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腾 《华章》2011,(15)
<壹周立波秀>(后文简称<壹周>)是二零一零年凤凰卫视和东方卫视为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量身打造的春节特别节目,播出时间为大年初一至初六.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率数据显示,该节目全国平均收视率为0.94,高居全国同时段节目的第一位.<壹周>作为一种海派文化样式的首次"触电"尝试和一种脱口秀节目样式,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值得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庸》"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句中之"壹戎衣"当作何解,目前尚未有定论。前人普遍按字解,谓"一穿军装";或按"壹戎殷"解,谓"一用兵灭商"。通过对字音、文义及相关材料的系统考辩,此处之"壹戎衣"当写作"殪戎殷",取"灭大商"之义。  相似文献   

3.
正在传统性纸媒生存状况告急的当下,一本主打"轻幽默,有情趣"的杂志《壹读iRead》异军突起,受到许多读者的青睐。与传统杂志不同,《壹读》的产品以"好看,可读,有趣,有用"为标准,强调读者的"悦读"体验,同时包含了时政、资讯、商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壹读》以其为读者带来的独特阅读感受,迅速在竞争激烈的杂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壹读》2012年8月6日正式创刊,双周一出版。其出品人兼主编林楚方曾是《看天下》杂志的执行主编,也曾担任过《南方周末》的高级编辑。他认为,在受众习  相似文献   

4.
邵杰 《钦州学院学报》2010,25(2):20-21,29
<离骚>之后有<幽通>、<思玄>与<答客难>之后有<解嘲>、<答宾戏>并非一回事.俞樾之"昭明不达斯旨,妄标‘骚'体,然则<幽通赋>可谓之‘通',<思玄赋>可谓之‘玄'乎?乃至<九歌>、<九辩>、<招魂>、<招隐>不分体例,尽被‘骚'名,古人所不料矣"说,犹大科学家走出实验室竟忘记了科学常识.而两部较为权威的<中国文学大辞典>介绍骆鸿凯<文选学>均有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6.
虚壹而静     
在众多的学习原则中,我想着重谈一谈荀子的"虚壹而静"说. 和其他先秦哲学家一样,荀子也把"道"视为人的认识亦即学习的最终归宿.但人如何认识和掌握"道"呢?荀子认为就是靠心的"虚壹而静".他强调说,若想得"道",只有"虚"才能进入;若想学习"道",只有"壹"才能学得彻底;若想研究"道",只有"静"才能看得清楚.最后,一个人如能做到了"虚壹而静",就可以达到认识上的"大清明",即一种极为透彻而毫无偏见遮蔽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唐文粹>与<文苑英华>均为编纂于北宋初年的文学总集,后人往往以为<唐文粹>是"铨择"<文苑英华>而成.从两书的编纂时间、过程,编辑体例及入选作品,文字校勘等三个方面证明<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之说是一种误解,说明<唐文粹>在后人收集和整理唐代文学和校勘诗文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帛书<易传·要>第四章<损><益>卦论是整个帛书<易传>中最精彩的一段文字,孔子称之为"损益之门"和"易道",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战国<易传>思想的一个结晶,是汉代易学思想发展的基石,但是却没有在通行本中流传下来.本文通过对损益卦论内容的分析,将帛书<易传>中<二三子>、<系辞>、<易之义>和<要>四篇文字的内容与今本<易传>中"乾坤之门"论说进行梳理和比较,并将这种梳理与帛书和今本两种<易传>传播历史脉络的梳理相结合,试图找到为什么损益卦论没能流传的原因并认为如果将"损益之门"与"乾坤之门"结合在一起作为理解<周易>的经和纬,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较为方便地入<周易>之门.  相似文献   

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和《郭店楚墓竹简》的整理者都将“壹”读为“矣”,但“壹”与“矣”形、音都不相关,无法相通。实际上,“壹”与“者”形、音俱近;“壹”是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一个语气词,用在陈述句句尾,强调所陈述的内容。“者”作为语气词的读音与敲打鼓面发出的声音相似,遂用鼓槌敲打鼓面的构意创造古文字“者”。  相似文献   

