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开明士绅(绅士)这一历史群体,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属于中间势力的一部分。在抗战初期及中期,中共为团结开明士绅共同抗日,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抗战后期,中共的开明士绅工作出现了较明显的弱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抗战开始后,开明士绅群体作为中共统战对象被纳入统一战线。在晋西北根据地,受战争环境和中共政策调整影响,开明士绅对中共态度经历了从畏惧、怀疑、合作到沉默的变化。而在中共与开明士绅互动过程中,一方面有中共通过"以斗争求团结"的方式,达到既巩固政权又维护统一战线的目的;另一方面开明士绅积极支持抗日反蒋,同时想方设法维持自己合法地位。最终开明士绅群体因经济地位削弱逐渐淡出政权,印证了二者的互动实质是一个整合社会资源、完成新民主主义现代国家建构的持续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吸收开明士绅参政议政,重视和采纳他们的提案,保证他们有职有权;与党外人士开展民主合作,在工作和生活中予以高度尊重和照顾;实施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保障了地主豪绅的地权和财权。陕甘宁边区统战工作的成功经验对当代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25-127
彻底开展民主运动,高度发扬民众参政热情,建立坚固的民主政治基础以充分发挥民众抗战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是保证抗战最后胜利与完成建国事业的主要条件。为健全民主建设,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健全与改进边区村政权成为边区民主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抗战前,晋察冀边区的村政权,主要掌握在以地主、士绅为主的少数人手中,主要职责是完成官府交给的催征钱粮、征收摊款等任务。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对村政权进行了改造,在边区大规模的开展村选运动,废除封建的以户为基础的闾邻制度,普遍建立村民代表会和村公所。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大幅提高,民众的参政热情高涨,为取得抗战的胜利积蓄了力量。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以推翻君主专制体制、创立民主共和国为目标,与君主专制共生的绅权,本应成为革命的对象。然而,一方面,清末新政与宪政的推行,使士绅群体发生分化,新一代士绅因时适变,逐渐取代老一辈守旧士绅,在全国、省级以及州县地方的各级政治舞台中显露头角,或者成为活跃于通都大邑的立宪派名流,或者成为在州县经办新政与地方自治的开明士绅,在各级地方社会,他们远比革命派具有更广泛与更深的社会根基;另一方面,由于革命派自身的局限以及内忧外患的威胁,他们亦宁可与在革命中随机应变的士绅妥协,以谋求迅速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士绅不仅度过了武昌起义后席卷全国的革命风暴  相似文献   

6.
"开明专制论"是梁启超渐进改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开明专制",就是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最终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创造必要的条件.梁启超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艰巨复杂性的认识,是清醒而深刻的.然而,"开明专制论"又有浓厚的空想性和保守性."开明专制论"虽未能给当时的中国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但在思想理论上仍有值得后人深思之处.  相似文献   

7.
开明士绅在促进抗日根据地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 :他们一方面在经济上赞助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献计献策。他们较好地继承了封建士绅热心地方教育事业的传统 ,又带有鲜明的抗日救国的时代特色 ,他们的贡献在抗日根据地教育发展史上应该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悖论——评梁启超的开明专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明专制思想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梁启超将“开明专制”视为实现民主立宪进程中的必要步骤。其内涵是指在开明君主的统治下,实行一些开明的、带有资本主义民主色彩的统治政策,其实质是一种民主渐进的思想。这在专制之风浓厚的近代中国是有其合理性的。梁氏先后三次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实践证明,以开明专制求民主政治之路是行不通的。因为,开明专制本质上仍是一种专制政体,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不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和旧的统治秩序,而去实现开明的政治,这只能是一种违背历史客观规律的空想  相似文献   

9.
晋冀鲁豫边区的政权建设,在贯彻"三三制"原则的基础上,又具有自身的历史特点和地域特色。一方面,边区政权建设在面临日伪疯狂"扫荡",中心区暂时沦为游击区时,因地制宜地转换政权建设方式,采用培植"两面派"政权的方式坚持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另一方面,为动员群众参加抗战,边区政府强调对村政权的改造,尽力将村政权改造成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在"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始终把实施法治、保障人权作为改革和建设边区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复强调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阐发抗日根据地保障人权的实质和内容,并把除奸工作与保障人权,切实贯彻于边区政权建设实践,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边区一切抗日人民的生存权、政治权、财产权和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1.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academic and psychosocial effects of the Bridge Project after-school program on 25 prekindergarten through 6th-grade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 Mexican immigrant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living in an affordable housing complex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the program increased the children’s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an average of 2.8 grade levels and increased children’s English proficiency an average of 2.8 California English Language Development Test levels over a 2-year period. Parents also observed their children’s growth in confidence, social skills, motivation, responsi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ask questions.  相似文献   

13.
湘南起义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牵制了敌人,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创造了条件;产生的武装力量和游击战术的成功运用,为井冈山根据地武装斗争的开展和胜利奠定了基础;开创的将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的先例,为井冈山根据地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三者紧密结合的建设道路提供了范例;政权、军队建设的经验,为井冈山根据地建设奠定了基础;它的伟大实践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内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政治建设,如培育公民民主意识、男女平等意识、国家观念等,引起了根据地内乡村一系列社会意识的变迁,对今天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天津滨海新区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对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形成的管理主义进行大胆吸收。滨海新区的实践表明,管理主义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借鉴管理主义的理念和方法,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要坚持和深化行政管理的分权导向、服务导向、顾客导向、效率导向、绩效导向,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高校应着力构建"三全育人"立体化培养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专业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全覆盖,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依托大南山旅游发展现状,对大南山区域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建设“大南山生态休闲旅游区”的思路,并比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相关的发展对策,为南岸区政府发展大南山旅游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君终,无适子,其国可破也."[1]政权接班人的问题,在整个封建王朝中事关重大.哪一位开国皇帝不像秦始皇那样,希望子子孙孙万世而为君.打江山不易,守成却更难,为了江山永固,为了中央政权的强势与稳定,历代统治者在皇子培养、亲王管理制度上可谓煞费心思.唐朝初年,刚历经隋末唐初朝代更替的统治者们借鉴亡隋的教训,吸取历代兴亡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