程静力分析是后两部分的基础 ,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内容相对独立 ,第二部分是学习的重点 ,第三部分则是学习的难点。其次 ,要了解这三部分内容的特点。我们知道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作用将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效应 ) ,或使物体发生变形 (变形效应 )。第一部分中我们不考虑受力物体的变形 ,此时只考虑外力 ,因此这一篇的内容都是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有些教材对热力学第零定律这一重要内容的处理不科学,不严谨,也不完整。针对这一问题,经研究分析提出了对第零定律的合适表述,以及相应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17.
于万军老师来稿,对本刊1995第10期《一堂电学习题课的设计》一文中所举例1和例2提出了商榷,本刊1996年第2期有对例1的正确分析,现登载于老师关于例2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九义”六年制数学第十二册第74页例1;第75页“做一做”;练习十八第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会看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教具准备:条形统计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我从四个方面谈谈对本节教材的认识和处理方法。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第八章第四节,第八章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章,它将常见的无机物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加以分类,从具体物质的知识到一般概念使学生对无机物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一章是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总结。第四节“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在本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第二、第三节学习的是“常见的酸、酸的通性”第四节重在指导学生用学习酸的方法来学习碱,并通过分析碱与酸的差异更加深了学生对酸的认识,同时也为盐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第四节的第二课时要讲的…  相似文献   

20.
标准化考试,是国外对学生素质进行科学测试的一种成功的作法,我国正在试验和推广这种先进的考试方法。选择题是标准化试题的主要形式。中央电大一九八七年下半年英语(I)期未试题(一九八八年一月考试用)中的第六题(10分)、第七题(20分)、第八题(5分)和第十题(10分)都属于这一类型的试题。现在,我们就第七题做一粗浅分析。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按题目性质,分作八类情况分析,其中试题序号仍用原来的题号,不做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