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文观念、人文理性、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主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一对孪生姐妹.人不可缺乏科学精神也不可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精神境界的反映,又影响人的精神境界.它追求意趣、和谐、平等、自由、尊严与幸福.因此,我们要倡导人文精神,宏扬人文精神,寻觅科学和人文的结合,践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锻造出高尚的人格,培养出会生存、会做事、会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但法也体现出另外一种特性: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和人格,体现出法的人化、法的人文精神。法体现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在于尊重人的权利,维护法律尊严,体现社会进步。法的发展是从惩罚到法治、从物性到人性、从“怕”法到“盼”法的变迁过程。法的人文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体现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晓辉 《云南教育》2002,(34):15-16
近年来,教育界十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从素质教育的视野来看,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任务,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综合性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与“人文”由分野到整合,并呈现出以“科学人文精神”的整合形态出现的趋势。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文化传播。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公民的科学人文精神,数学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数学教学中的科学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谨,朴实。这是数学家基本的科学态度。数学学习能够去其浮躁,净化人的灵魂。数学的结果不…  相似文献   

4.
重视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本文针对理工科院校“重理工、轻人文”的宴际,从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理工科院校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轻。  相似文献   

5.
人文社科教育之对策徐智德,朱俊峰高校提高人文精神,改善人文社科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系统地研究。1.高等学校呼唤人文精神,外部要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着手。人文精神的“人”原是对“神”而言,指人类这个范畴。加上孔方兄的导演,“二房佳酿”、“泡妞...  相似文献   

6.
现在.有不少人误以为,语文教学重视语言训练就必然会丧失人文精神.而弘扬和回归人文精神最直接简便的办法就是以文学教育为主。表面上看。它似乎为语文教学找到了治病良方.实际上这反而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不是没有文学教育.但人文精神真正得到弘扬了没有?由此看来人文精神丧失与否与文学教育似乎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涵 1.人文精神与历史教育的关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8.
温州模式的出现是温州人一种集体性、群众性的探索,它具有现代性,需要从文化、哲学角度对其产生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说明,温州模式已经发展到面临突破的阶段,需要从历史中挖掘动力提升人们的创造活力.文章认为刘基精神可以帮助提升温州模式,促使温州模式从地域性经济模式转化成为更有开拓眼光的更大范围的,把文化、人文精神融入之内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温州模式进入到不断创新的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9.
《华章》2011,(10):59-59
我是一个很老,很老的人的儿子。尽管在他的记忆中,自己仍然是年轻的——全然不顾自己根本羌法自行从椅子上站起来,非得靠着旁人的搀扶和助行器才能艰难地从客厅挪到卧室。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人文素养一直是教育的热门话题。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它包括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人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而人文素养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素养离不开优秀文化遗产的滋养,但文化遗产不等于人的精神,它需要经过每个人内在的辨别.吸收和转化.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文精神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是哲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许多人文科学学科相互渗透、交叉与综合的产物。既承担着阐释和灌输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功能,又深刻蕴涵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具有丰富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内蕴,它的核心价值是充当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使人文科学的思想和智慧资源内化为现实的人文精神,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实现从人文科学到人文精神的升华和内化。  相似文献   

12.
站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进行人文精神构建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能够很好的发挥文学理论学批评对人文精神构建的促进价值和作用,它能够从道德伦理角度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价值和精神进行评价和判断。随着文学伦理学演化和发展,不断丰富着人文精神内涵,促进着人文精神发展,从不同角度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在人文精神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与现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之所以为人”是人文精神的实质内涵。伴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文精神的光芒被遮蔽,科技理性被积极推崇,反映到现代教育中便是科技教育占据支配地位,而人文精神却在教育中失落,教育被异化。但是,人文精神的回归和复兴又必须倚重于教育,在教育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是贯穿在我们思维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与审美趣味。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生活的灵魂与生命。学校的人文精神从其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活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大类。本文所谈的是关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学校精神是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一个子系统,良好的学校精神对一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面对社会的转型,只有同时具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人才能成为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命运具有终极关怀的人。大学历史地肩负起培养这样的人的使命,在完成这个使命过程中,“两课”教学成了一个重要阵地.它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与人文精神教育,促进他们以科学的、开放的心态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面对祖国传统文化,从而实现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危机都与人文精神的失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也正在重新审视人文精神及其教育,因此以下内容值得思索:1.人文精神现状与价值。2.人文精神与教育。3.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人是认识自我、实践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主体、从这一人学视角出发,作者审视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暴露了其中的某些弊端,并指出.要在高等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高校的决策者必须进一步更新人才观念,革新教学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刷新受教育者对高等教育的印象,使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性的合理展开有机的统一起来.引导他们确立创新性科学思维方式和健全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所谓“以人为本”即“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的总和。我们倡导用“人文精神”来做德育工作.就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尊重、理解、宽容、相侪、欣赏学生。这是创新教育中教育者应提倡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19.
极端关注科学技术及工业的发展,导致忽视了人本身、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人文精神关注人本身,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修养,教会人如何“做人”。现代教育呼唤人文精神,高校学生工作更需要重视人文精神教育,适应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西方文学人文精神的历史演进过程,深化认识其精神内核和发展趋向,指出西方文学人文精神的源头为古希腊文学,其在古希腊文学中经过从神到英雄再到人的三个发展阶段;西方文学人文精神的内核为自由,是人对其本质的遮蔽物的反抗和不妥协的批判态度;西方文学人文精神的发展经历了对峙对象由自然到神再到物,直至对峙对象消解这四个时期,文学的表现形式也同样经过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