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课程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对学科体系的课程改革,与工作过程导向对接开发课程,将专业与职业、课程与岗位、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学生专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导向对接开发课程,既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必然途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路由技术》课程改革应当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原则,选取四个学习情境,开展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思维训练活动,实现从经验学习到策略学习的跃迁过程,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张毓龙 《江苏高教》2020,(12):152-156
以"金课"建设为理念推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需要重塑和超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金课"建设不能局限于"课堂革命",需要实施综合的系统工程。高职教育应该侧重于技术创新创造的学科内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构课程体系。因其"工作过程"载体的特征、课程建设要适用于应用知识的行动体系;课程评价要趋向学习过程的外部性和社会化标准,以推动在真实职场环境中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金课"建设要抓住课程标准这一灵魂,突出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教学目标评价,加快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支撑,"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苏科版数学教材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读一读"、"做一做"、"猜一猜"、"试一试",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重视,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成为部分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可对学习内容进行彼此讨论、交互与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解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中协作学习与知识分享技术的探讨及网络富媒体技术的实践应用,将获得网络教学平台中协作与分享的有效方法,从而有利于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包容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些错误是学生基于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理解错误的合理性有利于数学教学动态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从情境  相似文献   

7.
情境学习理论为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情境即教育心理学家所指的"实习场",与真实工作情境在"场境"和"任务"两方面存在差异,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情境变革的路径为:场境方面,从"物理实习场"转变为"虚拟实习场",或从"实习场"转变为"工作场";任务方面,从"教学任务"转变为"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教育部推行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需探索更具体的模式。"服务学习"是指在各种真实的服务情境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的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经历中学习和检验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服务学习"在具体实施中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有着较强的契合性,可以弥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实效性不足的缺陷,更有利于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推行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各高职院校根据专业课程的特性将教改的重点方向放在"行为导向"教学改革,结合专业课程在实施"行为导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感想。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知识水平、综合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开发学生自身潜能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学生在考场上的种种特别表现"更集中更典型更有普遍性"地反映出他们学习欲望不强烈、学习习惯缺失、学习能力有限。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实践中认识学习的意义进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要达到上述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须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式选择、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1.
Students’ vocational knowledge can be defined as all knowledge students require performing within occupational practice. In the contex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udents’ vocational knowledge is often discussed from a perspective of either what should be taught and learned in schools or different kinds of knowledge students should gain in occupational practice. Much less focus is on students’ vocational knowledge itself. This exploratory in-depth study aims to describe what characterises students’ vocational knowledge. To explore students’ vocational knowledge, an analytic framework is used to describe vocational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specifying: (1) occupation-specific knowledge components, and (2) qualities. Results show the framework provides a structure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vocational knowledge, and is valuable to describ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knowledge components such as technical procedures or the social and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and qualities such as richness, complexity and specificity. Additionally, to use an existing framework – originally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s of ICT and Social Work – its usefulness is explored in a new context, namely, the hospitality industry. Recommendations about the framework serving as a potential tool to support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e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学会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所赋予的任务,而强化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基础和保证。为此,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vocational students use to become part of a work community, and how these strategies are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vocational identity at the workplace. Conducting qualitative interview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44 industrial programme students from six upper secondary schools. The findings revealed five recurrent strategies used by the students for learning vocational identities as industrial workers. The students took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learning, asked questions to gain deeper vocational knowledge, searched for role models in the work community, positioned themselves as a resource to the work community, understood and used humour and jokes in order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students actively develop learning strategies to adapt their behaviour to the norms and ideals of the industrial work community.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 the vocational identities as industrial workers, the students’ vocational habitus is transformed to better fit the industrial work communit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notions of agency and habitus demonstrates the dynamic nature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work communities; simultaneously, the students reproduce social structures that promote vocational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14.
CDIO教学模式是一种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文章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Java程序设计为背景,探讨基于CDIO理念融合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采用“项目为载体、任务进行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了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情感因素与英语自主学习的关系密切,积极的情感是自主学习成功的关键。本文以"自主学习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影响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情感因素,并提出了利用情感因素培养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证研究与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揭示信息素养对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通过对281名高职院校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发现信息素养与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建议应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顶岗实习"是指在读学生学生到公司、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工作,通过工作进行实践,同时学习理论知识。该文论述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罗列了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各类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各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及其教学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职业教育在新的“学习领域”课程指南中明确规定,“学习领域”课程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而工作过程导向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基础。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设计必然要注重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过程进行工作情境设置,以明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其目的在于使职业教育培训能更好地适应工业发展中注重工艺流程过程的需要,以及技术创新和机制改革的需要。本文在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作了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质量与效果,首先必须对其进行准确定位,这就涉及课程开发的取向问题。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应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格培养为取向,课程内容应以工作过程知识和学生的经验知识为取向,课程实施应采用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课程评价应采用过程评价取向和主体评价取向。  相似文献   

20.
以通信专业核心课程——交换技术为案例,详细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关键环节,包括岗位能力分析、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研究、项目教学及师资队伍建设等,为其他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