10.
<辞源>(修订本)、<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挠"的标音有失误.文章先指出三部字、词典的错误所在,其次从<广韵><集韵>出发,根据古文献中的音义材料论证判断三部字、词典标音失误的依据,并逐项提出参考性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1.
吴智龙 《文教资料》2009,(18):34-35
"落花"这一意象,自古以来就被广泛采用,红楼梦中由"黛玉葬花"引出的<葬花吟>则是给了"落花"一个归宿.本文就将从<葬花吟>与唐寅<落花诗>、龚自珍<西郊落花歌>的比较入手,探索"落花"意象的发展与开拓过程.  相似文献   

12.
清代著名长篇小说<镜花缘>约成书于1820年稍前,介于<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之间,是研究近代汉语发展流变的重要语料.本文主要通过对<镜花缘>中表示转折的连词"第"宇的分析,来大致探析"第"字作为虚词在这部清代著名小说中的现状,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文中其它表示转折的连词及同时期主要语料中表示转折的连词的比较,探析"第"在当时的发展现状及消失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依据,借助<汉语大字典>和<现代汉语大词典>,具体考察了"着"字的使用和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各版<前言>、<说明>和<凡例>中对"词、词汇、语汇、词组、词语、语词、成语、熟语"等语言学术语类词语使用情况的梳理,在与该词典正文对这些词语的解释进行对照发现,其词典<前言>等对这些词语运用不当和词典正文对这些词语释义不当等问题.深层原因是词语的释义没能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班固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材,"<史记>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之作,同时又批评司马迁"非谊士",<史记>有"史公三失".这种矛盾是由于班固在写作中,因无法摆脱司马迁的影响而产生焦虑,进而"误读"<史记>所致.  相似文献   

16.
<汉书·苏武传>被众多大学、中学教材收录,文章展现了苏武的坚强个性和民族气节.但教材对于其中的一些词语注释不够准确,甚至不予注解,影响读者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书中的"壹"、"蹈"、"辈"进行考释,以究其大意.  相似文献   

17.
<说文释例>是<说文>学中的要籍,也是王筠的代表作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说文释例>一书的性质众说纷纭,有的学者以为其书是专讲体例的,有的以为是清人的文字学概论,有的则回避了其书的性质问题.王筠以"释例"名书,就是说明<说文>的主要内容、主旨、体例、表达方式、体裁等问题的.其目的在于帮助阅读<说文>者抓住重点,尽快入门,很好地阅读<说文>一书.这与令人所说的"释例"专指编纂体例不同.在清代的<说文>释例类著作中,专讲编纂体例的书出现在晚清.正确地揭示"<说文>释例"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是重要的,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说文>学研究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李定广先生回护旧说,认为拙文<正诠>释"博徒"、"四异"为"褒美之词","观点虽新却失真","属断章取义的曲解",并认为刘勰在<楚辞>的评价上"存在深刻的矛盾".笔者立足于<辩骚篇>文本的精细解读,反省自己,参酌时贤,据理商榷,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论定"博徒"、"四异"仍是"褒词".刘勰将"博徒"与"英杰"对喻<楚辞>,正好体现了<楚辞>"四同"、"四异"思想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此乃刘勰理想的创作原则与境界.故刘勰力荐<楚辞>为后世诗赋创作之典范.<辨骚篇>"博徒"、"四异"终究是"褒词".  相似文献   

19.
论《金刚经》的“无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住"思想在<金刚经>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拟通过分析和阐发<金刚经>"无住"思想及其在佛法以及修行中的表现和思想进路,希望能把握<金刚经>这一佛教重要文本的思想意旨.  相似文献   

20.
<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305篇作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写成书.<诗经>中没有"楚风",在<诗经>研究史上几近公论.然而对<诗经>中缺"楚风"的深层原因的探讨却莫衷一是.深究这些说法,都缺乏充足的证据.因此,要想探求出<诗经>中"楚风"缺失的真正原因,就要客观地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诗经>形成期的楚地歌谣、音乐发展情况以及楚周政治、文化关系来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接近事实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