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宋、南齐二朝财政收入以农业税收为大宗,田租、户调大体沿袭东晋,唯户调货币征收比重增加;商业税收项目大体沿袭前代。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受政局变动和社会稳定程度影响颇深。由于刘宋、南齐二朝财政状况总体不佳,官员俸禄一般无法正常发放,地方官通过送故钱弥补朝廷俸禄的不足。刘宋、南齐二朝经济状况的走势也反映在货币政策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的 ,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系 ,即政府利用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适当调节。我国改革开放 2 0年来 ,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由于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原因 ,使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处于供大于求的失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由政府出面启用宏观调控政策来实现经济的相对平衡与回升。我国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及扩大性的货币政策共同克服经济萧条 ,刺激经济增长 ,使得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在以后一段时间内 ,我国还将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但与此同时 ,也要注意一些相关的问题 ,防患于未然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步入正常运作轨道和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往来将会日趋紧密。因此,了解和掌握有关国家的税收制度、税收种类、计缴方法以及与中国税收区别,对于中国企业正确地把握市场脉搏、走向与开拓东盟市场新的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民政府时期县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政府取得全国政权后,各地县财政沿袭了清末以来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并存的双轨体制。在这种双轨制下,县财政存在滥征苛捐杂税、家产制管理和政出多门等严重弊病。国民政府通过整合县财政机构、建立独立征收机构和县公库、调整收支系统等措施,对县财政体制进行改革。至20世纪40年代初,县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最终实现了整合。中国的县财政,从清代只有国家财政而无自治财政,到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并存的双轨制,再到国民政府时期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的并轨整合,经历了一个适应现代化趋势的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5.
财政和货币政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节、配置资源的两大手段,对于经济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贵阳经济,既要发挥这两种手段的内在功能,更应适时地转换二者的主导和辅助作用。研究和分析贵阳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及其特点,并形成理论上的共识,是加快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大贵阳”发展战略必备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平城政权的财政是如何实现自身的平衡的。认为其主要方法是"以支定收",是"支"的对象绕开国家财政部门,自己直接去解决。着重分析了军费和官俸两项最重要的国家财政支出项目是如何通过自我消化来完成平衡的。  相似文献   

7.
三国两晋财政收入以农业税收为主。曹魏在征收土地税时对屯田民和私有小农区别对待。东昊国有土地上的租佃劳动者不仅要交蚋劳动产品,而且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金属货币。西晋政权通过占田法确立了小农私有土地的_产权,因而有助于在此基础上征收土地税,其按户征收的主旨以及以绢和绵为征收内容,均沿袭曹魏成例。东晋赋税征收逐渐不再以户而是以田亩与人丁为单位。官员俸禄为三国两晋财政支出之大宗。东吴以奉邑制作为俸禄方式,而西晋以实物形式发放。东晋时期以田代禄倡议不绝,而送故成为官员弥补俸禄不足的合法手段。东晋由于皇权式微,中央与地方财政呈现分立局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打击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发生通货紧缩,为了克服通货紧缩,我国把经济增长战略从促进出口转向扩大内需,并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同时使用货币扩张政策和财政扩张政策,有效地刺激了消费,增加了需求,从而拉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时期,财政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清政府为挽救财政危机进行制度革新。与此同时,清中央政府为收回财政权力将制度改革作为加强中央集权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两汉四百余年间 ,尤其是在西汉初、武帝时期、西汉末和东汉后期等时期曾数度出现财政困难。西汉政府主要以调整工商业政策、金融货币政策以及税收财政政策等三个方面来解决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11.
清末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转型时期,清王朝的崩溃危局集中体现在财政危机上。为挽救政治经济的破产而实行的清理财政进而筹划预算,并没有拯救清廷于危亡,但客观上推动了我国近代财政的研究,对我国近现代财政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当时广泛讨论的诸多财政问题至今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与财政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后形成了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筹资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等教育财政陷入困境,必须在高等教育结构模式上进行调整并进行相应的财政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我党创建的陕甘宁边区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的中心.保证陕甘宁边区一切抗战费用的支出、保障边区的财政供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边区军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战胜了一切困难,通过外援、税收、公债、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等各种途径筹集边区抗战所需的一切费用,保障了边区的财政供给.这为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坚持抗战,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保障财政供给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多年来实行的紧缩财政、紧缩信贷的政策弊端很多。这种政策只能作为权宜之计,适用于社会有效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严重失调、通货膨胀大幅度持续上升、财政赤字急剧扩大的非常时期。而解决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高速度、低效益与财政赤字多、信贷缺口大、通货膨胀率高等问题,只能采取紧财政松货币的组合模式,为此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杨吴是五代时期十国之一。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主要是奉唐正朔,接受唐的委任;与梁是从联盟到隔淮对峙;礼尊后唐,坚持平等往来。与其周边政权的关系经过多次较量后,吴国采取了保境安民的政策;除了与楚对抗外,与吴越、荆南、闽等政权基本保持和平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明弘治时期对藩王赏赐数量之大,是前几朝所罕见的.赏赐的内容大体上有土地、盐引、课钞、之国费用及王府修建费用等.这些活动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被大量侵夺.针对藩王赏赐产生的财政问题,明廷想出一些办法和措施给予补救,但从整体上看,这些措施收效不大,藩王赏赐的后果已是积重难返.因此,弘治时期是明代国家财政状况恶化的重要转折点.藩王赏赐活动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财政问题,是国家隐患和社会危机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治中兴"的说法实际上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17.
本是在理论界展开关于当前是否存在“宏观与微观经济形势反差”大讨论的背景下,从对几年来宏观调控绩效与微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入手,论述了国家财政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职能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对财政货币政策的长期导向与短期抉择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25-28
财政科技投入是国家各级财政部门通过财政预算拨付的直接用于科学技术活动的经费,西方的公共财政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均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法治化提出了要求。基于各国科技管理体制的不同,在财政科技投入和执行的法律制度上存在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的考察,结合中国财政科技投入的法治现状,需要在投入的基本方向、目标、规划、绩效考核和执行监督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更高位阶的规范性文件,同时,在财政科技投入的决策上,尝试以专家的专业判断权约束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并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从而实现政府的一切开支均应取得国民同意的财政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20.
梁陈二朝通过招抚流离和劝农政策,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恢复。梁武帝时期经济出现繁荣局面,但隐伏着深刻的危机。梁陈二朝财政体系沿袭宋齐,农业税收呈现丁租化趋势,且田租和田税并行。梁陈二朝试图通过增加货币投放量,扭转货币流通混乱局面,结果造成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南朝之所以统一于北朝,其经济因素在于梁陈二朝未能认真解决土地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